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表演

應該說,自有戲劇表演藝術以來,同時也就有了人們對這項藝術創作實踐所進行的學術思考,因而在戲劇學術領域內事實上也就有了戲劇表演學。就世界戲劇表演史的發展來看,由蘇聯的偉大戲劇家康?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自上上個世紀末至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所創建的一整套的演劇學說即“斯氏演劇體系”堪稱最完整的戲劇表演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戲劇表演
  • 外文名:Dramatic performance 
對比影視表演,教學,

對比影視表演

戲劇表演與電視劇表演對演員要求的差異
無論是戲劇還是電視劇都要求演員創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並使之具有審美價值。在塑造形象時都要求演員“化身成角色”,即演員以其自身為載體,使之變為劇本中之人物,表現出另一種性格,成為另一個人物。
戲劇演員一般是按照時間和劇情發展的順序來創造自己的角色,在這個順序之中努力使人物性格的發展連貫、有層次、有起伏,而且前後和諧統一。電視劇的製作過程與戲劇的創作過程不同,因此,電視表演不像戲劇表演那樣在創作中有連續性。在電視表演中,由於受時間、地點、氣候、經濟條件等種種因素的限制,拍攝不完全是按照故事情節的順序來進行的。例如:人物50年前和50年後的如果在同一個外景地,往往就會安排在同一個時間裡拍攝。而在戲裡雖然是幾分鐘之後發生的事,但是由於場景在不同的地方,就可能要停一段時間才能拍攝。在電視劇拍攝中,一個場面或一個鏡頭最長的也不過10來分鐘,最短的甚至只有幾十秒鐘。但是拍攝的時間往往可能需要幾個小時甚至是幾天的時間。每一個鏡頭拍攝之前都要設定機位,布光照明,把一切保證拍攝成功的技術要求都準備好之後,才可能開始拍攝。但是只要攝像機一開動,演員就要能夠馬上進入角色,把這幾十秒鐘或者是幾分鐘的戲真實生動地表演出來,並且還要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處。有時可能要在多次等待之後反覆地拍攝同一個鏡頭。電視劇在製作過程中的這種特點使演員的創作無法連續進行,因此電視演員必須是在短暫的、獨立的時間單位中進行表演,而不像戲劇表演那樣可以在規定的時間裡,不間斷地塑造他的角色。
電視表演和戲劇表演一樣都是一種“弄假成真”的藝術。電視表演和創作永遠是在虛構與假定的條件下進行的,演員必須要能夠把這種虛構變為令人可信的真實。演員之間明明是同事,但在假定的情景之中則可能成為父子、兄弟、姐妹、夫妻、君臣、仇敵、情侶等等。還有那生生死死、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的虛構的故事情節,都需要演員把它創造成為藝術的真實。
儘管電視劇在攝製的過程中可以更多地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拍攝,但它也不可能完全是真實的。例如:即使在真實的環境中拍攝戰爭場面,用的也不可能是真槍實彈;而雨中的場面,則往往要用灑水車來完成。而且電視劇的拍攝也不可能完全離開攝影棚里的虛假的布景,在一些室內連續劇的拍攝中就更是如此。
戲劇表演與電視表演審美意識上的差異
不同的藝術品類自然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美學素質。在戲劇表演中,演員追求的是舞台表演美,而電視表演中演員追求的則是畫面造型之中的鏡頭美。
戲劇演員在舞台上表演,考慮到與觀眾的距離,考慮到觀眾的欣賞要求,在聲音、語言、形體和表情上,不可避免地要有適當的誇張甚至是變形,如繞口令、慢動作等,都需要自己去完成,而這些特點運用的充分、得當構成了戲劇演員表演上的舞台美。
而電視劇的拍攝,攝像機突破了舞台的封閉性與觀眾固定的視角,可以從各種角度去拍攝演員的表演。它不僅可以把演員放在極遠的背景上,也可以近距離把演員的某個部位,如面部、眼睛、手和腳等拍成特寫。由於攝像機誠實地記錄下鏡頭前的一切,所以它也就會無情地暴露出缺陷,使一切虛假的東西都一覽無餘。另一方面,攝像機也可以製造出騙局。例如可以選擇適當的方位和角度來美化或醜化被拍攝的人與物體;利用光學鏡頭的不同性能和膠片感光乳劑的化學性質,可以使被攝的物體變形;演員正常的行走或跑動,經過加工,可以變成快速的動作或是慢動作。因此,電視演員要去適應攝像機的獨特的創造功能,掌握在攝像機前表演的特殊要求,創造出符合電視審美要求的螢幕形象,是自己的表演在螢幕造型時能夠展現出一種“鏡頭美”。

教學

中國表演教學體制中存在的"三教"(教材、教師、教法)問題,表演專業招生中的人文素質考察、教學計畫的調整以及表演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受到重視。表演教學應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表演元素教學應貫穿始終,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