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哈代作品賞析

托馬斯·哈代作品賞析

《托馬斯·哈代作品賞析》是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托馬斯·哈代作品賞析
  • 作者:李華田                     
  • ISBN:9787810306737
  • 類別:出版圖書
  • 頁數:304
  • 定價:10.00
  • 出版社: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01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托馬斯・哈代作品賞析:英漢對照/李華田等編著
武漢: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1
(英漢對照・世界名家作品賞析叢書/秦秀白,李華田
主編)

作者介紹

走進托馬斯・哈代
托馬斯・哈代(ThomasHardy,1840~1928)是英國文學史上的又一座豐碑。他的創作為他在世界文學中奠定了不朽的地位,使他成為同莎士比亞(Shakespeare)、狄更斯(Dickens)等世界著名作家齊名的人物,曾被譽為“英國小說中的莎士比亞”。
1840年6月2日,哈代出生於英國多塞特郡(Dorset)多切斯特市(Dorchester),他的小說大部分都是以這個地區為背景的。他的家鄉是一個遠離工業文明、保持著宗法傳統的村落,周圍是綠樹成蔭的林地和石楠叢生的荒原。哈代熱愛大自然,常跟父親走進荒原,對大自然有著特殊感受,即美感、神秘、恐懼和詩意。哈代家族有著喜愛音樂的傳統。
哈代的祖父是教堂里的大提琴手,哈代的父親和叔父也都是音樂隊的成員。在父親的指導下,哈代開始學習演奏小提琴,培養了對音樂的非凡的領悟力。這也是哈代的作品有一種強烈的音樂的美感。哈代的母親生於自耕農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較高的文學鑑賞力,經常講故事給他聽。這些感受一直滲透在哈代後來的全部創作中,形成他創作的一大特色。
1853~1854年,哈代轉人一所寄宿語法學校就讀。在這所條件較好的學校里,哈代不僅進一步提高了拉丁文的水平,而且還學習了基礎繪畫、高級算術、幾何、代數等。這些課程對哈代未來的文學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他曾經風趣地說,他是在求平方根的法則和節奏中發現詩的。雖然哈代未能進人大學學習,但是他卻通過自學學到了不少的知識。他在少年時代閱讀的大量文學著作,培養了他對文學的興趣。
1862年,哈代來到倫敦(London),進入亞瑟・布魯姆菲爾德(ArthurBloomfield)的建築事務所工作。這是哈代走上文學之路的最重要的個階段。他在這兒更進地一步了解了社會,認識了生活,特別是受到了高層次的藝術薰陶。他在倫敦所接觸的是一個嶄新的藝術天地,這不但激發了他對藝術的渴望和追求,同時也培養了一個未來藝術家特有的氣質。
哈代一生共創作15部長篇小說,4個短篇小說集,8卷詩集和兩部詩劇。他的作品雖不像狄更斯那樣詼諧幽默,但卻含蓄雋永,令人回味。其作品在散發著濃濃的鄉土人情味的同時,又閃爍著啟迪人的智慧與悟性的光輝。哈代以一位冷峻、嚴肅的現實主義作家的責任感,在其作品中傾注了對宗教、倫理、人生、社會、愛情、婚姻等諸多問題的思考。
哈代曾將自己的小說分為三類:性格和環境的小說、羅曼斯和幻想作品、精於結構小說。但就他的具體作品而言,很難區分類別,往往發生混淆不清和可此可彼的情況。大體說來,他的性格和環境的小說,主要是反映人物和社會的關係的社會小說,數量和影響最大,代表了哈代小說現實主義的最高成就。
哈代的思想發展經歷了一個複雜的過程:他從信仰上帝發展到拋棄上帝;他最初受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和斯賓塞的社會進化論的影響,後來又受叔本華的內在意志力論的影響,最後形成了他自己的進化向善論和社會向善論。哈代創作時期正是英國工業迅速發展的時期,封建宗法制的社會經濟秩序正在逐步被資本主義的工業化和商業化替代,逸靜的鄉村田園風光不斷被破壞。在感情上哈代對此無法理解,更不能接受;但在理智上,他又認識到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性。這種理智與情感的相互摩擦,產生了哈代式的宿命論。哈代用浪漫主義的筆觸無限留戀地描繪出鄉村的自然風光,產生出哈代式的陰鬱悲傷的文學作品。因而我們在欣賞哈代作品的時候,應進行正確的理解和給予恰當的評價。
在英國文學史上,哈代一生跨越兩個世紀,有著但丁一樣的獨特地位。他以自己的現實主義創作繼承和發揚了英國文學傳統,又以自己獨特的創作模式融合了現代意識和現代情愫,成為英國文學中一架承上啟下的橋樑。他在19世紀後半葉所寫的小說和詩作中所表達的思想早已超越了他所生活的維多利亞時代,提前跨人了20世紀中葉。他在婚姻、道德、宗教、教育、婦女解放等問題上所持的觀點與現代人的觀點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正是這種獨特的傳統與現代的糅和使哈代的作品能經久不衰,常讀常新。他的作品揭示了在資本主義影響下英國農村逐步走向瓦解的真實圖景,反映了農戶、小商人、下層婦女等窮苦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當他看到宗法制的古風遺俗橫遭破壞,普通人追求幸福的願望成為泡影時,便力圖從神秘力量的作用去尋求解釋;從而使他的作品帶有較濃重的悲觀和宿命的色彩。但哈代的悲觀絕不是妥協和懦弱,而是一種直面不幸的真實和勇敢,因而具有積極的意義。
哈代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非傳統的哲學思想、美學觀點、表現技巧、創作模式,使他高於他的同時代人,吸引著艾略特(Eliot)、勞倫斯(Lawrence)這類藝術大師。當代許多作家和成名人物,也都或多或少地從他創作中得到啟發。例如,詩人W・H・奧登(Oden)把他看成濟慈(Keats)和卡爾・桑德堡(CarlSandberg),稱“哈代是我的詩歌之父”。有人認為對20世紀英國詩歌產生了重大影響的是哈代,而不是葉芝(Yeats)或艾略特(Eliot)。哈代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研究家加以研究的重要文學現象之一。
1910年,哈代榮獲英國皇家文學會的金質獎章。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授予哈代名譽學位。英國皇家建築學會接納他為榮譽會員。當然,這是建築學會會員對一個在文學上有傑出成就的同行表示的敬意。他的作品有著永恆的藝術魅力,他代表著英國文學的偉大傳統,作為英國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哈代不僅屬於英國,也屬於所有的時代和整個世界。
為在有限的篇幅內儘可能全面反映哈代的創作風貌,本書選錄了哈代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主題、不同體裁的作品,包括5個長篇小說節選,4個短篇小說和10首詩歌。讀者既能從中領略哈代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無窮的藝術享受,更能與哈代那顆偉大而又孤獨的靈魂對話得到思想的啟迪。在這裡,編者不揣淺陋,攫取了幾件藝術珍品,奉獻給大家,願與君同賞美文,共品人生。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吸收和借鑑了各位文學前輩們在哈代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在此,向張谷若、張玲、王佐良、張中載、伍蠡甫、顧仲彝、鄭啟吟、陳燾宇、羅書肆等前輩表示衷心感謝。
今天,在哈代逝世70周年紀念的莊嚴時刻,這本凝聚著眾多人的關注和希望的書終於與讀者見面了。如果讀者能從書中認識哈代,了解哈代、並進而喜歡哈代,那么,這就是編者莫大的欣慰了。
編著者
1998年夏於武漢

作品目錄

目 錄

走近托馬斯・哈代
遠離塵囂
還鄉
卡斯特橋市長
德伯家的苔絲
無名的裘德
三怪客
兒子的否定權
一個富有想像力的女人
彼特利克夫人
哈代詩歌概述
呼喚聲
參加他的葬禮
擋住那月光
中調
在博特雷爾城堡
偶然
向晚的畫眉
身後
歲目的覺醒
希望之歌
合二為一(“鐵達尼號”失事所感)
哈代年表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