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中國高等教育

把脈中國高等教育

《把脈中國高等教育》是2008年6月1日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保印。本書主要對2003年年底到2007年年初發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的重要評論。

基本介紹

  • 書名:把脈中國高等教育
  • 作者:曹保印
  • ISBN:753555525X, 9787535555250
  • 頁數:321頁
  •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6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叢書名:中國教育熱點新觀察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作者簡介

曹保印,《新京報》資深編輯、評論員、作家。曾在《教育時報》、《教書育人》等報刊主筆7個專欄,已在《南方周末》等報刊發表作品1 000餘篇,其中多篇被轉載,或被中學語文教材、年度最佳雜文選集收入。主要著作有《直擊中國教育底線》、《千萬別教壞孩子》、長篇小說《草根兒》、話劇《我是一隻螞蚱》等,主編《思想中國》叢書《生命政治》、《全球化生存》、《法的精神》、《藍海博弈》、《精神歷程》,特約編輯《新京報名家評論精選》、《新京報時事評論精選》等。

內容簡介

《把脈中國高等教育》為中國教育熱點新觀察叢書之一。當代中國熱點教育話題,眾多名家聯袂評說。《中國教育熱點新觀察》集中收錄當代中國72位知名學者、作家、評論人。高等教育卷從劉翔“通吃”、高招區域歧視入手,深刻反省中國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從學者信任危機入手,嚴厲批判日益泛濫的學術腐敗現象等;基礎教育卷由高考移民現象出發。理性檢視高考制度的公平性:由熱極一時的“80後”、“超女”現象出發,積極建言青少年人文素質培育等。涉及話題之重大、語言文字之通俗、闡釋理念之平白、評判態度之審慎、言說語氣之深情、思想反應之敏銳,既會感動教育從業者。更能打動社會大眾,並由此引發他們更深、更新的思考。最精英的人,做最大眾的事。這是《把脈中國高等教育》主旨之所在。靈魂之所在。

媒體評論

高校是教育的最後一站,在這裡是亡羊補牢,儘可能補救前衍,而不應以高考招生的地區歧視繼續擴大此前已經積累的不公平。“大”有“大”的盲點,這幾位“大大學”的校長大概忘記他們之“大”,是來自全國納稅人之“大”。
——朱學勤(上海大學教授)
大學不屬於義務教育的範圍,不可能保證每個想進大學的人都如願,但公立大學是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辦的,同樣應該確保公民受教育權的公正。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大學面向全國招生。如何做到招生公正是教育公正的重要方面。
——葛劍雄(復旦大學教授)
圍繞打擊“學術腐敗”所造的聲勢,可能只是轉移了人們對真正的學術腐敗的注意,削弱了人們對這類現象的思考和批判,而沒有對這些更具根本性問題的批判性思考,沒有體制上的重大變革。學術腐敗也依然故我。
——梁治平(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貫)

目錄

1. 教育公平之反省·兼及劉翔“通吃”及高招區域歧視現象
徐友漁 質疑高水平運動員上大學的政策優惠
薛涌 大學更應培養而非招攬運動員
徐友漁 大學招收運動員不能破壞社會公正
薛涌 大學招生唯考試是片面公平
徐友漁 大學招生要不要程式正義
徐友漁 大學不該拿尊嚴做交易
朱學勤 高校不應以地區歧視助推不公
葛劍雄 重點大學應由教育部分配名額
李寶元 指標分配難題源自職能錯位
周振鶴 高招名額分配應抑強扶弱
鄭也夫 分數主導,定額收縮
鄭也夫 高校擴大招生問題斷想
袁偉時 維護高招公平還需擇善而從
徐友漁 改變高招指標不公並非不可為
徐友漁 儘快取消高招指標分配的地域歧視
徐友漁 高招指標分配的地域差異應當消除
葛劍雄 自主招生是方向,具體實行須謹慎
葛劍雄 重點大學為什麼要多招本地生
葛劍雄 討論問題不能脫離實際情況
楊東平 高等教育:城鄉差距在改善,階層差距在擴大
王曉漁 政法大學招生改革是一次可貴嘗試
2. 學術腐敗之批判·聚焦學者信任危機
梁治平 何為學術腐敗
何懷宏 抄襲剽竊之風緣何而來
展江用 學術問責化解學者信任危機
李紅海 “著作等身”背後的憂慮
劉擎 抄襲了就別抵賴
周振 鶴懲治高校腐敗,要有更可靠的監督
周國平 評判學術,誰是權威
倪樂雄 高校學風現狀分析
王曉漁 調查學術造假需防“二次腐敗”
徐友漁 學術打假,看看人家怎么處理
周振鶴 “手機國學”無非是個商機
信力建 論文數量與職稱和腐敗
曹保印 向學術“近親繁殖”打響的第一槍
3. 體制弊病之剖析·兼及高等教育改革得失
葛劍雄 大學現狀之我見
周國平 叩問高校經費實情
4. 大學精神之比較·聚焦香港高校與北大、清華之爭
5. 研究生培養之警示·兼及陳丹青與王垠出走清出事件
6. 人文理想之建言·聚焦洪戰輝現象與大學生基本素質
7. 大學治理之檢討·兼及大學排行榜與教育貸款
8. 教育模式之審視·聚焦大學語文病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