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公亮

戴公亮

戴公亮,男,出生於1909年春,江蘇吳縣甪直鎮人。中國電影教育家、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公亮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吳縣甪直鎮
  • 出生日期:1909年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江蘇省立教育學院
  • 主要成就:中國最早引進“電化教育”一詞的學者
    中國電影教育家
  • 代表作品:《五十六年痛史》
  • 性別:男
人物履歷,抗戰及解放後,

人物履歷

1933年他畢業於無錫江蘇省立教育學院,在大學讀書期間,受到該院研究實驗部主任俞慶棠先生所大力倡導的“視、聽”教學、以電影幻燈、圖片及文藝演出等輔助教學形式進行教育的深刻影響,熱愛起電化教育,他的畢業論文《中國電影教育的初步建設》,受到俞慶棠、谷劍塵的重視。畢業後他留校在研究實驗部開展視聽教育工作。
1934年,戴公亮被派去上海聯華等電影公司學習和實習電影製作。1935年正當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高漲時,江蘇省立教育學院研究實驗部接受鄒韜奮先生攝製抗日宣傳教育影片的倡議,由戴公亮負責編導、攝影,利用實景、圖片、動畫、字幕等表現手段,攝製了宣傳抗日的教育影片《五十六年痛史》,影片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從清朝光緒年間以來對華侵略的歷史。該片放映後對激勵民眾抗日起了積極作用。該片由當時的教育部社會教育司收購,印製了85個拷貝分發各地。
1936年,俞慶棠、甘豫源與戴公亮等人一起創建電影與播音專修科,以培養電化教育人才。當時派戴公亮赴滬邀聘了孫師毅任科主任,許幸之、司徒慧敏、楊霽明等任兼職教授。戴公亮在該專修科中負責《電影施教》等課講授。他也是中國最早引進“電化教育”一詞的學者。
1936年專修科的師生攝製了由孫師毅編導、楊霽明和戴公亮任攝影的大型紀錄影片《除舊布新》。

抗戰及解放後

抗戰期間,四川壁山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成立電化教育專修科,戴公亮任科主任。1943年後,戴公亮在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藝術教育專修科和社會行政系任教,同時,兼授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電化教育的課程,直至1945年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恢復電化教育專修科後他再次出任科主任。1947年國立社會教育學院遷回蘇州後,電化教育專修科改為電化教育系,他任系副主任,當時戴公亮、錢家駿在系主任許幸之主持下副食學生共同合作攝製了動畫短片《耕田》,此片曾在蘇州、南京高等院校放映。全國解放後蘇州與無錫的兩個教育學院合併,建立了蘇南文教學院,戴公亮在電化教育專修科任教授。1952年,戴公亮隨蘇南文教學院電化教育專修科一起調至北京電影學院,任教授,先後在攝影系、工程系講授《攝影鏡頭的原理與套用》、《電影技術概論》等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