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枝

折枝

折枝,花卉畫的一種。畫花卉不寫全株,只畫從樹幹上折下來的部分花枝,故名。扇頁之類的小品花卉畫,往往以簡單折枝經營構圖,彌覺雋雅。此外,“折枝”,也指七言律詩中對仗的頷頸二聯,“折”其中“枝”而已。故折枝詩也就是對仗的七言聯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折枝
  • 拼音:(zhé zhī )
  • 來源:中國花鳥畫的表現形式之一
  • 相關詞作:《 金縷衣》
折取草莖樹枝,歷史,畫作,理論,代表作,詩種,名稱由來,折枝詩種類,折枝詩平仄,

折取草莖樹枝

一、折取草莖樹枝。比喻輕而易舉。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折枝折枝
《孟子·梁惠王上》朱熹集註:“為長者折枝,以長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難也。”一說為按摩。 趙岐 註:“折枝,案摩。”一說為折腰。支,通“肢”見《文獻通考·經籍考》引 宋 陸筠 《翼孟音解》。後亦用為為長者效勞之典。折枝之命,受之者不敢委;抱關之位,居之者不敢懈。明·歸有光《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 二、花卉畫法之一。不畫全株、只畫連枝折下來的部分,故名。碧闌於外繡簾垂,猩血屏風畫折枝。
唐·韓偓已涼》詩﹝六枝﹞其法有偃仰枝、復枝、從枝、分枝、折枝。宋·仲仁《華光梅譜·取象》草花有方乾之不同,折枝無蜂蝶之來采。清·鄒一桂《小山畫譜》卷上
花卉畫的一種。畫花卉不寫全株,只畫從樹幹上折下來的部分花枝,故名。唐代韓偓已涼》詩:“碧欄乾外銹簾垂,猩色屏風畫折枝。”宋元雖在花鳥畫中已有畫折枝的構圖,但盛行卻在明清之際。扇頁之類的小品花卉畫,往往以簡單折枝經營構圖,彌覺雋雅。
相關詞作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歷史

“折枝”是中國花鳥畫的表現形式之一,畫花卉不寫全株,只選擇其中一枝或若干小枝入畫,故名。那么,在中國美術史上,折枝花鳥的形式在中唐至晚唐之際,邊鸞已開始畫折枝構圖,五代時,折枝畫法已較為普遍,及至宋代,已成為花鳥畫家最常見的構圖形式。
這些翔實的史料證明,五代以後,折枝畫已普遍流行。折枝法是與畫家的欣賞習慣相一致的,李方膺《梅花》:“寫梅未必合時宜,莫怪花前落墨遲。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

畫作

《宣和畫譜》評邊鸞“作折枝花,亦曲盡其妙”,趙昌“作折枝極有生意”,滕昌祐“為折枝花果,謂之丹青”。
宋御府收藏的名跡中,有邊鸞《折枝李實圖》、李公麟《寫生折枝花》、黃筌《折枝花圖》、黃居寶《折枝芙蓉圖》、黃居寀《折枝花圖》、滕昌祐《寫生折枝花圖》、徐熙《裝堂折枝花圖》、徐崇嗣《繁杏折枝圖》、徐崇矩《折枝桃花圖》、趙昌《寫生折枝花圖》、易元吉《折枝花圖》等63幅。
蘇東坡“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的名句也出自《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宣和畫譜》還記載了米芾赴書學博士,途中過金陵時,有人獻上一幅《折枝桃花》,為善畫花竹的金陵名家劉常所繪,米芾置之於屏間,坐臥其下,夜索燭與對,若相晤言……。
從現在的傳世作品看,北宋·趙昌《杏花圖》、北宋·趙佶《桃鳩圖》、南宋·林椿《果熟來禽圖》、《梅竹寒禽圖》、南宋·馬麟《橘綠圖》等都是典型的折枝花鳥畫法

理論

折枝畫理論宋代已有出現,《宣和畫譜·蔬果敘論》:“蓋墜地之果易工於折枝之果,而折枝之果又易工於林間之果也。”清代較為全面,鄒一桂《小山畫譜》雲其功能是“名花折枝,想其態度綽約”評徐熙“畫折枝,小幅多瓶插對臨,寬幅寫大折枝桃花一枝,謂之滿堂春色。”
論技法“折枝無蜂蝶之來采”,作柏樹“如畫折枝,則柏葉宜直筆抒寫”,清代王槩王蓍、王臬《芥子園畫傳》翎毛花卉譜·畫花卉淺說:“作折枝,從空安放,或正或倒,或橫置,須各審勢得宜。枝下筆鋒帶攀折之狀,不可平截。若作果實,更宜取勢下墜,方得其勢也。”

代表作

藝術家:徐渭名稱:徐渭(傳) 折枝花卉 手卷
徐渭(傳) 折枝花卉 手卷徐渭(傳) 折枝花卉 手卷
材質、形制:水墨紙本

詩種

名稱由來

《墨竹石榴卷》,水墨紙本,繪叢竹、折枝石榴各一,並各題七言絕句一首。
《墨竹石榴卷》《墨竹石榴卷》
折枝詩又名詩鐘,是韻文中一種別具風裁的傳統文學。清初從福建興起。據清代徐兆豐《風月談余錄》雲,作詩鐘,在確定題目之後,用線綴以銅錢,系香寸許,下面用銅盤承接,香焚線斷,錢落盤鳴,其聲鏘然,有如擊缽催詩,作為構思時間的限制,故名詩鐘。折枝為七言詩中的兩句,要求對偶,如折花之枝,逞艷揚芬,故又名折枝詩

折枝詩種類

折枝詩種類繁多,常見者有分詠、專詠、空詠三類。
1、分詠(又名“籠紗”)即兩句分別各詠一物、一事;或分詠兩物;或分詠兩事。
2、專詠(又名“合詠”):兩句同詠一種事物(與對聯相同),但不露題,有時還要求嵌入某一字,以增加難度。
3、空詠(又名“嵌字”),所詠因無主題,故稱“空詠”,又因眼字入嵌其中,故又稱“嵌字型”。有多種形式,任舉兩字(或數字)分嵌於兩句之中,視通行與否而有“正格”與“別格”之分。

折枝詩平仄

既名“折枝”,即折取七律中頷、頸二聯,故其平仄格式有三:平起式、仄起式、拗體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