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監護

手術後監護措施包括生命體徵監測、體液平衡監測、中心靜脈壓監測、微循環監測以及其他項目的監測,旨在及時了解術後機體功能及病情變化以便採取相應護理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手術後監護
生命體徵監測,體液監測,中心靜脈壓監測,微循環監測,其他監測,

生命體徵監測

每30~60分鐘測量記錄1次血壓、脈搏、呼吸頻率,直至基本情況平穩。如病情不能穩定應送至重症監護室,持續進行心電監測,隨時觀察心率、血壓、血氧分壓、呼吸頻率等生理指標變化。如有氣管插管應及時吸痰。

體液監測

對較大的手術,術後應詳細記錄液體入量、失血量、尿量、各種引流液量,以評估體液平衡情況並指導補液。病情危重者,應觀察每小時尿量。

中心靜脈壓監測

測定中心靜脈壓可反映心臟泵血能力、靜脈回心血量以及容量血管緊張性大小,它還是控制輸液量及輸液速度的重要指標。時間較長的大手術在術後早期應監測中心靜脈壓。患者如有心肺功能不良,可採用Swan-Ganz導管監測肺動脈壓、肺毛細血管楔壓及混合靜脈血氧分壓等。

微循環監測

通過監測微循環可推測機體器官血液供應和氧供,及時有效調整治療方案,利於術後恢復。微循環狀態的判斷主要通過觀察體溫、尿量、口周及肢端末梢如甲床的色澤、充盈時間等進行判斷。有條件時可測定胃黏膜表面pH值確定。
微循環狀態與以下因素有關:平均動脈壓、代謝性因素、自主神經平衡性、周圍血管阻力及順應性等。

其他監測

應根據不同病種及手術情況而定,顱腦手術應監測顱內壓及甦醒程度;胰腺手術應定時監測血糖;血管疾病術後應監測末梢循環狀況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