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莖苦蕒菜

抱莖苦蕒菜

菊科多年生草本,別名:苦碟子、黃瓜菜、苦蕒菜。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華東和華南等省區;朝鮮、蘇聯(遠東地區)也有。抱莖苦蕒菜是中生性闊葉雜類草,適應性較強,為廣布性植物。花,及疏林下,一般出現於荒野、路邊、田間地頭,常見於麥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抱莖苦蕒菜
  • 拉丁學名:Ixeridium sonchifolium (Maxim.) Shih
  • 別稱:苦碟子、抱莖小苦蕒、苦蕒菜
  • 二名法:Sow thistl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 :菊目(Asterales)
  • :菊科
  • :菊苣族(Lactuceae Cass.)
  • :小苦蕒菜屬Ixeridium
  • :抱莖苦蕒菜
  • 分布區域:中國、朝鮮、蘇聯(遠東地區)
  • 科拉丁名:Asteraceae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栽培技術,化學成分,飼用類別,主要價值,飼用,藥用,相關描述,分類進化,

形態特徵

抱莖苦蕒菜屬多年生草本,具白色乳汁,光滑。根細圓錐狀,長約10厘米,淡黃色。莖高30-60厘米,上部多分枝。基部葉具短柄,倒長圓形,長3-7厘米,寬1.5-2厘米,先端鈍圓或急尖,基部楔形下延,邊緣具齒或不整齊羽狀深裂,葉脈羽狀;中部葉無柄,中下部葉線狀披針形,上部葉卵狀長圓形,長3-6厘米,寬0.6-2厘米,先端漸狹成長尾尖,基部變寬成耳形抱莖,全緣,具齒或羽狀深裂。
頭狀花序組成傘房狀圓錐花序;總花序梗纖細,長0.5-1.2厘米;總苞圓筒形,長5-6毫米,寬2-3毫米;外層總苞片5,長約0.8 毫米,內層8,披針形,長5-6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鈍。舌狀花多數,黃色,舌片長5-6毫米,寬約1毫米,筒部長l-2毫米;雄蕊5,花葯黃色;花柱長約6毫米,上端具細絨毛,柱頭裂瓣細長,捲曲。果實長約2毫米,黑色,具細縱棱,兩側縱梭上部具刺狀小突起,喙細,長約0.5毫米,淺棕色;冠毛白色,1層,長約3毫米,剛毛狀。花期4-5月,果期5-6月。生長習性
抱莖苦蕒菜
抱莖苦蕒菜是中生性闊葉雜類草,適應性較強,為廣布性植物。花及疏林下,一般出現於荒野、路邊、田間地頭,常見於麥田。果期4–7月。

分布範圍

生於平原、山坡、河邊,我國各地普遍分布。 抱莖苦蕒菜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華東和華南等省區;朝鮮、蘇聯(遠東地區)也有。

栽培技術

種子播前處理:在播種前將種子浸泡在初始溫度為40℃-45℃的溫水中,經過2小時後撈出種子再控淨水。
抱莖苦蕒菜的葉子抱莖苦蕒菜的葉子
生產用地的準備:選擇在平坦無積水砂壤土地或山坡地,先施入發酵好的農家肥每畝3000kg,深翻地25cm,作寬1.2m的平畦。
播種時間:7月下旬-8月中旬播種方法:一種是條播或採用撒播;苗期管理:澆水、間苗、定苗、蟲害的防治、追肥;採收時間為七月中下旬,採收後扎捆支在一起晾曬,當含水量降至13-15%時,即可貯藏。具有產量大,質量高,保證其製劑的安全、有效、可控,解決了抱莖苦蕒菜中藥材可持續利用問題。

化學成分

(1)乙酸降香萜烯醇酯
麥田中的抱莖苦蕒菜麥田中的抱莖苦蕒菜
(2)3β-acetoxy-11-oxours-12-ene
(4)齊墩果烷
(5)8-去氧青蒿內酯(6)七葉內酯
(7)阿魏酸
(8)香草酸
(9)抱莖苦蕒菜素
(10)正二十六醇
(11)β-谷甾醇
(12)胡蘿蔔苷
(13)木犀草素
(14)木犀草苷

飼用類別

抱莖苦蕒菜嫩莖葉可做雞鴨飼料;全株可為豬飼料、另據記載,全草可入藥,能清熱、解毒,消腫。

主要價值

飼用

抱莖苦蕒菜嫩莖葉可做雞鴨飼料;全株可為豬飼料。

藥用

入藥部分:全草入藥。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除去雜質,洗淨泥土、曬乾,切段備用。
藥材鑑別:性狀全草無毛,根呈長圓錐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具縱皺紋及鬚根;質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莖呈細長圓柱形,表面暗綠色至深棕褐色,有縱棱,節明顯;質輕脆,易折斷,斷面邊緣淡黃色,髓部白色。葉互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呈卵狀矩圓形或矩圓形,先端銳尖或鈍尖,基部耳狀或戟狀抱莖,上表面綠色,下表面淺綠色,紙質。頭狀花序多數,具細梗;總苞片二層。舌狀花黃色。瘦果紡錘形;冠毛白色。氣微,味微甘、苦。
荒野中的抱莖苦蕒菜荒野中的抱莖苦蕒菜
藥理作用:具有鎮靜和鎮痛作用。對動物腸管平滑肌有解痙作用。
性味功能:中藥味苦、辛,性微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蒙藥味苦、甘,性熱。殺蟲,開音。
主治:中藥治頭痛,牙痛,吐血,衄血,痢疾泄瀉,腸癰,胸腹痛,癰瘡腫毒,外傷腫痛。蒙藥治蟲積,音啞。
用量用法:中藥10—3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熏洗患外。蒙藥多入丸散劑。

相關描述

抱莖苦蕒菜屬菊科植被,菊科是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最大的1科,有一致的小花結構。小花管狀,輻射對稱,或舌狀而兩側對稱,或花冠管狀而花冠裂片二唇形。多數小花密集排列,外覆以總苞片而形成一致的頭狀花序。共13族1300餘屬,近22萬種,除南極外,全球分布。由於本科在結構上、繁殖上的種種特點,如萼片變成冠毛、刺毛,有利於果實遠距離傳播;部分種類具塊莖、塊根、匍匐莖或根狀莖,有利於營養繁殖的進行;此外,花序的構造和蟲媒傳粉的高度適應等等,促使它很快的發展與分化,從而達到屬、種數和個體數均躍居現今被子植物之冠。中國約有220屬近3000種,全國各地分布,其中異裂菊屬、復芒菊屬、太行菊屬、畫筆菊屬、重羽菊屬、黃纓菊屬、川木香屬、球菊屬(Bolocephalus)、葶菊屬、櫨菊木屬、螞蚱腿子屬、花佩屬、華蟹甲草、華千里光屬、紫菊屬、君范菊屬等15屬為中國特有。

分類進化

抱莖苦蕒菜屬菊科植物,在花部形態和花序結構上,與分布非洲的萼角花科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胚珠卻是頂生的,種子有胚乳,花柱不裂,又顯示出較大的差異。菊科與茜草科有共同的花柱2裂柱,酚類物質在這兩科中普遍分布,茜草科的九節草屬花部5基數,子房有1個基生的胚珠,顯示出二者之間有某種程度的一致性,但茜草科中的亞科(Cinchoneideae)的染色體基數 x=11,又並不是菊科染色體的基數。桔梗科在一致的合瓣花冠、下位子房,及其某些亞科或屬中的花葯聚合等性質上表現出與菊科有一定程度的聯繫,但卻缺乏菊科與茜草科共有的酚類物質。植物系統學家對菊科的親緣關係及其起源有不同的觀點。
抱莖苦蕒菜的花蕾抱莖苦蕒菜的花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