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肌肉萎縮

手臂肌肉萎縮

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不良,肌肉體積較正常縮小,肌纖維變細甚至消失。在臨床上與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側索硬化、脊髓進行性肌萎縮表現相似,但預後截然不同。發病年齡為青年,受累部位多為單側上肢遠端手部肌肉,肌電圖呈神經源性損害,病程呈良性,可自行停止。手臂肌肉萎縮:胳膊手臂肌肉有些萎縮,手指有麻木現象。

基本介紹

  • 患病部位:四肢
  • 相關疾病:哮喘 小兒哮喘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開放性手外傷 小兒哮喘性肌萎縮綜合徵 青年上肢遠端肌萎縮 進行性脊肌萎縮症 水腫
  • 相關症狀:創傷 感覺性共濟失調 感覺障礙 肌肉萎縮 肌張力降低 劇烈疼痛 神經痛 手臂肌肉萎縮 癱瘓 糖尿 腕管綜合徵 無力 血管畸形 營養不良 硬化
  • 所屬科室:營養科
  • 相關檢查:甲狀旁腺激素 甲狀旁腺激素(PTH) 肌電圖 肱二頭肌反射
原因,檢查,鑑別診斷,緩解方法,

原因

病因:如果是因為受傷而導致的手臂肌肉萎縮稱為外傷性肌萎縮症,其致殘率非常高,發病原因是由於外傷性血水腫侵襲神經導致神經功能麻痹不以支配濡養肌肉所繼發的肌肉萎縮。脊髓血循環障礙,下頸部至上胸部脊髓有局限性萎縮。國內李作漢等(1994)報導22例,根據肌電圖檢測,認為脊髓前角細胞尤其是頸下段者受損最有可能除此之外,就要到醫院詳細檢查。

檢查

神經電生理檢查肌電圖(EMG)及神經傳導速度(NCV)對有無神經損傷及損傷的程度有重要參考價值,一般在傷後3周進行檢查。感覺神經動作電位(SNAP)和體感誘發電位(SEP)有助於節前節後損傷的鑑別。節前損傷時SNAP正常(其原因在於後根感覺神經細胞體位於脊髓外部,而損傷恰好發生在其近側即節前,感覺神經無瓦勒變性,可誘發SNAP),SEP消失;節後損傷時,SNAP和SEP均消失。
手臂肌肉手臂肌肉

鑑別診斷

手臂肌肉萎縮的鑑別診斷:
一、急性或亞急性肌萎縮
一般為神經原性萎縮,其發生的速度與神經損害的速度和程度有關。神經受損及中斷的越急、越嚴重,則肌萎縮發生的越快、越明顯。急性起病時肌萎縮發生於癱瘓之後,臨床以癱瘓的表現為主,如脊髓灰質炎、周圍神經炎、格林-巴利綜合徵、酒精中毒等。神經痛性肌萎縮早期表現為肩胛附近的劇烈疼痛,繼之在肩胛附近很快出現肌張力降低、癱瘓及肌肉萎縮,在某些肌群中可出現單一的萎縮,呈鑲嵌式。
二、進行性四肢遠端性肌萎縮
常為神經原性肌萎縮,以四肢遠端為主,上肢於手的骨間肌,大、小魚際肌表現明顯,而下肢於脛前肌的萎縮表現較明顯。兩側基本對稱,常發生於癱瘓之前,為單一的症狀。常見的疾病有運動神經元病的肌萎縮側索硬化型和進行性脊髓性肌肉萎縮症,頸椎病所致的上肢遠端的無力和肌萎縮。腓腸肌萎縮症表現為下肢大腿下1/3處為界的肌肉萎縮,伴有深淺感覺障礙,出現感覺性共濟失調。另外,脊髓空洞症、脊髓血管畸形、麻風以及慢性前角灰質炎都可致四肢遠端的進行性肌萎縮。肌肉病的萎縮性肌強直和遠端型進行性肌營養不良也表現為四肢遠端的肌萎縮。
三、進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縮
常為肌原性萎縮,以四肢的近端及軀幹肌明顯,常表現為肩胛帶肌和骨盆帶肌的萎縮和無力。如頸肌的無力,有些患者需用手支撐才能將頭抬起。肩胛的肌肉萎縮構成翼狀肩胛。骨盆帶肌的萎縮無力形成特異的lsquo;鴨步rsquo;步態。常見的疾病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多發性肌炎、糖尿病性肌萎縮和激素性肌病。
Wohfart-Rugelberg-Welancter病是一種遺傳病,見於青年人,表現為四肢近端及肢帶部有肌肉萎縮,腓腸肌偶呈假性肥大。此病有時可見到肌纖維顫動,並可用新斯的明誘發。無鴨步與翼狀肩胛。
四、局限性肌萎縮
以局部的肌肉或肌群為主的萎縮,常由各種單神經炎或損傷所致,一般伴有該神經支配相應的感覺區障礙,病變部位可根據其解剖定位,常見的病因有單神經炎(如橈神經、腓神經、坐骨神經損傷等),腕管綜合徵,臂叢神經損傷,神經纖維瘤等。其他還有:
1.脊髓灰質軟化可表現為遠端進行性的肌萎蓿,或局限於手部,不侵犯前臂及上臂,萎縮進行到一定程度時就停止。它伴有感覺障礙,好發於老年,常由梅毒血管病變引起。
2.青年一側性上肢肌萎縮症發病於14~24歲,男性多見,起病隱襲,表現為前臂中點以下變細,大、小魚際和骨問肌萎縮明顯,常為單側,萎縮界限鮮明,無感覺障礙,但植物神經障礙比較明顯。此病進行至1~3年內自行停止。
3.反射性肌萎縮是指由於局部病變如關節病變使肌肉產生的一種廢用性萎縮。見於創傷性、感染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致全身性肌萎縮。
診斷:胳膊手臂肌肉有些萎縮,手指有麻木現象。

緩解方法

肌萎縮患者由於肌肉萎縮、肌無力而長期臥床,易並發肺炎、褥瘡等,加之大多數患者出現延髓麻痹症狀,給患者生命構成極大的威脅。肌萎縮患者除請醫生治療外,自我調治十分重要。
1、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
較強烈的長期或反覆精神緊張、焦慮、煩躁、悲觀等情緒變化,可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縮發展。
2、合理調配飲食結構。
肌萎縮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飲食補充,提供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質,以增強肌力、增長肌肉,早期採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並積極配合藥膳,如山藥、苡米、蓮子心、陳皮、太子參、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煙、酒。
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營養、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為主,並採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維護患者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
3、勞逸結合。
忌強行性功能鍛鍊,因為強行性功能鍛鍊會因骨骼肌疲勞,而不利於骨骼肌功能的恢復、肌細胞的再生和修復。
4、嚴格預防感冒、胃腸炎。
肌萎縮患者由於自身免疫機能低下,或者存在著某種免疫缺陷,肌萎縮患者一旦感冒,病情加重,病程延長,肌萎無力、肌跳加重,特別是球麻痹患者易並發肺部感染,如不及時防治,預後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5、胃腸炎
胃腸炎可導致腸道菌種功能紊亂,尤其病毒性胃腸炎對脊髓前角細胞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從而使肌萎縮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覆或加重。肌萎縮患者維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復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