拂子茅

拂子茅

拂子茅(學名:Calamagrostis epigeios (L.) Roth):多年生草本,高80~150厘米,具有根狀莖。條形粗糙的葉片。圓錐花序密而狹,常間斷,灰綠色或微帶淡紫色的小穗,含一小花,小穗軸不延伸,雄蕊3枚,夏季開花。

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溫帶。在中國幾乎各省區均有分布,但主要產於東北、華北、西北各省區;在俄羅斯、蒙古、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拂子茅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禾本目 Graminales
  • :禾本科 Gramineae
  • 亞科:早熟禾亞科 Pooideae
  • :剪股穎族 Agrostideae
  • :拂子茅屬 Calamagrostis
  • :拂子茅
  • 命名者及年代:Roth, 1788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主要變種,

形態特徵

拂子茅多年生,具根狀莖。稈直立,平滑無毛或花序下稍粗糙,高45-100厘米,徑2-3毫米。葉鞘平滑或稍粗糙,短於或基部者長於節間;葉舌膜質,長5-9毫米,長圓形,先端易破裂;葉片長15-27厘米,寬4-8(13)毫米,扁平或邊緣內卷,上面及邊緣粗糙,下面較平滑。圓錐花序緊密,圓筒形,勁直、具間斷,長10-25(30)厘米,中部徑1.5-4厘米,分枝粗糙,直立或斜向上升;小穗長5-7毫米,淡綠色或帶淡紫色;兩穎近等長或第二穎微短,先端漸尖,具1脈,第二穎具3脈,主脈粗糙;外稃透明膜質,長約為穎之半,頂端具2齒,基盤的柔毛幾與穎等長,芒自稃體背中部附近伸出,細直,長2-3毫米;內稃長約為外2/3,頂端細齒裂;小穗軸不延伸於內稃之後,或有時僅於內稃之基部殘留1微小的痕跡;雄蕊3,花葯黃色,長約1.5毫米。 花果期5-9月。

生長習性

喜生於平原綠洲,常見於水分條件良好的農田、地埂、河邊及山地,土壤常輕度至中度鹽漬化。是組成平原草甸和山地河穀草甸的建群種。
生境:草叢、潮濕草甸、潮濕地、低濕地、溝邊、溝渠邊、河邊、河谷、 河灘草叢、河灘沙地、湖邊、林緣草甸、林中草甸、柳灌木林中、路邊、路邊草叢中、平原綠洲、丘間低地、沙地、山谷、山坡、山坡草甸、山坡灌叢、山坡河灘草甸、山坡林中、山坡路邊潮濕地、濕潤地、溪邊、鹽鹼地鹽鹼化草甸、沼澤地。

分布範圍

分布遍及全國。生於潮濕地及河岸溝渠旁,海拔160-3900米。歐亞大陸溫帶地區皆有。

主要價值

為牲畜喜食的牧草;其根莖頑強,抗鹽鹼土壤,又耐強濕,是固定泥沙、保護河岸的良好材料。
用於牧草栽植。為優質纖維植物。
藥用相關
【藥 用】:為禾木科植物拂子茅的全草
【來 源】:為禾木科植物拂子茅的全草。
【功 效】:催產助生。
【主 治】:用作催產,及產後止血。
【性味歸經】:酸,平。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
【中藥化學成分】:含麥角鹼及多量生物鹼,總生物鹼含量為0.56%,並含甾醇類、脂肪油等。

主要變種

密花拂子茅(變種)
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為,圓錐花序更緊縮而密集,幾無間斷。
分布與生長習性均與原變種相同。模式標本采自高加索。
小花拂子茅(變種)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為植株較矮小;圓錐花序較小而緊密,長6-9厘米,小穗長4-4.5毫米,外稃長約2.5毫米,芒較短,僅1.5毫米。
產東北松嫩平原、四川西部高山地區。蘇聯遠東地區亦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黑龍江肇東四方山。
林中拂子茅(變種)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為其圓錐花序較長而疏展,延伸小穗軸較長,長0.5-0.8毫米。
產黑龍江、吉林;為我國東北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完達山和長白山林區特有類型;在本區僅東緣與上述林區交接處(如哈爾濱)有零星分布。成小片生於林內草地、林緣或濕地,模式標本采自吉林臨江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