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功名百尺竿頭

《折桂令·功名百尺竿頭》是元代散曲家張養浩所作的一首散曲。該曲表達了作者對追求功名利祿的厭倦和蔑視,體現了作者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折桂令·功名百尺竿頭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文學體裁:散曲
  • 作者:張養浩
  • 宮調雙調
  • 曲牌折桂令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折桂令
功名百尺竿頭①,自古及今,有幾個干休②:
一個懸首城門③;一個和衣東市④;一個抱恨湘流⑤。
一個十大功親戚不留⑥;一個萬言策貶竄忠州⑦。
一個無罪監收,一個自抹咽喉。
仔細尋思,都不如一葉扁舟。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百尺竿頭:喻已到極點。
②干休:白白地結束。
③懸首城門:指春秋時的伍子胥。他曾輔佐吳國打敗楚、越二國,後受讒言而被吳王夫差迫令自殺。死前他痛心地要求把自己的頭顱懸掛在京城東門之上,以親睹日後越軍入侵的慘象。
④和衣東市:指西漢的晁錯。他在景帝時官御史大夫,上書請削諸侯封地以維護中央集權,後諸侯脅持景帝將他處死,“衣朝衣斬於東市”。東市,漢代長安的殺人刑場。
⑤抱恨湘流:指戰國時代楚國的屈原。他曾任左徒、三閭大夫,因力主抗秦,於懷王、頃襄王時兩度遭到放逐。屈原苦於無力挽回楚國衰亡的命運,憤然投入湘水自殺。
⑥一個十大功親戚不留:指漢代開國功臣韓信,助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卻終為劉邦呂后設計謀害,誅夷三族。十大功,韓信平生曾伐魏、徇趙、脅燕、定齊、破楚將龍且、圍項羽於垓下,功高蓋世,故後人有“韓信十大功勞”之說。
⑦一個萬言策貶竄忠州:指唐代的陸贄。他在德宗時任中書侍郎同門下平章事,上奏議數十篇,指陳時病,因而遭讒貶為忠州別駕。忠州,重慶忠縣。

作品譯文

儘管功業地位已高不可攀,從古到今,還是有不少人結局悲慘:
一個伍子胥頭顱在城門上高懸,一個晁錯穿著朝服在東市里處斬,一個屈原自投湘水,懷著深深的憤怨。
一個韓信功高蓋世,落了個滿門抄斬;一個陸贄上書直言,貶黜到忠州的荒遠地面。
還有的無罪而捉進牢監,還有的自刎尋了短見。
仔細想起來,他們都比不上駕著小船的隱士,來得自在而平安。

作品鑑賞

元散曲在嘆世、警世題材的作品中,常常並排舉出一系列的古人古事充作論據,讓它們共同來說明作者對於現實的感受。張養浩就是用此法,如他的《沉醉東風》:“班定遠飄零玉關,楚靈均憔悴江乾。李斯有黃犬悲,陸機有華亭嘆。張柬之老來遭難。把個蘇子瞻長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懶。”該篇的詠嘆手法與之相同,也是鋪排一連串的史實作因,而於曲末自然地引出結論之果。不同的是它僅作“一個”、“一個”的排比,主角尚須讀者去對號入座。《紅樓夢》中“薛小妹新編懷古詩”,詩並不怎么樣,但因內隱謎語,眾人皆說“這自然新巧”,可見懸念也有加強文趣的作用。
當然作者無意打啞謎。在“功名百尺竿頭”、“有幾個干休”的前提下,作者援引史例,往往抓住了其最具典型性的表征,且因這些例子在元代多為婦孺皆知,所以並不難找到事主。從曲中所涉及的古人來看,伍子胥懸首城門,晁錯和衣東市,屈原抱恨投江,韓信功高受誅,都是元散曲中常用的故典。陸贄的一例雖較冷僻,但“萬言策”與“十大功”的對偶卻頗為醒目。作者隱去人物的名姓,也起到了化熟為生的作用。該篇中詩人提供了大部分足資索隱的提示,但也有像“一個無罪監收”、“一個自抹咽喉”這樣無法確示的例子,恰恰說明同類情形在歷史上不勝擢舉的事實。這七處“一個”形成了排比,在文氣上形成了井然有序、侃侃而談的效果。
“一葉扁舟”既是實寫,也可以說是用典,用的是春秋范蠡輔助勾踐興越,功成身退,乘扁舟遨遊五湖的故事(世間傳說他“一舸載西施”,《史記》則載他去越入齊,後經商致富)。曲中接連出現的七處“一個”,與末尾扁舟的“一葉”,不僅在數字上相映成趣,而且在邏輯上水到渠成,無懈可擊。

作者簡介

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監察御史,因批評時政而免官,復官至禮部尚書,又辭官隱居濟南雲莊,1329年(天曆二年),征拜陝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張養浩自幼好學,上自儒家經典,下至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筆記小說,無所不讀,又詩賦、文章無所不能,尤長於散曲。他隱居濟南雲莊8年期間,登華不注,游大明湖,覽龍洞,賞泉水,“寄傲山林,縱情詩酒”,創作了大量詩文散曲。其作品流傳下來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詩近400首,各類文近百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