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隔

房間隔

房間隔位於左、右心房之間,和室間隔一樣與矢狀面呈45°,由兩層心內膜夾少量心肌和結締組織構成,厚約1-4mm,卵圓窩處最薄,厚約1m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房間隔
  • 臨床表現:活動後心悸、氣短、疲勞
  • 治療:手術治療
  • 類型:先天性心臟
1、房間隔的解剖結構:,2、房間隔瘤的臨床特徵:,3、房間隔缺損的診斷:,

1、房間隔的解剖結構:

分隔左、右心房的中隔組織。又稱房中隔(septum interatriale)。胎兒出生後,由於左心房內壓力增高,壓迫第1房間隔使之逐漸與第2房間隔相癒合,而形成永久性的房間隔。第2房間孔則漸閉鎖形成卵圓窩(fossa ovalis)。房間隔較薄,其位置與正中矢狀面約成45°角。房間隔的構成除兩層心內膜外,中間夾有一層結締組織,並有部分肌束。房間隔厚約4mm。卵圓窩位在房間隔的下1/3,下腔靜脈口的左上方,長軸呈垂直方向,卵圓窩中心僅厚1mm。其右側面凹成窩,其左側面則輕度突出於左心房腔內。中央凹陷處有一深達3~4mm的小溝,約30%的人有一小孔可通左心房。卵圓窩的前上緣稍隆起為卵圓窩緣,均為胎生時期的遺蹟。卵圓窩是房間隔缺損好發部位之一。

2、房間隔瘤的臨床特徵:

原發於房間隔部位的腫瘤。發病率隨年齡而降低,據統計嬰兒占4.9%,兒童占0.9%,成年人占0.20%~0.5%。這可能是因為部分房間隔瘤患者隨年齡增長而自然消失所致。但其機理尚不消楚,一種認為是由於血流動力異常,如心內畸形導致一側心房壓力增高;也有認為房間隔瘤多數伴有馬凡綜合徵,二尖瓣脫垂等。故先天性結締組織鬆弛可能是房間隔瘤形成的基本條件。臨床上可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電圖提示左心室負荷過重,即Rv1>2.0mm。以往認為只有屍檢或心血管造影才能確診。近年來,由於超聲心動圖的發展,可用於成人房間隔瘤的診斷。檢查時可表現為收縮期突向右心房,舒張中晚期突向左心房,並可能伴有其它先天性畸形,可不需特殊治療,預後較好。但成人有症狀或合併其它先天性畸形,可手術治療。

3、房間隔缺損的診斷:

(一)大缺損常有心慌、悶氣或心衰,小缺損可無症狀。
(二)胸骨左緣第2、3肋間可聞收縮期雜音,少數患者有細微震顫,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亢進伴分裂。大的缺損三尖瓣區可聞及舒張期雜音,如為原發孔缺損心尖部可聞收縮期雜音。
(三)胸部X線檢查:肺血多,肺動脈段隆起,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主動脈結縮小。原發孔缺損時左心室肥大。
(四)心電圖檢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多有不完全或完全束支傳導阻帶,心電軸右偏。如為原發孔缺損,P-R間期延長、左室高電壓,電軸向左偏。
(五)超聲心動圖:除肺動脈、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外,可見房間隔缺損之連續中斷,超聲造影示右向左心房水平分流。
(六)心向量圖檢查:示右心室肥大,QRS額面向量環在等電點以下呈順時鐘轉向。原發孔缺損時環體在等電點以上呈逆時鐘轉向。
(七)右心導管檢查提示右房血氧含量超過上下腔靜脈平均血氧含量1.9容積%以上,導管可經右房進入左室,原發孔缺損時導管可從右心房直接進入左心室。選擇性左心室造影於原發孔缺損處可見二尖瓣反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