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留

扶留

古漢語,又名胡椒科植物,又名扶留藤,實似桑椹。扶留藤是一種藤類植物,葉子有巴掌大,海南有。

秋後果實成熟時採摘。果穗黑褐色,呈彎曲的長條狀,氣特殊,味辛辣。以乾燥不霉,味辣而濃者為佳。產於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扶留
  • 外文名:Fu Liu
  • 別名:蒟
  • 類別:藤類植物
  • :胡椒科
  • 產地:雲南,廣東,廣西
  • 果實:黑褐色,氣味特殊,辛辣
  • 食用:不可食
基本信息,解釋,古籍記載,扶留藤,

基本信息

解釋

扶留:
名詞
古漢語,又名胡椒科植物,又名扶留藤,實似桑椹。扶留藤是一種藤類植物,葉子有巴掌大,海南有。
秋後果實成熟時採摘。果穗黑褐色,呈彎曲的長條狀,氣特殊,味辛辣。以乾燥不霉,味辣而濃者為佳。產於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扶留

古籍記載

左思吳都賦》:“石帆水松,東風扶留。”
◇《吳錄.地理志》曰(一):“始興,有扶留藤,緣木而生。味辛,可以食檳榔。”
◇《蜀記》曰(二):“扶留木,根大如箸,視之似柳根。又有蛤,名‘古賁’,生水中,先以檳榔著口中,又取扶留藤長一寸,古賁灰少許,同嚼之,除胸中惡氣。”
◇《異物志》曰(四):“古賁灰,牡礪灰也。與扶留、檳榔三物合食,然後善也。扶留藤,似木防己。扶留、檳榔,所生相去遠,為物甚異而相成。俗曰:‘檳榔扶留,可以忘憂。’”
◇《交州記》曰(六):“扶留有三種:一名‘獲扶留’,其根香美;一名‘南扶留’,葉青,味辛;一名‘扶留藤’,味亦辛。”
◇顧微《廣州記》曰(七):“扶留藤,緣樹生。其花實,即蒟也,可以為醬。”
◇《紅樓夢》:“還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樣,”

扶留藤

“扶留藤”即是蒟醬(見“蒟子〔四七〕”)之說,始見於下文所引顧微《廣州記》。在本草書上,《唐本草》最先著錄“蒟醬”,其注則稱:“交州、愛州人云:‘蒟醬……苗為浮留藤,取葉合檳榔食之,辛而香也。……’此當信也。”意謂蒟醬的苗,叫做扶留藤(“浮留藤”),交州等地的人這樣說,當屬可信。至李時珍則確指為一物:“蒟醬,……其苗謂之蔞葉(按即指扶留藤葉),蔓生依樹,……彼人食檳榔者,以此葉及蚌灰少許同嚼食之,……故諺曰:‘檳榔浮留,可以忘憂。’其花實,即蒟子也”(《本草綱目》卷十四)。但吳其浚則據其在湘、滇、粵等地所觀察,認為扶留無花實,當地人只取葉裹檳榔而食,與蒟子有異(見《植物名實圖考》卷二五“蒟醬”、“蔞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