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尾海蛇

扁尾海蛇

扁尾海蛇(學名:Laticauda laticaudata)為眼鏡蛇科扁尾海蛇屬的爬行動物。一般棲息於常棲於近河口岩礁沿岸。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扁尾海蛇
  • 拉丁學名:Laticauda laticaudat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有鱗目
  • 亞目:蛇亞目
  • :眼鏡蛇科 
  • 亞科:扁尾海蛇亞科
  • :扁尾海蛇屬
  • 分布區域:西太平洋暖水區域
形態特徵,生境繁殖,分布範圍,藥用價值,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全長1米左右。頭頸不易區分,有前溝牙,鼻孔側位。上唇鱗7(2—2—3)枚或8枚;眶前鱗1枚,眶後鱗2枚;顳鱗1枚+2枚。背鱗19—19(17)—17行,光滑,覆瓦狀排列,體後段脊鱗擴大;腹鱗235~243枚,寬度較相鄰背鱗寬3倍或3倍以上;肛鱗2枚,尾下鱗44~47對。背面藍灰色,通身有39~55條+4~6條寬暗棕色環;頭背黑色,有1個黃色馬蹄鐵形斑,頸部有2條淡色環,吻、唇、咽部及頸部暗褐色,喉部中線黃色;腹面黃色。

生境繁殖

生活于海水中,常見於附近的岩礁沿岸。主要食小鰻。卵生,產卵於珊瑚裂縫內或海岸沙灘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福建和台灣沿海。

藥用價值

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滋補強壯。主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急、腰腿疼痛、小兒營養不良等。
膽汁:清熱化痰,明目,祛風除濕。主治肺熱咳嗽、氣管炎、肝熱目赤、急性風濕性關節炎、高熱驚風、半身不遂、胃熱疼痛、皮膚熱毒、痔瘡等。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