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兼併

抑兼併是要求抑制大地主,商人資本侵奪貧弱者的土地及其他私有財產的思想主張。“兼併”也作“併兼”。戰國中期,隨著豪強地主和商人資本的成長,地主和商人高利貸對土地的侵奪和對農民的盤剝日益加劇,引起社會矛盾激化。人們便用“兼併”一詞說明富人對貧民的侵奪活動。一些封建政治家、思想家提出抑兼併思想,主要是反對商人與高利貸資本的侵奪。《管子·山國軌》揭露,每當農忙季節農民迫切需要生產和生活資料的時候,也正是商人“所以相兼併之時”。

晁錯揭露商人“操其奇贏,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漢書· 食貨志》),指出商人兼併農民是造成農民大量流亡的重要原因,要求抑制商人資本的兼併活動。此後,隨著土地兼併之風的日益嚴重,抑制兼併便較多集中於土地問題上。董仲舒針對“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立錐之地” (同上) 的社會不平等現象,提出了“限田”和“塞兼併之路”的主張。東漢末,仲長統將貧富現象的產生歸咎於土地兼併,認為土地兼併之風盛行系由於井田制的破壞。為了改變“豪人之室,連棟數百”、“田畝連於方國”、“徒附萬計”(《群書治要· 昌言》) 的兼併狀況,主張恢復井田制。豪強地主和商人資本對農民的兼併盤剝及地主階級之間的相互侵吞,是封建剝削制度的必然伴隨,在封建社會,任何抑兼併措施只能在某一歷史時期內局部實現。漢代以後,為抑制土地兼併,一些思想家提出了許多土地改革方案。北宋王安石將抑兼併與理財結合起來,他在熙寧年間推行的新法中,除農田水利法外,其他幾種新法都與抑兼併有關。北宋以後,隨著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對待兼併的態度出現了新的特徵。一些思想家從新興市民階層的利益出發,對抑制兼併的思想主張不斷提出異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