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膜病毒科

披膜病毒科

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是在病毒核殼外面披蓋著一層保護其活性脂蛋白包膜的1科。該科病毒粒呈球形,直徑多為40~70納米氯化銫浮力密度約為1.25;核心為直徑25~35納米的二十面體核殼,內含連續線型正鏈RNA分子量為4×10^6;具有感染性,本身起信使RNA的作用,核殼包裹在緊貼的脂質包膜內,包膜上有糖蛋白的突起。病毒用脂溶劑或去氧膽鹽處理時,因包膜裂解而被滅活。該科病毒在細胞質內增殖,自細胞質膜以芽生方式釋放。能凝集動物的紅細胞。大多數能在節肢動物脊椎動物體內以及它們的組織培養細胞內增殖。

簡介,主要種屬,甲病毒屬,黃病毒屬,風疹病毒屬,瘟病毒屬,

簡介

根據血清學反應,該科下分為4屬88種:甲病毒屬、黃病毒屬、風疹病毒屬和瘟病毒屬。甲病毒屬和黃病毒屬的成員較多,傳播和擴散的環節較複雜,能感染節肢動物和脊椎動物,引起人、畜患病。

主要種屬

甲病毒屬

甲 病毒屬病毒粒直徑約70納米,感染動物的範圍較寬,能在節肢動物內及其組織培養細胞增殖,能凝集鵝和1日齡雛雞的紅細胞。
基孔肯雅病毒基孔肯雅病毒
①基孔肯雅病毒(CHIK):感染對象:人;主要症狀:發熱,頭痛,咽和結膜充血,肌肉關節痛,皮疹;傳播媒介:蚊;貯存寄主:靈長類、家畜、蝙蝠;地理分布:東南亞、印度、非洲;預防措施:主要對埃及伊蚊採取防蚊滅蚊措施。
②東部馬腦炎病毒(EEE):感染對象:人、馬;主要症狀:發熱,伴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病死率較高;傳播媒介:蚊;貯存寄主:野鳥、雉、嚙齒類;地理分布:美國東部、中美、南美;預防措施:加強監測,疫苗免疫馬群,必要時野外大面積滅蚊。
③西部馬腦炎病毒(WEE):感染對象:人、馬;主要症狀:發熱,伴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傳播媒介:蚊;貯存寄主:野鳥;地理分布:美國、加拿大南部、中美、南美;預防措施:加強監測,疫苗免疫馬群,必要時野外大面積滅蚊。
④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VEE):感染對象:人、馬;主要症狀:發熱,伴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傳播媒介:蚊;貯存寄主:馬、嚙齒類;地理分布:美國德克薩斯州、中美、南美;預防措施:加強監測,疫苗免疫馬群,必要時野外大面積滅蚊。

黃病毒屬

黃病毒屬病毒粒直徑40~50納米,感染動物的範圍較窄,多數能在節肢動物內及其組織培養細胞增殖,能凝集鵝、鴿和1日齡雛雞的紅細胞。
①黃熱病病毒(YE):感染對象:人;主要症狀:高熱,頭痛,出血,黃疸;傳播媒介:蚊;貯存寄主:人、猴、嚙齒類;地理分布:熱帶美洲和熱帶非洲;預防措施:17D弱毒活疫苗免疫。黃熱病曾給人類造成很大危害,自套用17D弱毒活疫苗後,該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②登革熱1~4型病毒(DEN):感染對象:人;主要症狀:發熱,頭痛,肌肉關節痛,皮疹,出血,休克;傳播媒介:蚊;貯存寄主:人、猴;地理分布:東南亞及西太平洋地區、中國、印度、美洲加勒比地區;預防措施:針對埃及伊蚊、白紋伊蚊採取滅蚊措施。1978~1980年,中國廣東、廣西登革熱曾流行,登革熱3型病毒是主要病因。1型和4型僅在局部地區發生。通過採取隔離病人和滅蚊有效地控制了流行。
登革熱病毒登革熱病毒
③乙型腦炎病毒(JE):感染對象:人、馬、豬;主要症狀:發熱,頭痛,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意識障礙,孕豬流產或死產,公豬睪丸腫;傳播媒介:蚊;貯存寄主:豬;地理分布:日本、中國、朝鮮、印度及東南亞地區;預防措施:居民、馬和豬疫苗免疫,並防蚊滅蚊。在中國,乙型腦炎疫區的範圍很廣,人、馬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較高,並引起豬的流產和死產。利用組織培養滅活疫苗廣泛免疫,收到了明顯的預防效果。20世紀70年代又研製成功了減毒活疫苗,在預防馬的腦炎和豬的流產方面有效。
④森林腦炎病毒(RSSE):感染對象:人;主要症狀:發熱,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傳播媒介:蜱;貯存寄主:小野獸、家畜、蜱;地理分布:中國東北林區、俄羅斯遠東林區;預防措施:人群疫苗免疫和防蜱。
⑤跳躍病病毒(LI):感染對象:綿羊;主要症狀:雙相體溫曲線,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傳播媒介:蜱;貯存寄主:綿羊、蜱;地理分布:英國、法國、前蘇聯;預防措施:疫苗免疫。

風疹病毒屬

風疹病毒屬病毒粒直徑50~70納米,與其他披膜病毒無血清學關係,也沒有節肢動物媒介。該屬只有1種病毒,即風疹病毒,宿主僅限於人,但猴也敏感。病毒經呼吸道傳播。風疹本身並不嚴重,但孕婦感染後,病毒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引起各種先天性畸形,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徵。預防該病在於隔離病人或避免接觸病人,必要時可給青年婦女注射減毒活疫苗以預防胎兒畸形,但孕婦忌用。

瘟病毒屬

瘟病毒屬在形態和理化特性上是典型的披膜病毒,但與其他披膜病毒沒有血清學關係,也沒有節肢動物媒介。該屬包括豬瘟病毒、牛腹瀉—黏膜病病毒和羊邊界病病毒。馬動脈炎病毒、小鼠乳酸脫氫酶病毒、白紋伊蚊融合因子、胡蘿蔔斑紋病毒和猴出血熱病毒也可能是該屬的成員。
①豬瘟病毒:只有1個血清型,但各毒株的毒力不同,抗原性上也可能有某些差別。豬是唯一的自然宿主,人工接種可使牛犢、綿羊、山羊和鹿發生無症狀感染,家兔在感染後出現暫時性發熱。病毒經乳鼠腹腔注射可連續傳代,也可在豬的腎、骨髓、脾和白細胞等體外培養的細胞內增殖,但不產生細胞病變。豬腎細胞內接種豬瘟病毒,幾天后再種入雞新城疫病毒,可使後者引起明顯的細胞病變,稱為雞新城疫病毒激化試驗(END試驗)。豬瘟具有高度接觸傳染性,是國際動物衛生法規中甲類16種法定傳染病之一。疫苗接種是控制豬瘟的重要手段,中國培育的54-Ⅲ系兔化弱毒疫苗安全有效,被稱為C株(即中國株)兔化豬瘟疫苗。
②牛腹瀉—黏膜病病毒:在形態和理化特性上與豬瘟病毒相似,且兩者具有共同抗原。自然宿主是牛。病畜嚴重腹瀉,消化道有糜爛和潰瘍。該病廣泛分布於世界上養牛業發達的國家,豬也可發生亞臨床感染並產生抗體,實驗感染時可使綿羊和山羊發生腹瀉。病毒可在牛的睪丸和腎等體外培養的細胞內增殖,有的毒株引起細胞病變,有的不引起細胞病變,但常可呈現END現象。分離的許多毒株,在抗原性上還沒有發現明顯差別,不能明確地分為不同型或亞型。通過胎牛腎細胞傳代減毒的弱毒疫苗,被推廣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