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序幕

戰爭序幕

1942年年初,美國陸軍總參謀長喬治·馬歇爾招募了卡普拉製作了7部50分鐘的戰爭動員宣傳電影,即《我們為何而戰》的系列片。這套紀錄片包括: 《戰爭序幕》、《納粹的進攻》、《分割與征服》、《不列顛之戰》、《蘇聯之戰》、《中國之戰》和《戰火燃燒到美國》,此為系列第一部《戰爭序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爭序幕 Prelude to War (1943)
  • 其它譯名:我們為何而戰1 / Why We Fight, 1
  • 製片地區:美國
  • 導演:弗蘭克·卡普拉 / 安納托爾·李維克
  • 編劇:Julius J. Epstein / Williband Hentschel 
  • 類型:紀錄片 / 歷史 / 戰爭
  • 主演:蔣介石,阿道夫·希特勒, 魯道夫·赫斯,松岡洋右 , 本尼托·墨索里尼,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 片長: 52 分鐘(copyright length)
  • 上映時間:1943-05-27
  • 主要獎項:第15屆奧斯卡金像獎 (1943)最佳紀錄片
影片信息,影片簡介,榮譽成就,

影片信息

戰爭序幕 Prelude to War (1943)
Prelude to War 導演: 弗蘭克·卡普拉 / 安納托爾·李維克
編劇: Julius J. Epstein / 菲利普·G·愛潑斯坦 / Robert Heller / Williband Hentschel / 埃里克·奈特 / 安東尼·維勒 / 阿道夫·希特勒
主演: 蔣介石 / 阿道夫·希特勒 / 魯道夫·赫斯 / 松岡洋右 / 本尼托·墨索里尼 /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類型: 紀錄片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德語 / 義大利語 / 日語 / 阿姆哈拉語 / 俄語
上映日期: 1943-05-27
片長: 52 分鐘(copyright length)
又名:我們為何而戰1 / Why We Fight, 1

影片簡介

我們熟悉的這些20世紀的風雲人物,共同出現在一部電影中,這部電影如同一部世界現代史的摘要,匯集了歐洲、亞洲和美洲那一時期變幻動盪的歷史風雲。這部影片就是《我們為何而戰》。
當歐亞大陸正經歷著第二次世界大戰血與火的洗禮之際,美國人依然保持著自己的生活方式,戰爭似乎只是廣播裡的新聞。直到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後,美國人才意識到戰爭降臨美國。
好萊塢電影大師卡普拉算是最早移民美國實現自己夢想的成功者。二十世紀初,他從義大利到美國,先是派拉蒙,後是哥倫比亞公司,都因他的加盟而名聲大噪。一部《一夜風流》使他登上了奧斯卡的夢想之顛。
珍珠港事件發生幾個星期之後,好萊塢電影導演弗蘭克·卡普拉忽然坐在美國國防部參謀長馬歇爾元帥的辦公室里,此時的卡普拉已經換上嶄新的軍裝,搖身變成了一名少校。元帥向他說明召見他的用意:美國軍隊中平民與職業軍人之間的人數比例即將達到五十比一的程度。德軍和日軍都堅信,這樣的美國青年要進行現代戰爭未免過於軟弱。然而馬歇爾卻認為,如果向這些年輕人說明為什麼他們要穿上軍裝,他們就可能像猛虎一樣地投入戰鬥。馬歇爾元帥說:“所以,卡普拉先生,我想和你制訂一項計畫,要攝製一部我國歷史上首創的系列片,以便用紀錄片的形式提供有事實根據的知識,並藉此向我們的陸軍士兵們說明,我們為什麼要戰鬥,我們為之戰鬥的主義是什麼。”問題是卡普拉沒有製作紀錄片的經驗,他對馬歇爾直言:“馬歇爾元帥,我向您說,直到現在我還沒有搞過一部紀錄片。實際上,我也沒有在製作這種影片的人身旁呆過。”元帥點撥他說:“卡普拉先生,我直到現在也沒有當過參謀長呀!成千上萬的美國青年直到現在也沒有被子彈打穿大腿的經驗呀!直到一年以前還沒有看見過海洋的士兵,今天正在指揮著軍艦呀!”卡普拉恍然大悟:“對不起,閣下,我就去製作迄今為止還不曾有過的大規模的紀錄片。”
經過一番努力,卡普拉蒐集到了大量來源各異的影片,據以製作了總名為《我們為何而戰》(Why We Fight)的七部影片:《戰爭前奏曲》(Prelude to War,1942)、《納粹的進攻》(Nazis Strike,1942)、《瓜分與侵略》(Divide and Conquer,1943)、《英國戰役》(The Battle of Britain,1943)、《俄國戰役》(The Battle of Russia,1943)、《中國戰役》(The Battle of China,1944)和《戰爭迫近美國》(War Comes to America,1945)。這些影片在美國軍隊教育中被列為必看片,有些也向普通市民公映,還被譯成外語送到許多國家上映。在對美國入伍士兵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英國戰役》收到了顯著效果。入伍士兵在觀看這部影片後,反英情緒大為削弱。由於大部分美國士兵是前往英國的,所以反英情緒的變化被認為是非常寶貴的成果。另外,卡普拉還組織了一些電影攝影隊,開始拍攝面向部隊的新聞片《陸海軍雜誌片》,並且與英國電影工作者合作拍攝了《突尼西亞的勝利》(Tunisian Victory,1944)。美國戰爭紀錄片中最為著名的作品大多都是關於陸軍的,陸軍情報局海外分局的電影科在這方面作出了大量工作。
系列片《我們為何而戰》的內容涉及許多國家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傳統,影像也來自許多國家,猶如一部現代史縮影。這些影片在美國國內起到了“軍號” 作用,在美國之外則履行了外交職能。在這些影片中,“同盟國”的觀念是以“自由世界”一詞加以概括的,這種做法雖然把許多不恰當的問題完全置之度外,卻也成為了這些影片在同盟國大受歡迎的重要理由。《英國戰役》根據邱吉爾的命令在英國廣泛放映,《俄國戰役》則根據史達林的命令在蘇聯各地放映。但是,卡普拉及其攝影隊拍攝的影片並非全都獲得了好評,比如《中國戰役》把蔣介石描寫成確實統治著當時的中國的情況引起了人們的懷疑,這部影片在發行之後不久即被收回。有些影片如《認識你的敵人:日本》(Know Your Enemy:Japan,1944)在完成之後根本就沒有得到發行,根據導演之一尤里斯·伊文思的說法,此片未能上映的理由是它把裕仁天皇描寫成了戰爭罪犯,而隨著美國外交政策的變化,天皇又被認為是維持秩序的助手,而且這種狀況在戰後還要繼續下去。
這部大受好評的紀錄片是在二戰期間製作的, 是一部真實的新聞短片。該片由三位奧斯卡獎得主完成: 製片及導演是美國陸軍通訊隊的弗蘭克.卡普拉(他曾導演過「一夜風流」,「迪茲先生進城」及「浮生若夢」等片); 作曲是迪米特里.蒂奧姆金(他曾為「正午」,「情天未了緣」及「老人與海」等片譜曲); 旁白是演員沃爾特.休斯敦(他曾主演影片「碧血金沙」)。
美軍司令喬治.馬歇爾將軍要求美國陸軍通訊隊的弗蘭克.卡普拉少校製作一套系列影片,以便向匆忙中召集起來的美軍士兵解釋國家的政策。當時卡普拉少校已經是一位聲名鵲起 的電影製作人了,對他提出的特別要求是要“製作一系列(前無古人的)有據可查,事實 確鑿的電影,向軍中將士說明我們參戰的原因,以及我們為之戰鬥的義”。
1944年,“我們為何而戰”系列片被授予紐約影評獎的最佳系列紀錄片獎。雖然該系列 最初是專門為士兵拍攝的,但很快就在影院向大眾公映了。而且美國的盟友,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和當時的蘇聯政府也請求美國提供該系列電影的膠片。

榮譽成就

第15屆奧斯卡金像獎 (1943)
最佳紀錄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