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真實的陳布雷

找尋真實的陳布雷

《找尋真實的陳布雷》是2011年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泰棟。

基本介紹

  • 書名:找尋真實的陳布雷
  • 作者:王泰棟
  • ISBN:9787506356107
  • 頁數:372
  • 定價:39.80元
  • 出版社:作家
  • 出版時間:2011年1月
內容簡介,目錄,前言,第一部,第二部,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三部分,內容包括:“客卿”八年:1927年-1935年、“侍從”十年:1936年-1945年、最後三年的惆悵與終結:1946年-1948年。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客卿”八年:1927年—1935年
一、日記揭開的第一個謎——是誰把陳布雷引薦給蔣介石的。
二、1927年8月,他對蔣介石說:陳布雷只想做蔣公的私人秘書——“客卿”。
三、“蔣先生一旦出山,他一定要找我……”——隱居在鄉,心繫蔣公。
四、陳布雷對蔣介石說:“但求能有涓滴之助,機關重職,則非所勝。”他只想做“客卿”。
五、為蔣介石起草的第一篇重要文告:《祭告孫總理文》,使蔣能借孫中山之名,行控制北伐後局面之實。
六、被“逼”上的中央候補監察委員和浙江省政府教育廳長。
七、為蔣介石起草的第二篇重要文章——《第一次全國運動會宣言》,被人譽為“發皇蹈厲之文”。
八、蔣介石兼任教育部長,對陳布雷說:“你來當次長,算是幫我的忙。”陳每思引退,重作記者,但終未能如願。
九、蔣介石第二次下野,陳布雷說:“余決心共退,遂我初願。”幸感“一朝丹篆下階除,珠玉豐余滿載歸”之讖。
十、1933年,蔣介石急召陳布雷到南昌,說:“你就助我筆札,當我的顧問吧!” 奉蔣之命戰戰兢兢寫了一篇《敵乎?友乎?》的“皇文”,以徐道鄰的名義發表。

第二部

“侍從”十年:1936年—1945年
十一、1936年,陳布雷榮任蔣介石侍從室第二處主任,此後十年,為蔣介石日夜操勞,嘔心瀝血。
十二、隨蔣介石巡視雲、貴、川,“剿共滅匪”,披覽《孟子》、《管子》、《紀效新書》, 加上蔣介石言行,編出語錄,鼓吹“統一”。
十三、蔣介石的前幕僚長楊永泰被暗殺,陳布雷知其“自負太高,易開罪於人……竟犯非命,致足惜也”。 自此陳布雷更小心行事,忠心事主。
十四、日記收錄有大量國內外多種資料,涉及面之多之廣,彌足珍貴。
十五、雲、貴、川等省遺聞軼事,真跡野史,名人遺文,山川特產,可謂一部方物志。
十六、身處朝堂,心繫災民。大量的災情資料和自省篇什,顯現了陳布雷的仁愛情懷和自省修養。
十七、故鄉、兒女、師友、親情,時時流露出其感情之痕。
十八、陳布雷日記也記下了兩廣事變,國民黨的五大六中全會,國民黨內的汪、蔣鬥爭, 蔣與桂系的鬥爭,奉蔣之命寫了《報國與思親》,蔣借避50壽辰之機,傳達了“攘外必先安內”方針。
十九、西安事變中的陳布雷忠蔣恨張,而又憂憤矛盾,但還是寫下了《對張楊之訓話》。
二十、效忠蔣介石是陳布雷一貫不變的原則,在西安事變中也一樣。從發表在《大公報》上的大量文章可見一端。
二十一、為蔣介石編寫《西安半月記》曠日持久,“人依附於人,思想依附於別人思想”,此痛此難,誰人能知。
二十二、心不由己的“香火侍者”,何其入木三分!因此有“心思拙滯,不能下筆”, “真不知前生作了什麼孽”的感嘆,不知是獨白還是傾訴?
二十三、起意“引退”不止一次在日記中出現,到西安事變後至抗戰全面爆發,大量記下的是“引退之念”。
二十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在杭州、廬山養病期間,其“憂君”思想仍縈繞於懷,足見其“忠君”之誠。
二十五、抱病赴會,支持蔣介石發表了《最後關頭》一文,並為蔣起草講話,宣布國共合作抗日,開啟了團結抗日的序幕。
二十六、1937年“七七”事變後發生的日本間諜南造雲子竊密事件, 行政院主任秘書黃浚參加國防會議出賣機密,父子兩人皆被處以極刑。內幕如何,陳布雷日記有記。
二十七、國難當頭之日,日記連日記下為蔣起草各種抗戰文告,並決心全心力投入抗日救亡,為國紓難。
二十八、退守武漢,代蔣起草《告國民書》、《全國總動員令》、《抗戰建國綱領》,改定《告青年書》。
二十九、為蔣介石起草的《抗戰周年告全國軍民書》以五種語言向全世界廣播, 被張季鸞推為“統帥昭告全國之文告中氣勢旺盛,當不能更詳盡於此,是抗戰前途光明之象徵也”。
三十、武漢失守,為蔣連撰《八一三告淪陷區民眾書》等文,堅持抗戰,使蔣介石在國內外威信大增。
三十一、困漢一年,日日危境,日記從未間斷。陳布雷對汪精衛、周佛海以及蔣經國、 馮玉祥、陳誠等如何評價,可窺其思想之一端,也可窺其心境之一端。
三十二、奉蔣之命夜探汪精衛,日記中記下為蔣起草駁近衛聲明一文,自認為“抗戰期間第一篇有力之文字”。
三十三、1939年,陳布雷到陪都重慶,日記不輟,但日夜為蔣起草文告, 深感“安排斟酌甚苦”,因此作“五箴”自勵;而對毛澤東《論新階段》一文如何評價,亦有評論。
三十四、五十生辰,得蔣介石手書,感激涕零,如何報答蔣之關愛,日記有記。
三十五、“皖南事變”前後一系列事件和愛女陳璉失蹤,加之日寇加緊對蔣的誘降和反共逆流, 使陳布雷處於憂傷和憂慮之中。
三十六、“黨內有黨,派中有派。”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蔣介石對視作兄弟的封疆大吏張治中也不放心, 托陳監視,使陳布雷深感疑惑,而又受寵若驚。
三十七、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陳布雷為蔣介石和宋美齡關於加強美英對外宣傳上多有策劃和建議, 起草多種文稿。蔣對英美首腦時有刺激之言,陳言“自仍以避免刺激之言為當耳”。
三十八、張季鸞去世,陳布雷痛失良友,自撰《追念張季鸞先生》一長文,公之報端,對張季鸞大加讚揚。
三十九、陳璉歸來、故鄉淪陷、兄弟之情……家國鄉愁、兒女情長,在日記中多有流露。
四十、周佛海投敵,陳果夫“參加工礦銀行”,孔祥熙鯨吞美金公債案……陳布雷抱有何種看法,日記中可見一斑。
四十一、為蔣起草文告並非易事,難,且痛苦著。這似乎是陳布雷作為幕僚的全部心境。
四十二、身處重慶,超負荷的工作,抗戰的前途和形勢未卜,“滬上(淪陷區)人心歸向”, 陪都“人心散漫”,不免“悲從中來,為之下淚”。
四十三、陪都忙裡偷閒,讀書常有心得,代蔣接見名流,時有感悟和評價。 對“毛澤東整頓三風之講演詞”亦有評說,足見其視野廣闊。
四十四、受蔣介石之命,主持辦起了國民黨黨刊《三民主義半月刊》, 並常常教導下屬,服從總裁,不可犯上。其天性然矣。
四十五、1941年末為蔣起草《告入緬將士》,文情並茂,壯懷激烈,被譽為“出師表”; 1945年蔣介石發起“一寸山河一滴血,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陳布雷子侄踴躍參軍, 他積極支持,並寫詩寫信勉勵,報國之心溢於言表。
四十六、日記大量記錄了中英、中美關係,以及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的內幕和報導處理情況, 特別是蔣和羅斯福、史迪威、邱吉爾的微妙關係。
四十七、日記詳細記下了陳伯達、范文瀾對《評中國之命運》一文之評論,對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之指責。
四十八、對蔣介石視他為“相”不以為然,而“只願為公之私人秘書”。“引退”、“隱遁”之意遂又升起。
四十九、奉蔣之命接待和訪問過許多名流,如吳貽芳、章士釗、馮玉祥等。大量的接訪感受和對每個人的看法、評價盡數可覽。
五十、誰無父母、兄弟、姐妹、子女,誰無家園、故土、鄉情,在陪都期間,陳布雷一腔離鄉情,萬行思親淚,盡在日記中。
五十一、抗戰勝利前後,陳布雷的思想非常消極,日記中常有流露,此種心境又有幾多人能理解。
五十二、抗戰勝利後的8、9月間,陳布雷是如何評價中共及民主黨團,如何評價國民黨,如何念及國事家事的?
五十三、在“還都”之前,陳布雷既對中共力量日漸強大惶惶不安,又對國民黨腐敗無能深感憂慮。第三部 最後三年的惆悵與終結:1946年-1948年
五十四、“還都”南京,房子問題、子女問題、職務問題……怎一個愁字了得。
五十五、陳布雷一生為文,全靠一枝筆。然當外甥翁澤永贈筆給他, 並把周恩來贈言告訴他時,不免長嘆:“我只不過是一個記錄生罷了。”
五十六、抗戰勝利,戰事已息,然國事迄無光明之象,為文如何著筆?在陳布雷思想中又平添了新的愁思。
五十七、1947年,民主運動勃起,迷惘之中的陳布雷無以排遣心中矛盾,只能靠修身、自修度日。
五十八、還鄉一行,掃祖墓、掃岳父母墓、掃前妻楊宏農(陳璉生母)墓, 遊子還鄉,祭祖追愛,其樂彌永,足見其本心。
五十九、儘管時政混亂、官場貪腐、民不聊生,但陳布雷還是堅信“明主”,如“日月之蝕”。
六十、腐敗日甚,國運日下,使陳布雷心灰意冷,他想找一清靜環境,“擺脫政務,管理國家文獻”, 自了一生,也許這正是他報效蔣介石的知遇之恩的合理歸宿。
六十一、對愛女陳璉婚事,他不求門當戶對,但政治“清白”是他的惟一要求。 女兒結婚不到兩個月,婿、女雙雙被捕,又一次給他致命一擊。
六十二、家事、國事、天下事,在陳布雷心中無不牽掛:“勸慰憐兒無法,殊苦無術”; “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行好事,願我國家脫離憂患,社會脫離罪惡, 同胞脫離痛苦,願我一家大小康強和諧”,這正是他的不了心愿。
六十三、1948年3月,陳布雷為蔣起草國民大會開幕詞,已感“文思枯拙異常,進行極度遲滯”。 加之當時物價飛漲,人心浮動,已影響到他和家人的生活。“瞻顧時局,可謂杞憂”,陳布雷徹底失望了。
六十四、陳布雷“無力回天”,萬念俱滅,遂給蔣留下一封遺書。
六十五、1948年8到11月,他已感到“精神委頓,心緒煩亂”; “悵念時局,百感交集”;決心為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六十六、1948年11月11日最後一篇日記和12日臨終前的雜記是陳布雷的絕筆。 他自認為自殺是“不可恕之罪惡”,但又說“油盡燈枯”;“六十老人得此極不榮譽之下場,只有罪愆,別無可說”。
六十七、一束遺書見真情
六十八、陳布雷死後的榮哀
六十九、陳布雷自殺的原因深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