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昕(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戴昕(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戴昕,男,北京人,中國海洋大學“青年英才工程”崗位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興趣包括法理學、法律經濟學、法律社會學、網際網路與信息規制、比較法等。

基本介紹

教育工作背景,發表作品,

教育工作背景

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學位和法學雙學士(社會學專業)學位、美國杜克大學法律博士(J.D.)學位、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J.S.D.)學位。
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曾在美國謝爾曼·思特靈律師事務所紐約辦公室和香港辦公室任職,具有紐約州執業律師資格,主要從事資本市場交易、美國證券法與公司法業務。

發表作品

“‘守法作為藉口’:通過社會規範的法律干預”,《法制與社會發展》2017年第6期;
“真相、後果與‘排除合理懷疑’——以‘復旦投毒案’為例”,《法律科學》2017年第3期(與桑本謙合作);
“聯署發文、合作研究與法學學術品質的提升”,《中國法律評論》2017年第2期;
“公眾人物隱私保護:一個框架性理論重述”,《現代法學》2017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規範如何落地——法律實施的未來與網際網路平台治理的現實”,《中國法律評論》2016年第4期(與申欣旺合作);
“自願披露隱私的規制”,《法律和社會科學》第15卷第1輯(2016年);
“產權話語、新聞生產與創新競爭”,《科技與法律》2015年第2期;
“認真對待現實主義——評《波斯納法官司法反思錄》”,《環球法律評論》2015年第3期;
“Disclosing China’s Corruption Risks: A Securities Regulation Perspective,” Duk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 International Law, Vol. 24, 2014;
“執行既難、研究不易”,《法律和社會科學》第七卷(2010年);
“細節中的魔鬼”,《法律和社會科學》第六卷(2010年);
“威懾補充與賠償減刑”,《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第3期;
“行為學運動:突飛猛進抑或躑躅向前”,《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5月;
“潛力與局限”,《法律書評》第七卷,2008年;
“心理學對法律研究的介入”,《法律和社會科學》第二卷(2007年);
“正義的形象——對西方美術作品中正義女神形象的考察及其對當代法治話語的啟示”,《北大法律評論》第七卷第二輯(2006年);
“冤案的認知維度與話語困境”,《法律和社會科學》第一卷(2006年);
“他是這樣說的”,《法律書評》第四卷(2006年);
(收錄)侯猛主編:《法學研究的格局流變》,法律出版社2017年;
(合譯)詹姆斯·哈克尼:《非凡的時光:重返美國法學的巔峰年代》,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獨譯)邁克·費恩塔克:《規制中的公共利益》,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合譯)約翰·康芒斯:《資本主義的法律基礎》,華夏出版社2009年;
(詞條作者)《北京大學法學百科全書》(法理學·立法學·法律社會學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