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哲學導論(作者德國F.拉普)

技術哲學導論(作者德國F.拉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技術哲學導論》(原名《分析的技術哲學》)是由德國當代技術哲學弗里德里希·拉普所著,1986年10月由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本書是拉普的經驗主義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不僅被尊稱為“技術的批判性權威著作”,而且被看成是拉普“為動盪不安的世界”寫下的“關於技術的哲學理解的報告”。

基本介紹

  • 書名:技術哲學導論
  • 又名:分析的技術哲學
  • 作者:弗里德里希·拉普
  • 原版名稱: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 譯者:劉武等
  • ISBN:1328835
  • 類別:哲學
  • 頁數:217
  • 出版社: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6-10
  • 裝幀:簡裝
  • 開本:32開
作者簡介,基本介紹,主要內容,目錄,內容概述,主要觀點述評,

作者簡介

拉普於1932年出生在德國東部的一個農夫家庭。1945年之後,這個地區被波蘭接管,拉普全家搬到了德國西部定居。拉普在那裡完成了中學學業,並繼續在達姆斯塔特技術學校(現名達姆斯塔特工業大學)學習化學。由於發現自己對理論遠勝於對經驗事實感興趣,於是轉向學習物理學數學,並於1959年通過了國家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在瑞士一所寄宿學校做了5個月高中教師之後,拉普收到了來自瑞士弗萊柏格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的錄取通知書。1966年拉普獲得博士學位。
由於具有在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經歷,開始時拉普堅持自然科學家們非常熟悉的實證主義觀點,即認為只有自然科學才能達到“真”,亦即獲得精確,可靠,客觀的知識。他認為辯證唯物主義建立在科學發現的基礎之上,可以作為溝通哲學與自然科學兩大領域的橋樑。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在逐漸涉獵了哲學的所有領域之後,他意識到“那不過是一個錯誤的,單純的想法”。2004年2月,拉普在給筆者的信中簡述了他的技術哲學研究歷程和主要思想觀點。在位於科隆的“聯邦政府東方學和國際研究所”(Bundesinstitut fuer ostwissen- chaftliche und internationale Studien in Cologne) 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後,拉普應邀加盟胡博奈(Kurt Hubner)領導的柏林理工大學哲學研究所,先後任助教,助理教授,副教授,一直工作到1985年。此後,他被多特蒙德大學聘為哲學教授,1997年退休。

基本介紹

拉普的《分析的技術哲學》與《技術發展的決定因素》(Determinanten der technischen Entwicklung,與R.Jokisch和H.Lindner合著),是拉普的經驗主義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分析的技術哲學》。本書先後被翻譯成英文、西班牙文和中文。並與卡爾·米切姆的《技術哲學概論》,戈菲的《技術哲學》一起成為技術哲學的經典著作和必讀教材。在英語世界,他的《技術哲學文集》(Contributions to a Philosophy of Technoligy,1974年英文版)和《技術哲學導論》(原書名《分析的技術哲學》)不僅被尊稱為“技術的批判性權威著作”,而且被看成是拉普“為動盪不安的世界”寫下的“關於技術的哲學理解的報告”。

主要內容

目錄

第一章哲學技術的發展階段
第二章 對“技術”概念的不同看法
第三章 方法論分析
第四章 通向現代技術的道路
第五章 技術世界

內容概述

第一章,拉普該屬性地勾畫了技術哲學的發展史,介紹了卡普、戴沙沃、舍勒、德韶爾、雅斯貝爾斯、阿倫特和海德格爾的技術哲學思想,同時還簡要地述及馬爾庫斯塞、哈貝馬斯等人的社會哲學觀點和20世紀70年代關於技術批評的討論。第二章則著重地分析了技術哲學中歷來眾說紛紜的技術概念,闡述了技術在不同的技術發展歷史階段的內涵以及它與自然界、個人、社會、科學方法和實驗技能的關係。第三章拉普主要對技術活動進行了理論上的再構。第四章和第五章則分別探討了技術的發展及其歷史條件,當代技術全球化的後果。

主要觀點述評

從總體上看,拉普的《技術哲學導論》一書的哲學思想可以分為三個基本的方面:
第一,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拉普認為,我們總是只注意外在的、物質的表象,因而認為科學和技術的變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特徵的標誌,同時也是一切變化的中心和動力。可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只是一個片面的觀點。因為技術不是孤立的、自我滿足的系統,它現有的歷史的發展著的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力量之中的一個。因此,如果單純地從技術的角度理解現代社會(在西方工業國家如此)那是錯誤的。
第二,技術存在的理由、任務、意義和技術發展動力。拉普指出,一般認為技術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而產生,但是當我們注意到在歷史進程中產生,並且今天仍然存在著的紛繁多樣的生活形式就可以發現,人的需求絕不是一成不變的、確定的東西。但是同時我們必須看到,技術首先總是順應和滿足人的物質的、身體的需要的。由於人的開放的需求結構的不確定和具有不同的可能性,技術的套用帶來了更大的富裕和文明輕鬆的生活。因此,發展已經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
第三,技術進步的代價。現代技術處於自然界與人之間,由此它將人從對自然界的從屬中異化出來。而人作為生物又依賴於自然界。手工技術(人和動物的體力、風分水力)依靠人的身體與人直接相關。技術化的社會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從人口增長、貧富不均、工業區的人口密集到新的職業前景的開闢,提高了的流動性及改變了的也與習慣。由此一方面給人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但也帶來了以前沒有的束縛和負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