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縣農民畫

戶縣農民畫

戶縣農民畫源於民間,在陝西關中地區的剪紙壁畫、年畫、刺繡等民間藝術基礎上衍變,以樸實的繪畫語言,詳盡而生動地記錄了農村生產勞動的壯觀場面、熱烈活潑的節慶場景和絢麗多彩的民風民俗。戶縣農民畫地域特色鮮明,畫面簡潔而飽滿,想像大膽豐富,風格浪漫稚拙,裝飾意味強烈,古拙中流露天工。今天的戶縣農民畫更加注重表情達意,農民畫家們以自身生活體驗和獨特的藝術創造力,畫出熟悉的生活,透出強烈的時代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戶縣農民畫
  • 藝術屬性:中國民間藝術
  • 創始時間:20世紀50年代
  • 題材分類:山水、人物、花鳥、民俗
  • 技法分類:寫實、寫意、工筆
  • 創始畫家:丁濟堂、劉群漢、劉志德等
  • 代表畫家:劉知貴、雒志儉、王景龍等
  • 骨幹作者:王文吉、潘曉玲、閆玲玲等
  • 主要榮譽:中國農民畫發源地、中國第一畫鄉
  • 創作隊伍:2000餘人
  • 創作骨幹:300餘人
主要簡介,創作題材,藝術特點,發展過程,早期繪畫,榮登郵票,中期發展,現今品位,代表作者,優秀人物,優秀作者,文化交流,出訪統計,展覽館,地圖信息,

主要簡介

陝西戶縣農民畫孕育於傳統的剪紙、刺繡等民間藝術,誕生於50年代,從70年代開始,不斷的提高、創新、升華、成熟,逐步走出戶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成為全國影響力最大的農民畫鄉之一,被視為中國農村文化建設的典型。1988年,戶縣正式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
四十餘年來,戶縣農民畫經久不衰,生機勃勃,成果豐碩,累計創作作品30000餘件,其中1500餘件作品在國家級刊物發表,428件在國內各美術展覽中獲獎,4500多件應邀在48個國家和地區展出,18700餘件被國際友人和國外博物館收藏。戶縣農民畫走進了中國的千家萬戶,走進了人民大會堂,走進了國外的許多家庭和公共場所,甚至作為禮品饋贈給外國元首。
戶縣農民畫《洗布》(雒志儉)戶縣農民畫《洗布》(雒志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戶縣也許是得益於古城西安久遠的歷史文明,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民間藝術也得天獨厚的受到其滋養,並且吸收了外來文化的精華,一出生就顯得格外富有生命力,這一點在戶縣農民畫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戶縣農民畫以“誇張變形、對比強烈、浪漫稚拙,構圖飽滿以及重樸實、講神似、民族民間風情強烈,鄉土生活氣息濃郁,地域特徵明顯”為主要特點。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表現手法靈活多樣,內容形式完美統一,具有濃郁的時代性、地域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些農民畫反映了不同時期北方農民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真實感受,以及積極向上,追求幸福,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精神風貌,有很高的藝術品位和審美價值。
戶縣的農民不是用雙手在畫畫,而是用他們的心靈在畫畫,其構圖、色彩、造型、圖案、紋樣可以清楚的看出戶縣農民畫不僅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而且更具有現代藝術氣息,還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戶縣農民畫與優美的西部民歌一樣,它抒發中國農民對新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它歌唱著自己日新月異的美麗家鄉,它洋溢著三秦農民淳樸、善良、和豪邁的感情本色,閃耀著現實的美好與理想追求的絢麗色彩,她所取得的榮耀聲譽和巨大成果凝聚了多少畫鄉人的汗水和心血。
戶縣農民畫的出現是一個奇蹟,他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成千上萬的人,無可厚非的在中國現代文化殿堂里占居了一席之地,他是中國西安戶縣文化史上空前輝煌的一頁。
如今,戶縣農民畫以更加熱烈濃郁的色彩、大膽豐富的想像、簡潔明快的風格、寓教於樂的特性和貼近普通百姓的特點而享譽海內外,並在“講文明樹新風”全國網路公益廣告大賽上廣受關注。首批三幅著重反映民族精神、弘揚傳統美德的農民畫《爺孫仨》《耕讀傳家》《粒粒盤中餐》率先在中國網路電視台“中國范兒·講文明樹新風網路公益廣告”欄目進行展播,併入選此次網路公益廣告作品庫。全景式農民畫公益宣傳廣告作品《幸福路·中國夢》更是發揮了豐富戶縣農民畫在傳播公益,提升農民畫的在外影響力和知名度,引領文明中的作用。
戶縣農民畫《爺孫仨》(劉知貴)戶縣農民畫《爺孫仨》(劉知貴)

創作題材

戶縣農民畫所畫內容多取材於人物、動物、花鳥等題材,勾畫出戶縣美麗的自然田園風光;採用白描形式,構圖簡潔而飽滿,想像大膽豐富;注重色彩對比,以大紅大紫的色彩,誇張化的描述,追求強烈的直觀效果,講究裝飾性;風格浪漫稚拙,怪誕抽象,渾厚質樸,氣韻生動。粗獷里蘊涵細膩,濃艷而不失淡雅,古拙中流露天工。以剪紙、繪畫、刺繡、編織等傳統藝術和工藝技術傳世,歷史悠久。

藝術特點

戶縣農民畫的表現手法有著明顯的地域特色,它以大紅大綠的色彩,誇張化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題,簡潔明快的風格勾畫出了畫鄉戶縣美麗的田園風光,栩栩如生的農家生活,氣氛熱烈的勞動場面和歡天喜地的節日慶典,充分體現了現代民間藝術的特點。
戶縣農民畫的特點之一在於“寫意”,注重傳趣、傳情、傳意,並不完全寫實。作者憑藉著對農家生活豐富的體驗和飽滿的熱情、大膽的想像力,以及在長期的民族藝術活動中形成的民間審美情趣,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如王景龍(王京龍的《大棗豐收》中,紅棗比人頭還大,《磨豆腐》中驢耳朵比身子還長。
另外,戶縣農民畫的藝術風格新穎,種類又非常多,在農民藝術家的長期創作活動中,形成了壁畫、年畫、宣傳畫、水粉畫、水墨畫、裝飾畫、連環畫、版畫、剪紙及其他藝術形式,都充分體現了作者大膽的藝術創作精神。這些作品既保留了民間傳統的藝術特色,又吸收了當代藝術的繪畫技巧。

發展過程

早期繪畫

戶縣農民畫歷史悠久,起源於民俗繪畫,與當地戲劇、民間社火、龍燈等民間藝術一脈相成。從戶縣出土的古老石器、彩陶、青銅器中,都能窺見這種古老繪畫藝術的蹤影。
早期的戶縣農民畫,是1958年“大躍進”的產物。當年政府鼓勵村民邊勞動邊創作,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文化運動。當時在戶縣,農民創作的積極性非常高,真可謂城鄉戶戶五顏六色,村村落落壁畫滿牆,一街兩行成了天然畫廊,景象極為壯觀。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早期農民畫,以反映農村面貌、農民生活為主,如著名的《公社魚塘》《大隊養雞場》《喜開鐮》等作品受當地民間藝術影響,戶縣農民畫基本採用寫實手法,畫風淳樸生動。畫面里的人物、動物、植物構圖簡潔飽滿,想像大膽豐富,色彩以誇張的大紅大綠為主,視覺效果強烈。在一幅名為《高原打井》的畫作中,畫面隱約露出一小片藍天,剛剛冒出的水用綠色渲染,厚厚的沙土占據了大部分畫面,真實反映了農民用水的艱難。《春鋤》則展現出男女社員在綠色的田野上鋤去禾間雜草的景象,洋溢著濃郁清新的生活氣息。這些出自普通農民之手、以農村生活為題材並充滿樸素美感的畫作,一推出就受到美術界的關注。西安美院教授、著名美術理論家程征曾這樣評價早期的戶縣農民畫:它具有原始藝術的粗獷浪漫,民間藝術的樸拙自由,以及漫畫的幽默誇張,充分體現了當時農民的樸素情感和願望,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戶縣農民畫《老書記》劉志德戶縣農民畫《老書記》劉志德
經過早期的藝術實踐,戶縣農民畫的藝術特徵已經初步形成,為農民畫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農民畫的藝術表現手法以單線平塗為主,構圖飽滿,色彩艷麗,人物造型純樸稚拙,表現形式浪漫誇張,主題思想淳樸真摯,其傳統的民間美術特徵十分明顯。
1970年—1980年,戶縣農民畫在專業美術家的指導、輔導下,藝術風格基本界定在國畫、年畫等範圍內,在政治大環境的影響下,主題思想政治服務性較強,構圖追求“高、大、全”,人物造型準確精練。在“畫記憶、畫現實、畫理想”樸素創作思想指導下,農民畫作者以自身的民間美術積澱,畫出了有情節、有場景,反映農民生產生活、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中國鄉村歷史畫卷,她表現和再現了一個時代農村、農民的歷史進程,其歷史文化和社會學意義不言而喻。
1973年10月“戶縣農民畫展”與“全國連環畫、中國畫展”同時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得到各方面的好評。隨後國務院文化組決定在全國八大城市巡迴展出。1974年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斥巨資再次拍攝了專題片《戶縣農民繪新天》。1974年—1977年,國務院文化部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等單位專題組織了戶縣農民畫到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英國、瑞典、法國、挪威丹麥等國展覽,農民畫家李鳳蘭等六人代表戶縣出國訪問。1976年政府投資200多萬元,建成了全國第一座縣級農民畫展覽館(面積7388平方米)。更加錦上添花。1973年12月—1974年7月140幅戶縣農民畫先後在哈爾濱、合肥、上海、南寧、昆明、烏魯木齊、太原、西安巡迴展出,歷時八個月,參觀總人數200多萬人次,展覽取得巨大成功。
同期,戶縣農民畫相繼被作為郵票、年畫在全國出版發行。在戶縣農民畫的影響和推動下,全國有數以千計的地、縣開展了農民畫活動。也可以說,沒有這一時期戶縣農民畫的輝煌,就沒有後來方興未艾的中國農民畫。

榮登郵票

1、1974年4月10日郵電部發行一套《戶縣農民畫》特種郵票6枚,分別是:(1)8分 老書記 1500萬枚
(2)8分 高原打井 1500萬枚
(3)8分 春耕 1500萬枚
(4)8分 科學種田 1500萬枚
(5)8分 林茂糧豐 1500萬枚
(6)8分 金山銀海 1500萬枚
《戶縣農民畫》特種郵票《戶縣農民畫》特種郵票
陝西省戶縣是中國著名的農民畫畫鄉之一。戶縣農民畫誕生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戶縣農民畫色彩絢麗,內容豐富,寄託了農民畫家對幸福生活的美好祝願與嚮往。
2、國家郵政局於2008年9月28日發行了一套《戶縣農民畫》特種郵資明信片---TP36,設計:李群,原畫作者:張選正、朱丹紅、雒志儉、潘曉玲、王文吉。全套4枚,是特種郵資明信片的第36套。印刷:北京郵票廠。
分別是:紅高粱、輕風細雨、曬辣子、綠色家園。面值80分,發行量20萬套。

中期發展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農民畫事業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改革開放的春風使文藝界復甦,民間美術界在新的藝術思潮衝擊下也發生著巨大變化。1979年12月,戶縣縣委、縣政府要求文化部門對所有農民畫作者進行培訓,號召作者解放思想,大膽創作,以農民自己的繪畫語言反映改革開放火熱的生活。參加學習培訓的有2002人。
1980年戶縣農民畫協會邀請省美術家協會、省民眾藝術館專家和戶縣40餘名農民畫骨幹作者召開了“農民畫藝術理論研討會”。會上就發掘、繼承和發展民間繪畫藝術進行了深入、細緻、激烈的研討。本次會議指明了戶縣農民畫新時期的發展方向,堅定了戶縣農民畫向民族民間藝術方向的回歸,從此戶縣農民畫走向了現代民間藝術蓬勃發展的道路。
戶縣農民畫輔導者開始向民間美術學習,在全縣蒐集、整理民間剪紙、刺繡、布藝等民間藝術作品,吸收其營養,開始舉辦以中老年婦女為主的農民畫創作培訓班,加上六七十年代有一大批基礎較好的作者,以及新加入農民畫隊伍的一批有文化知識的回鄉青年,在輔導上又增加了新生力量,很快形成了一個新的局面,戶縣農民畫得到空前的發展。
戶縣農民畫《豐收鼓》(王景龍)戶縣農民畫《豐收鼓》(王景龍)
1988年12月,國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戶縣“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稱號。2011年,文化部授予戶縣2011-201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戶縣農民畫創作進入新的時期:栩栩如生的農家生活,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歡天喜地的節日慶典都一一入畫。農家小院恬淡的生活氣息,關中平原遼闊的自然風光,北方農民豪爽的精神氣質,無不生動地躍然紙上。正如老一輩戶縣農民畫輔導員劉群漢所說:“戶縣農民畫猶如秦腔一樣高昂、粗獷、豪氣,又似眉戶一樣柔和、婉轉、悠揚,還有如皮影戲造型上那種強烈的概括性。”
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創作相比,這時期的戶縣農民畫不僅題材廣泛,繪畫技法也有了明顯的創新。 如雒志儉的《兩鄰家》開始採用透視手法,增強畫面立體效果;王景龍陳王京龍)的畫作則構圖奇特,極盡誇張變形,其作品《看戲》《正月十五》《豐收鼓》等在國外展覽時,被當地媒體譽為“中國的畢卡索”。此時的戶縣農民畫,普遍吸收剪紙、皮影、漫畫等民間藝術手法,開始注重畫面的立體效果,並借鑑國畫和西方繪畫的藝術風格,向現代民間繪畫積極轉變。閆玉珍《兔子吃白菜》堪稱這方面代表作:畫面強調裝飾色彩,兔子與白菜都作“抽象化”處理,卻形象逼真,寓意獨特,其所蘊涵的生命意識和原始意境都超出了繪畫本身。
戶縣農民畫《兔子吃白菜》(閆玉珍)戶縣農民畫《兔子吃白菜》(閆玉珍)

現今品位

到2000年代,戶縣農民畫作者隊伍已發展到2100多人,骨幹作者300多人,農民畫專業戶30多家。共創作作品3萬餘件,其中 1200餘件在國內獲獎,600餘件被國家和地方美術館收藏,18700餘件被國外博物館和外國收藏家珍藏。數千件在美、英、德、法、日等68個國家和地區展出。28位農民畫家先後35次出國訪問、講學、辦展和表演。
新的歷史時期,戶縣農民畫在輔導上,注重加強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教育,採取啟發誘導的方法,因人施教,善於發現作者本身的特點和長處,啟發作者用自己喜愛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注意發揮作者的個性特點,不搞藝術上的“一刀切”,不搞藝術上的“模式化”,提倡多種風格、多種形式的自由竟爭。突出作者個性和藝術風格。戶縣農民畫形成了形式多樣、風格多樣、種類多樣的發展格局。藝術風格主觀色彩濃厚,造型誇張,畫面稚拙歡快,更加注重表情達意,題材更加貼近生活、反映時代。從色彩、構圖、內容和表現形式上都顯得更加豐富、更加完美、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
戶縣農民畫既不同於上海金山、浙江秀州等江南水鄉農民畫的清新秀麗,又有別於安塞、洛川等陝北高原農民畫風的原始粗獷,成為民間繪畫領域的一枝奇葩。如今隨著人們審美情趣的提升,藝術交流的擴大,戶縣農民畫也逐漸走出狹小的天地,走出關中,甚至漂洋過海,成為陝西文化的一道亮麗品牌。
但是,戶縣農民畫在發展中也存在問題。為了迎合行情,向國畫、油畫甚至西方抽象派的畫風上靠攏,大批量“作坊化”的“流水線” 生產,民間繪畫失去了農村的生存土壤及表現風格。套用絲網印刷技術大量複製較好作品,使畫價猛跌,經濟效益劇減,農民畫創作隊伍或棄畫經商,或進城打工,農民畫繁榮與變異、滑坡、萎縮並存。令識者深以為憂。
戶縣農民畫《吉日》(王文吉)戶縣農民畫《吉日》(王文吉)
如何使戶縣農民畫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推出更具藝術品位的作品,是戶縣農民畫亟待解決的問題。以潘曉玲曹全堂等為代表的中青年戶縣農民畫家,正努力突破“單線平描”的傳統模式,探索運用拓、噴、印、拉等新的繪畫技法,在構圖、色彩和造型方面進行突破。《吉日》《關中八怪》等作品,先後在全國農民畫大展中獲得金獎。“移植型”也許不是戶縣農民畫唯一的路子,但是,這種革新的膽量和勇氣,無疑會給眾多戶縣農民畫家以新的啟示。

代表作者

戶縣農民畫,是經過丁濟棠、劉群漢等專業美術工作者地辛勤輔導,依賴於李風蘭、劉志德、雒志儉、樊志華、劉知貴和王景龍等一批著名作者和先後湧現出來的200多名農民畫家為創作主體。他們一手拿著鋤頭,一手拿著畫筆,勾勒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他們畫土地、畫莊稼、畫豬狗牛羊和農家小院,他們在生活中創作藝術。
在2000餘名的農民畫作者隊伍,骨幹作者有300餘人。自五十年代以來,作者隊伍中先後湧現出了李鳳蘭劉志德雒志儉樊志華劉知貴王景龍陳王京龍)、王文吉潘曉玲曹全堂、張青義、閆玲玲等一批著名農民畫家,同時創作出了《老書記》、《春鋤》、《公社魚塘》、《業大更勤儉》、《順風》、《洗布》、《吉日》、《看戲》等一批農民畫精品。這些成績的取得,奠定了戶縣在全國民間繪畫畫鄉的龍頭地位。1974年,《老書記》、《春鋤》等6幅農民畫作品被國家郵電部製成郵票在全國發行,140幅精品由國務院文化組在北京、上海等全國八大城市巡迴展出。同時,60多幅作品被製成掛曆或印成畫冊、年畫在全國發行,多幅農民畫作品被編入國內中等專業師範學校美術教材、中國小美術教材和日本中國小美術教材。

優秀人物

丁濟堂,1935年生,陝西城固縣人,戶縣農民畫的主要創始人,版畫家、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為戶縣文化館第一任美術輔導員、美術組長、戶縣農民畫協會主席,歷任省美協展覽部副主任、陝西美術館副館長等職,現為陝西省農民畫家協會主席,陝西省美協版畫家。悉心輔導農民畫30年,使作者隊伍不斷壯大,人才輩出,其自身創作亦未曾中斷。主要作品有《巴山春早》、《瑞雪迎春》等。他的作品充實飽滿,純樸明快,風格凝重,具有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曾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赴國外展出,不少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和國際友人收藏。1974年與劉志德代表戶縣出席全國第四次文代會和全國第三次美代會。1983年3月出席全國農村美術工作座談會受到文化部群文局大會表揚。1984年獲陝西省首屆文藝開拓獎。1996年應邀率陝西農民畫家代表團赴日本、美國訪問並舉辦畫展。
劉群漢,1934年生,陝西戶縣人,戶縣農民畫優秀輔導員,西北師範學院美術專業畢業。1962年,開始長達35年的農民畫輔導生涯。作品《關中農家》、《掛金》、《拂曉》、《放牧行》、《山姑娘》等多次參加國內外的展覽並獲獎。1990年國家文化部特別授予他“全國優秀輔導員”榮譽稱號,陝西省文化廳授予他“省文聯開拓知音獎”。當選為戶縣政協四、五、六、七、八屆常委,現為中國農民畫研究會顧問、陝西省美協理事、陝西省農民畫協會副主席、戶縣農民畫協會主席。
劉知貴1945年生,陝西戶縣人。中國美術家協會全國會員、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陝西省農民畫協會副主席、西安市文聯委員、西安市美協顧問。曾任陝西日報美術編輯、戶縣文化館副館長、戶縣農民畫工作部主任等職。從事美術創作四十年來,已創作品1000餘件,他的代表作等《順風》五十多件作品在國內外獲獎,有四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國外博物館和國外友人共收藏他的作品達到600件。1977年曾作為戶縣農民畫作家的代表出訪澳大利亞,國內外10餘部大型辭書收錄了劉知貴的名字。1991年,劉知貴被省文聯、省文化廳評定為省級民間美術家,被國家文化部表彰命名為“中國民間繪畫畫鄉優秀輔導員”。

優秀作者

李鳳蘭,女,1933年生,陝西戶縣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陝西省農民畫協會副主席,文聯常委,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一級美術師。197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3年後,歷任戶縣西韓大隊婦聯主任、貧下中農協會副主任、黨支部副書記,陝西省婦女聯合會執行委員,戶縣農民畫展覽館革命領導小組組長,戶縣農民畫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第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戶縣農民畫《夜曲》(劉志德)戶縣農民畫《夜曲》(劉志德)
劉志德,1940年生,陝西戶縣人。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民俗藝術研究院院士、一級畫師,省市縣美協會員、理事、副主席,省縣農民畫協會副主席,有突出貢獻的一級農民畫家。1975年以來,長期從事業餘美術活動及農民畫創作研究和組織輔導、領導工作,創作農民畫等藝術作品千餘幅,以《老書記》馳名中外。先後被國家文化部、省政府授予“全國現代民間繪畫優秀輔導員”、“全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陝西民間美術家”。曾任陝西省第六屆人大代表,戶縣第八、九屆人大常委,第四、五屆政協委員,先後出席全國第四次文代會和第三次美代會,3次參加全國美展評畫會並代表國家美術界出訪阿爾巴尼亞。
雒志儉,1954年生,陝西戶縣人。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創作研究員、陝西省美協會員,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省農民畫協會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戶縣農民畫院院長、戶縣農民畫展覽館館長、民進會員、市政協委員、中國民俗藝術研究院二級畫師。1993年赴美國史丹福大學、鮑林格林州立大學、墨西根農業展覽館講學、舉辦畫展。2004年應邀出訪日本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亞洲行區民間藝術研討會,並進行演講。2004年隨陝西香港經貿合作周活動舉辦了戶縣農民畫展。陝西省文化廳授予“民間美術師”稱號。99年被西安市政府批准為“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人選,2004年被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為西安有突出貢獻專家,2005年被評為感動陝西十大傑出人物及三秦名人,2006年,被陝西文化廳評為文化名人,2008年被評為陝西"改革開放30周年"新聞人物並擔任2008年奧運火炬手。
樊志華1943年生,陝西戶縣人。是戶縣早期農民畫畫家之一。1996年被陝西文化廳等單位評為“陝西民間美術家”,現為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陝西省農民畫協會常務理事、戶縣有突出貢獻的農民畫家。其代表作《打井》在國內外展出後,先後被《人民日報》、《文匯報》、《解放軍畫報》等報刊發表,並被上海博物館收藏。1990年和1992至1993年經省市縣的選派,樊志華作為農民畫作者代表應美國堪薩斯·西安友好城市委員會邀來源畫鄉網請,參加農民畫展開展式、現場表演、記者招待會等項活動,為香尼彌遜國際研究中心學校講學一年,被美國各界人士譽為中國農民的友好使者。
戶縣農民畫《打井》(樊志華)戶縣農民畫《打井》(樊志華)
王景龍另名陳王京龍、王井龍、王景龍、王京龍,號老怪。1933年生,陝西戶縣人。著名農民藝術家,中國農民畫原始畫派創始人。現為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安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省、市、縣農民畫協會常任理事,兼任陝西省農民畫學院美術教員。1979年開始農民畫創作。198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十屆戶縣人大代表。1993年被特邀到美國訪問,在美國格林大學講學,作品在史丹福大學、格林大學、墨西根展覽館進行了巡迴展覽,在學術界引起轟動一時的“王景龍現象”,被中外學者譽為“東方的畢卡索”、“東方的馬蒂斯”和“畫壇怪傑”。陝西省文聯為了表彰其對民間藝術的特殊貢獻,特授予他美術“開拓”獎。作品《看戲》、《磨豆腐》、《元宵節》等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中外不少雜誌封面及插頁多次收集畫作20餘幅。400多幅作品被國外有關博物館、美術館、學校、名人收藏。
王文吉1971年生,陝西戶縣人。中國農民畫研究會會員,陝西省農民畫協會常務理事,戶縣農民畫展覽館副館長,戶縣農民畫副院長。自幼喜愛繪畫,1989年高中畢業後函授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課程。1990年開始參加戶縣農民畫創作活動,創作作品三百餘件。多副作品參加全國性美展並獲獎。名字被載入《中國當代美術家名人錄》等多家書刊。
潘曉玲女,1956年生,陝西戶縣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陝西省農民畫協會副主席,戶縣農民畫院理事、一級畫家。1974年開始從事農民畫創作活動。自幼酷愛繪畫、剪紙,繪畫風格喜慶熱烈,純樸深厚,寫實與裝飾性並融,受到中外友人和藝術界的讚譽。96年應邀到美國洛杉磯辦畫展,1997年代表陝西省農民畫協會參加了“中國農民畫組織工作研討會”。30多年來,先後創作200餘幅作品。其中《歡騰的節日》1997年入選陝西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1997迎香港回歸農民畫展並獲一等獎;《節日》2001年入選陝西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書畫展並獲特等獎;《關中八怪》入選2002年中國農民畫聯展並獲一等獎。
戶縣農民畫《晨曲》(潘曉玲)戶縣農民畫《晨曲》(潘曉玲)
曹全堂1957年生,陝西戶縣人。現為縣政協委員,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陝西省農民畫協會副主席,戶縣畫院一級畫家。1972年開始參加戶縣農民畫創作活動。1997年獲國際16家藝術團體聯合授予《世界書畫家名人證書》,被載入《世界書畫藝術博覽大典》,《陝西藝術人物年鑑》,《中國改革志--陝西卷》。98年被共青團戶縣委員會評為“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被縣文明委評為“戶縣文明公民標兵”。作品曾獲全國獎兩次,省市一二等獎三次及優秀獎項多次,中國美術館收藏三件,並多次參加全國性美展並獲獎。近幾年來,發表於國內外報刊雜誌數十件。由陝西省人民出版社出版《曹全堂作品集》一部。
張青義,1954年生,陝西戶縣人。一級畫家、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創作研究員、陝西省農民畫協會常務理事、戶縣農民畫協會副主席。自幼喜歡繪畫,1973年參加戶縣農民畫創作學習班,迄今已創作作品千餘幅。2000年和2009年曾兩次出訪美國並成功舉辦個人畫展。張青義畫室被縣委宣傳部、文體廣電局命名為農民畫之家、農民畫作者輔導站、農民畫莊,和國內多家旅行社建立起良好的業務往來,每年接待國內外賓客數千人。2008年通過農民畫搭橋使美國“人民對人民”友好團體為本村學校建起一座13萬元的圖書館。
閆玲玲又名:嚴玲玲,女,漢族,1968年生,陝西戶縣人。一級畫家,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民俗學會會員,省和縣農民畫協會會員,戶縣農民畫院理事,民間藝術家。1982年開始農民畫創作。《鼠喜果》《家庭副業》《二龍戲珠》《歡慶》《碩果纍纍》等代表作品曾在國內外展覽中獲獎,並被《光明日報》《陝西日報》等報刊發表。《歡度》《奔騰》《回憶父親》等作品曾被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陝西民俗博物館收藏。另有百餘幅作品被國際友人收藏。其作品深受美術界專家好評和國際友人讚譽。
戶縣農民畫《鼠喜果》(閆玲玲)戶縣農民畫《鼠喜果》(閆玲玲)

文化交流

50多年來,戶縣農民畫經久不衰,生機勃勃,成果豐碩,累計創作作品3萬多件,其中1500多件作品在國家級刊物發表,400多件在國內各美術展覽中獲獎,9000多件應邀到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英國、瑞典、法國、挪威、丹麥等68個國家和地區展出,18700多件被國際友人和國外博物館收藏。戶縣農民畫既通過各種媒介走進了中國的千家萬戶、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又走進了國外的許多家庭和公共場所,還被作為珍貴禮品饋贈給許多外國元首。
荷蘭王國貝婭特麗克絲公主及丈夫克勞斯親王、英藉華裔女作家韓素音女士等著名人士都曾到戶縣參觀農民畫。比利時、加拿大、日本、荷蘭、挪威等國家專門拍攝了“戶縣農民畫”電影新聞片。
1973年戶縣農民畫在中國美術館展出,1974年在全國八大城市展出,1998年再次在中國美術館展出,1999年在台灣和法國巴黎“中國文化周”展出。2002年戶縣成功舉辦“中國農民畫聯展”。戶縣農民畫蜚聲中外,已成為民族民間藝術園地里一顆璀璨的明珠,中國農民畫的優秀代表,當代戶縣一張亮麗的名片。
農民畫的巨大影響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戶縣人到外地,可以憑農民畫廣交天下朋友,創外匯、招商引資。不少企業、投資商人紛紛到戶縣辦廠,有的企業還把自己的產品同“畫鄉”結合起來,如“畫鄉牌水泥”、“畫鄉牌荷葉排骨”等。不少企業家說:“產品帶畫鄉,美名到處揚”。
新的歷史時期,戶縣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以農民畫為依託,在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又推出了“中國農民畫民間風情游”文化旅遊線路,這一具有戶縣特色的文化旅遊線路的開通,受到了國內外遊客的普遍讚揚和好評,帶動了地方經濟的迅速發展。戶縣由一個默默無聞的農業小縣,一躍成為成陝西有名的經濟明星縣,全國的文化先進縣。戶縣農民畫是已經成為畫鄉經濟的催化劑、推進器,成為戶縣的金字招牌。

出訪統計

出訪人員 時間 國家及地區出訪人員 時間 國家及地區
李鳳蘭 1974年 越南北方  王福來 1999年 中國台灣
劉志德 1974年 阿爾巴尼亞  趙會選 1999年 中國台灣
柳緒緒 1975年 日本  潘曉玲 2000年 新加坡
劉知貴 1977年 澳大利亞  王福來 2000年 美國
周文德 1977年 美國  張青義 2000年 美國
雒志儉 1985年 澳大利亞  潘曉玲 2001年 新加坡
樊志華 1990年 美國  索志俊 2001年 英國
楊彩霞 1991年 日本  李淑玲 2001年 英國
樊志華 1993年 美國  郭玲 2002年 美國
雒志儉 1993年 美國  雒志儉 2004年 日本
魏鵬鵬 1993年 美國  王文吉 2004年 日本
王京龍 1993年 美國  雒志儉 2005年 日本
李鳳蘭 1996年 日本  雒志儉 2005年 中國香港
潘曉玲 1996年 美國  何亞玲 2005年 新加坡
丁濟棠 1996年 美國  劉桂梅 2005年 越南
曹全堂 1996年 美國  胡瑞霞 2005年 泰國
張永正 1996年 美國  馮偉 2008年 韓國
何亞玲 1997年 美國  張青義 2009年 美國
趙會選 1998年 法國  雒志儉 2011年 美國
劉灃濤 1999年 中國台灣  王文吉 2011年 美國
仝延魁 1999年 中國台灣  雒志儉 2012年 日本

展覽館

戶縣農民畫展覽館,是全國第一家縣級農民畫展覽館,迄今為止全國規模最大的民間藝術殿堂。面積7388平方米。現有幹部職工20人,專業技術幹部6人。館內設有戶縣農民畫歷史精品陳列廳,獲獎作品陳列廳,民間藝術品超市等八個展廳。展覽館的職能是:聯繫、組織、輔導農民畫作者學習、培訓;開展農民畫宣傳、交流、藝術創作、藝術研究;團結、鞏固、發展、壯大作者隊伍;接待來賓參觀展覽。
戶縣農民畫展覽館戶縣農民畫展覽館
戶縣農民畫展覽館位於陝西戶縣縣城畫展街中段路南,在西安市區西南約29公里處。建成於1976年,由原來戶縣文化館改建而成。1989年以後進入全面發展階段;92年後逐步邁入產業化;2003年在館長雒志儉的帶領下,展覽館進行了重大改革,最終發展成為今天的規模。全館占地7338平方米,建築面積2811平方米,設有8個展廳陳列作品500餘件。所陳列的農民畫作品以濃郁的鄉土氣息、質樸的地域特徵和鮮明的地方特色享譽海內外。
戶縣農民畫展覽館迄今已接待了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80萬餘名國際友人和350萬人次的國內遊客。現有重點骨幹作者300多人,其中38人先後45次出訪國外講學、辦展和表演,19000餘件作品在世界68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展出。2003年初開闢了中國戶縣民間藝術品超級市場,農民畫、剪紙、布藝、鐵藝、麥稈畫、皮影、結藝、刺繡、黑陶等展品充分展示了戶縣特有的民間特色。
近幾年來,展覽館建立了“戶縣農民畫網站”、五個農民畫作者輔導站,全國首家以農民畫、剪紙、布藝、麥稈畫、烙畫、陶塑為內容的“農民畫民間藝術品超市”,開闢了“農民畫民間風情一日游”旅遊線路。線路以農民畫展覽館為中心,由12個不同創作風格,不同居家景色的農民畫作者家庭組成。以觀賞農民畫,品農家風味小吃,觀田園山水光,體驗農家生活,欣賞民間鼓舞藝術為遊覽內容,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同時,展覽館有力的配合了反腐昌廉黨風廉正建設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農民畫作品展,使展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地圖信息

地址:書畫古街西18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