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江頭即事

這支小令描寫一次城外郊野的春遊。不駕車,騎著驢,竹林花間,野炊飲酒,朋友相聚,聯詩觀魚,這的確是難得的樂趣。小令寫得情趣盎然

這又是一首自記行樂的“江頭即事”。這番是有備而行,故在

作品的寫法與風調上與前篇不同。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宮調:雙調
曲牌:折桂令

作品原文

雙調折桂令
江頭即事
問城南春事何如,細草如煙,小雨如酥。不駕巾車,不拖竹杖,不上籃輿。著二隻將息蹇驢。索三杯分付奚奴。竹里行廚,花下提壺。共友聯詩,臨水觀魚。

作品鑑賞

起首三句,從韓愈《早春呈張水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詩境化出,韓愈認為這樣的時節,“最是一年春好處”。起句的一問,引出了早春的美景,也顯示了作者躍躍欲動的遊春心情。所以從第四句起,小令就直接轉入了出行踏青的正題。詩人否定了乘車、步行、坐轎的種種旅遊手段,因為他中意的方式比較特別,乃是騎一頭驢子,儘管它足力不怎么靈便。為此,他“著二日將息蹇驢”,這同下句“索三杯分付奚奴”的對句一樣,都表現了詩人的精心準備。其實,“著二日”不光是出於關心驢子的目的,更主要還在於避過“小雨如酥”,這正是作品的針線細密之處。從三個“不”字的排比,到“著二日”、“索三杯”兩句的從容準備,都顯現了詩人的好整以暇,洋溢著一派適情自得的安恬氣氛。
末四句用兩組對仗,鋪排了出遊至江頭的行春內容。“竹里”兩句化用了杜甫的詩句:“竹里行廚洗玉盤,花邊立馬簇金鞍。”(《嚴公枉駕草堂兼攜酒饌》)詩人騎的是蹇驢,談不上“立馬簇金鞍”,於是便以“花下提壺”代替,一樣是竹花對舉,而又是本地風光。除了野餐與飲酒外,他還同友人們一起聯句吟詩,坐在江頭觀魚。這一切顯然不是在“小雨如酥”的氣候下進行,這就更顯出前時“著二日”章法插入的巧妙。詩人將“即事”的主要節目——遊春僅用四個短小的句子平平敘過,多少帶有一種得意忘言的情味。詩人採用散曲小令的形式來即興吟詠,整首曲文也寫得平和通悅、清暢自然,這一切恐怕都同他這種自娛自足的心情有關。

作者簡介

元代散曲作家。字明善。生卒年不詳,大約元仁宗至惠宗初年(公元1312—1340年)在世。曾任衢州(今浙江衢縣一帶)路吏,一說為山東憲吏。元順帝時,太師伯顏擅權,他作《清江引》二首以諷,並張貼於京城午門之上。被伯顏通緝,避禍於吳中僧舍。公元1340年(惠宗至元六年)伯顏事敗竄死,方再入京。精散曲,與薛昂夫任昱有唱和。《錄鬼簿》說他“甘於自適”,並稱其樂府“華麗自然,不在小山之下”。現存小令十八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