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腳

戳腳

戳腳,中國拳術之一。以腿腳功夫為主,相傳起於宋代,盛於明清。中國民間傳說的武松醉打蔣鬥神的故事,說是武松使用了戳腳里的玉環步、鴛鴦腳,所以現在還有人把戳腳稱作“水滸門”。

2014年11月11日,戳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戳腳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1日
  • 申報地區: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
  • 遺產編號:Ⅵ-74
基本簡介,風格特色,歷史淵源,拳理,腳論,腿法論,拳法論,眼論,演拳論,六合論,勁法論,特點,功法,練習方法,

基本簡介

戳腳是北方一種以腿腳功夫為主的拳術,相傳起源於宋代,有“北腿之傑”之稱。武松醉打蔣鬥神,武松使用了戳腳里的玉環步、鴛鴦腳。傳說,太平天國時,太平軍戰將趙燦益,精通戳腳和翻子拳。太平軍打天津失敗後,趙燦益隱居河北省饒陽一帶,將戳腳、翻子拳傳給當地民眾。戳腳以腿見長,主要腿法有踢、撩、飄、點、見端等。又十分強調手腳並用的技擊方法,拳諺說:“手是兩扇門,全靠腿打人”,“手打三分,腳踢七分”。在身法上要求中正,靈活,主宰於腰,賓輔肩胯。出手由脊發,出腳從臀輸,二者均藉以腰隙肩胯,又常與地趟動作相配合。拳法有“八根”、“九枝”兩派。“八根”多下盤腿法,“九枝”多上盤腿法。一步一腿,一步一腳,連環踢打,手腳並用。
戳腳
戳腳分文、武兩種趟子,武趟子是戳腳的本源,文趟子是其發展變化。武趟子舒展大方,矯捷剛健,放長擊遠,剛柔兼施,以剛為主。在全面鍛鍊手、眼、心、身、步之中,重點鍛鍊腿法、腳功,基本腿法有挑、剪、丁、轉、迎門插攔、左右八腿 (指丁、踹、拐、點、蹶、錯、蹬、碾等8種踢法)。傳統的武趟子套路也叫“九轉連環鴛鴦腳”,簡稱“九枝子腿”,一共9路,各路可互接互換練習,故稱“九轉”;每路的腿法都是一步一腳,連連發出,環環相套,故稱“連環”;其腿、腳連環出擊,左右互換,成雙配偶,故稱“鴛鴦腳”。文趟子發勁柔中寓剛,綿里藏針,架小緊湊,靈活善變,逼近靠影,柔裡帶剛。傳統的文趟子套路叫“八根”(自轉腳、玉環步、開石雷、似箭手、蹶子腿、走外、五花炮、十字捶等)。文趟子動作明快,節奏鮮明,其練法是心到神到,手到腳到;其手法有推、提、棉、轉、貼、川、纏、展;其步法有進、退、閃、擺、抽、換、竄、旋;其戰術講究一步一腳,出人不意,誘敵深入,後發制人,下肢髮腳,半步贏人,似踢非踢,聲東擊西。東北一帶還流傳一種東北戳腳,腿法獨特,技擊性強,是胡奉三所創。以八根、八母、八法十六字訣、三十二字根本用法為核心,剛柔相濟,短小精悍,上身緊湊,下身活,手法纏綿,腿法剛勁,貼身近戰,靈活多變為,又稱“胡氏戳腳”,胡氏戳腳以“文趟子”為主,兼習“武趟子”。

風格特色

戳腳分文、
武兩種趟子,武趟子是戳腳的本源,文趟子是其發展變化。武趟子的特點是:舒展大方,矯捷剛健,放長擊遠,剛柔兼施,以剛為主;它在全面鍛鍊手、眼、心、身、步之中,重點鍛鍊腿法、腳功。基本腿法有挑、剪、丁、轉、 迎門插攔、左右八腿 (指丁、踹、拐、點、蹶、錯、蹬、碾等 8種踢法)。傳統的武趟子套路也叫"九轉連環鴛鴦腳",簡稱“九枝子腿”,一共9路,各路可互接互換練習,故稱“九轉”;每路的腿法都是一步一腳,連連發出,環環相套,故稱“連環”;其腿、腳連環出擊,左右互換,成雙配偶,故 戳腳
稱"鴛鴦腳"。文趟子發勁柔中寓剛,綿里藏針,架小緊湊,靈活善變,逼近靠影,柔裡帶剛。傳統的文趟子套路叫“八根”(自轉腳、玉環步、開石雷、似箭手、蹶子腿、走外、五花炮、十字捶等 )。文趟子動作明快,節奏鮮明,其練法是心到神到,手到腳到;其手法有推、提、棉、轉、貼、川、纏、展;其步法有進、退、閃、擺、抽、換、竄、旋;其戰術講究一步一腳,出人不意,誘敵深入,後發制人,下肢髮腳,半步贏人,似踢非踢,聲東擊西。戳腳以腿見長,但又十分強調手腳並用。拳諺說:"手是兩扇門,全靠腿打人”,“手打三分,腳踢七分”;又說“上肢不到,腿腳何益”,“手到腿不到,淨是瞎胡鬧”。戳腳在身法上要求中正,靈活,主宰於腰,賓輔肩胯。出手由脊發,出腳從臀輸,二者均藉以腰隙肩胯,即所謂“藝備身法方顯高,技至無形始見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戳腳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歷史淵源

系北方拳種。據傳太平軍戰將趙益燦隱居河北饒陽時,將此拳傳留當地。戳腳是在八趟金剛架、八趟金剛捶、以及“玉環步”等技法的基礎上逐漸豐富、完善起來的拳種。因以腿見長,被後人譽為“北腿之傑”。
戳腳
戳腳,全名“九番御步鴛鴦勾掛連環懸空戳腳”。此拳分文、武趟子。其套路變化是由八個基本勢子演變而成。“九番”是指文、武趟子各有九路;“御步”是戳腳一典型腳法;“勾掛連環”意指各招各勢或攻或防,環環相扣,連線不斷。戳腳多取虛步站立,動則手腳齊發,發力腳多懸起,故有“懸空”之稱,而出擊時,左右互換,成雙配偶而別名“鴛鴦腳”。後人以“武趟子”為腿功,以翻子拳為主體熔為一爐又形成了“戳腳翻子”。
分布:主要流傳在中國北方河北、津京、東北等地,南方亦有習練者。

拳理

腳論

腳為身之基,腳穩則身穩。腳前進,身隨之;腳後退,身亦隨;腳里進, 身斜之;腳外進,身伏之;腳踢時,手領之。手為先鋒,腳為帥;拳打六路,腳踢八方。拳譜云:“足踢敵人莫容情,全憑手領門路清;手不虛發不空回,飛腳點於肋,百發百勝”。腳踢七分,手打三分,腳之疾更當疾於手之疾。
戳腳

腿法論

戳腳強調腿法練習,練好腿法,出勢則疾。基本腿法有飄、跛、蹶、撩、圈、抹、跺、戳、提、點、抖、踹等。

拳法論

與敵交手遲則負,速則勝。戳腳除以腿見長外,其手法也別具一格,有“開石雷”、“似箭手”、“雲魔手”等。
.

眼論

目視敵方眼要毒,觀其五官能察動靜、識變化,出奇制勝。
戳腳

演拳論

拳諺有:“手是兩扇門,全靠腿打人。”又有“手打三分,腳踢七分”之說。戳腳不僅僅重於腿,它十分強調手腳並用。在身法上要求中正、靈活,主宰於腰,賓輔肩胯。出手由脊發,出腳從臀輸,二者均藉以腰隙肩胯。

六合論

戳腳六合分內外。外六合為:背與肩合,肩與肘合,肘與手合,腰與胯合,胯與膝合,膝與腳合。內六合為:神與心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筋合,筋與血合。內外六合彼此相關。

勁法論

戳腳勁法概括起來有五種,即綿、軟、埂、脆、滑。綿勁者,彼進我退,彼退我進,順人之勢,借人之力。軟勁者,不逞強,不硬架,不著人時舒松自由,著人時,力從內發,有推牆倒壁之勢。硬勁者,硬功直進,包括硬磕、硬撞、硬托、硬回等方法。脆者為聚,將勁全貫於手腕,手臂與身體放鬆。滑勁者,溜滑之勁,隨機應變,妙如轉環,使敵方無從進攻。

特點

拳腳並重,腿法突出。武趟子多上盤腿法,架式較大,動作舒展,硬攻直進,以剛為主。文趟子多下盤腿法,架式小巧,靈活叛變,逼進靠打,柔和寓剛。

功法

·1.八靠:是一種雙人徒手練習。以身體八個部位相互靠擊,以此增強身體抗擊抗震 能力和隨時利用身體打擊對方的技能。八靠為:臂靠、腿靠、肩靠、胸靠、背靠、肋部靠、臀部靠、腳背靠。
戳腳
·
·2.踢樁、靠樁:踢樁是在靠樁基礎上,用踢、蹬、鏟、挑等多種腿法對樁練習,以增強腿部力量。
·
·3.腿法練習:將連環腿、剪腿、鴛鴦腿、蹉腳、踩蓮、外撞腿等腿法進行反覆練習。

練習方法

(一)架梁寸腿:
戳腳
1.練習方法:
先是左腳或右腳在前搭十字手(圖39),再踢左或右寸腿(圖40)。要領:為了講述清楚上邊所說是分解動作的圖片,若是演習此法,即以一步一架踢的方法練習就可以了;也可直接一架就踢的簡易練習。
戳腳戳腳
2.使用方法:
敵出直拳,即可採用一架便踢之法(圖41);此術易學好用。(二)葉里藏花鴛鴦腿:
1.練習方法:
弓步式順出左肩和手,右手虎卡於左肘內側,手高與肩平(圖47)。左手向外分右手翻到左下邊上托,左腿隨手勢向前上方橫腳掀起(圖48)。左腳向下落戳丁步,雙手前後分開,擺頭看左手前方(圖49)。向後撩踢右九翻鴛鴦腳,左手停於左太陽穴斜上方,右手拍打右腳內側,向後擺頭看右手右腳(圖50)。
2.使用方法:
先出右手攔截敵手腕,左手在肘下隨時備出(圖51)。左手突然向前由上向下朝外分撥敵小臂,右手停於左肘下作保護;提左膝掀腳點擊敵右肋(圖52)。當敵人向後撤步時抓住時機速以鴛鴦腳撩踢其襠或胸腹部(圖53)。
要領:葉里藏花接九翻鴛鴦腳是該拳種典型的連環腿法。腿之連環要緊密相連不能間歇,否則非但不能奏效反被其害。(三)砸釘:
1.練習方法:砸是手法的劈砸,釘是指寸腿。因此砸釘即拳打腳踢。
戳腳戳腳
以左側迎面飛扇掌為例,右手仍須護胸(圖71);重心向前移,向前揮拳砸至面前,同時提右勾踢右腳,左手按右碗(圖72)。
2.使用方法:
主動出擊以左反背掌扇打敵人面部(圖73),當敵人出手迎架時,即以左手向下掛,並在揮右拳砸敵面時,同時起右腳勾踢敵人的脛骨(圖74)。
要領:虛實、明暗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
(四)玉環步鴛鴦腳:
1.練習方法:左手左腳向右後倒插,右手向下護肋(圖85),向右速撩右腿,右手、左手停於左太陽穴斜上方,右手拍打右腳內側,同時擺頭看右手(圖86)。
戳腳戳腳
2.使用方法:
出右手攔截敵手腕的同時,左手就插入敵手內側(圖87);向右腳後偷上左步(圖88),突然向後翻身撩踢敵大腿內側或襠部(圖89)。
要領:換式起腿要隱蔽,要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