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之道

截拳道之道

《截拳道之道》是2014年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小龍。

本書是由李小龍遺孀琳達女士和武術理論作家吉爾伯特·詹森根據李小龍親筆手稿整理而成,意在將一代武學宗師李小龍畢生的思想火花,以一種有凝聚力的方式匯集在一起。

這是一部匠心獨運的截拳道寶典,也是一本難以被定義的奇特書稿。書中並沒有按部就班的招式詳解,只有蘊藏著無限意味的連篇妙語。這本書不設任何牢不可破的疆界,不作任何非黑即白的結論,正恰如其分地體現了李小龍的武學精神——截拳道是沒有終點的,想知道怎樣做,你要自己尋找答案。也正因如此,它才能保持恆久的生命力,被一代又一代截拳道習練者奉為經典。本書出版後立即風靡全球,被譯成九種文字暢銷世界各地。迄今為止,它已經影響了幾代武術家和武術愛好者,協助他們追求更深層次的自我實現之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截拳道之道
  • 外文名:Tao of Jeet Kune Do
  • 作者:李小龍
  • 譯者:杜子心 羅振光
  • 發行時間2014年
  • 地區:大陸
  • 語言:簡體中文
  • 定價:68.00(平裝) 128.00(精裝)
  • 出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 ISBN:978-7-5502-3272-3   
作者簡介,背景簡介,作品目錄,

作者簡介

李小龍,(Bruce Lee,1940.11.27—1973.7.20)原名李振藩,美籍華人,祖籍中國廣東佛山。他是一位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著名的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UFC起源者,MMA之父,截拳道之父,在全球各地具有極大影響力。他對中國電影業的貢獻永不磨滅,在香港的4部半電影,3次打破空前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全亞洲票房記錄,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總票房達2.3億美元.

背景簡介

最具影響力的李小龍武學名著 永不過時的截拳道理論經典
深度揭示《李小龍技擊法》的精神核心
全球首次授權中文版
《截拳道之道》是一本非常獨特的書,因為它是傳達李小龍截拳道武術精髓的文章的有機匯集。它不是一本關於“如何練成”的書。此書是一個異數。
——李香凝,李小龍之女
每次翻開《截拳道之道》,我會在腦海中浮現李小龍捲曲書籍、手執筆桿的畫面。我對於他在人類身、心、靈方面的探索所下的工夫感到驚訝。
——琳達·李·卡德韋爾,李小龍遺孀
《截拳道之道》事實上是永無止境的。這本書也只能作為讀者的一個開端,它是無形、沒有層級的。……你會發覺,截拳道並沒有任何明確的界線或界限,除非你劃地自限。
——吉爾伯特·詹森,《截拳道之道》編者
許多《截拳道之道》的思想和概念,都可以套用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我發現《截拳道之道》在我的整個人生都非常有用。
——賈里·尼曼
《截拳道之道》中的內容是李小龍靈魂的指紋,我深信它會繼續流芳百世。
——黛安娜·李·伊魯山度
《截拳道之道》為你提供一把鑰匙,你可以利用這些洞見來提高你生活的每一個領域。我曾嘗試把這些知識運用到事業、家庭和社交上。令人驚奇的事情在生活中發生,是連做夢也想不到的。
——奧克塔維奧·金特羅
1975 年原版序一
我丈夫李小龍主要視自己為武術家,其次才是演員。從他13 歲起,為了自衛防身,開始學習詠春拳。19 年來,他把所得的知識轉化成為一種科學、藝術、哲理和人生之道。他通過不斷的鍛鍊和訓練身體,通過閱讀與反省培育其心智,一直不斷記錄自己的感悟與意念。本書每一頁的內容都代表他畢生的心血。
在李小龍一生無止境的自我了解與自我表達之中,他從未嘗中止過探索、分析與修正其所學之一切。他主要的資料來源是其私人的圖書室,藏書超過2,000 冊,題材包括各式各樣的身體鍛鍊、各類武術、搏擊技術、自衛術及其他相關領域的資料。1970 年,李小龍的背部受了重傷。醫生囑咐他停止練武,並要乖乖臥床治理背傷。這段時間也許是他一生中最難熬與最沮喪的時刻了,他平躺在床上足足有6 個月之久,可
是他的腦子一刻也閒不下來──結果就寫成了這本書。這本著作大都是那時所寫的,但也有些零散的筆記,是較早或稍後時候所記錄下來的。從李小龍個人的讀書筆記中,可發覺他特別對Edwin L. Haislet、Julio Martinez Castello、Hugo 和James Castello,及Roger Crosnier ①的著作感興趣,李小龍不少的理論均直接受到這些作家的影響。李小龍決定1971 年完成這本書,但他的電影工作使他無法脫稿。同時,他亦為這本書的出版可能被人誤用而感到躊躇。他不想這本書成為《如何練成》或《輕鬆習武十堂課》之類的書。他只希望這本書能作為一個思想的方法,作為一種指引,而絕非一套牢不可破的教導。倘若你能以這種觀點來讀這本書的話,你將會發覺它頗有可讀之處。也許你會產生一大堆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要由你親自來解答。當你閱畢整本書,相信你會更加了解李小龍,同時希望你也能因此更加了解你自己。
現在,敞開你的心扉,閱讀,理解,體會。一旦你到了某種理解程度,不妨把這本書拋開。
你將會發覺這本書是用來清除紛擾思想之最佳讀本。
琳達·李(Linda Lee)
1975 年原版序二
在超凡的人手中,即使是簡單的事他亦能化腐朽為神奇,尤其是李小龍在搏擊時動作的美妙與和諧更是如此。幾個月的背傷使他無法動彈,於是他提起筆桿,寫下如他所言,也如他所作的——直接而真誠的文字。
正如聆聽音樂作品般,能夠了解樂曲的內在元素,可增加聲音的獨特性。為了這個原因,琳達·李與我便毫不吝嗇地將李小龍的書介紹給讀者,並在此提供個人見解,以解釋一下這本書的誕生。
其實,《截拳道之道》早在李小龍出生之前便已經開始了。他入門所學的傳統詠春拳在當時已有400 年歷史。他所擁有的2,000 余冊藏書,以及他所讀過無數的書籍,更是數以千計前賢的發現成果。本書並沒有什麼新穎的事物,也沒有任何秘技。李小龍常說:“這沒有什麼特別的。”是的,的確如此。
李小龍超乎常人的一點是,他深深地了解他自己,也了解他自己的能力,以正確地選擇一些適合他的事物,並善加運用,融會於其言行中。他以孔子、斯賓諾莎(Spinoza)、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與其他哲人的思想,構成他的概念,而且憑藉這些,開始為他的武道撰寫本書。
可惜,這本書在他去世時只完成了一部分,在他的原稿中有七大冊,但完全寫滿的卻只有一冊。在主要的部分里,常有無數的空白稿紙上面只寫了個簡單的標題。有時,他也會寫些自省的話,自己提出疑難來質問自己。最常見的是,他向無形的學生──讀者提出問題。在他書寫得快捷的時候,往往犧牲了文法上的規範,但在他從容下筆時,他卻是條理分明的。
在他的原稿中,有些資料往往是極有條理,而且是井然有序地寫下來的。而其他的部分,則是在他突然有靈感,或是思想還未成熟時,迅速記錄下來的。這些皆可散見於他的原稿中。除了這七大冊裝訂好的原稿外,李小龍在發展截拳道的過程中,還留下了大量筆記,並將之收藏在書堆中和抽屜里。其中許多已經不合時宜,但也有部分是較近期的,且仍有極高之價值。
得到李小龍遺孀琳達·李的幫助,我將所有的資料收集、細看和分門別類,做了極完備的索引。然後,我嘗試抽出他零散的意念,有凝聚力地匯集在一起。本書大多數的原稿均未曾被改動過,而其中的插畫和草圖皆出自李小龍之手筆。然而,這本書如果沒有李小龍的助教伊魯山度(Danny Inosanto)的耐心校閱,和他資深弟子的幫助,是絕對無法完成的。他們正是過去八年來為我提供訓練的人,把它放在地板上,並以他們的知識,把理論轉化為動作。如今,我不僅作為這本書的編輯,也是以一個武術家的身份向他們表達我的感激。
必須一提,這本《截拳道之道》尚未最終完成。李小龍的武藝是每天都在變化的。舉個例子,在“攻擊五法”一節中,最初李小龍曾寫了“封手”一個類別,但後來他又覺得不妥,因為“封固”也能同樣施用於對手的腳、臂,甚至頭部。由此可見,對任何概念冠上“標籤”,都會帶來限制。
《截拳道之道》事實上是永無止境的。這本書也只能作為讀者的一個開端。它是無形、沒有層級的——雖然訓練有素的武術家可能覺得很容易閱讀。也許書中每一個論點都可能存在例外,因為沒有一本書可以描述搏擊的全貌。這本書只能概略地介紹李小龍的研究方向。在書中有些部分並未作更深入的探討,也有一些基本或複雜的問題,要留待讀者自行探索解答。同樣的,一些繪圖並未作出解釋,或只提供一些模糊的印象,但若其引發了問題、激發了你的靈感,也算是達到了目的。
但願這本書不僅成為所有武術家的意念源頭,更盼能將其進一步發揚光大。不過,無可避免和遺憾的是,這本書也會對那些假借李小龍名聲,“攀龍附鳳”的所謂“截拳道武館”主持人造成極大的不安。要當心這些武館!如果這些教練錯過了這本書的最後、最重要的方向,他們可能並未真正理解這本書。
即使是這本書的編排也絕不具任何意義。也許在速度與勁道,準確性與腿擊、拳打與距離之間並無真正的界限,搏擊的各項因素都是互為影響的。而這本書的編排完全是為了方便閱讀──切勿過於執著。你閱讀時可以拿起鉛筆,在你發現各部分內容的關聯時寫下注釋。你會發覺,截拳道並沒有任何明確的界線或界限,除非你劃地自限。
吉爾伯特·L·詹森(Gilbert L. Johnson)

作品目錄

《截拳道之道》成書因由 3
1975 年原版序一 4
1975 年原版序二 5
第一章 清空你的思緒 1
1.1 論 禪 2
1.2 靈魂之藝術 4
1.3 截拳道 5
1.4 有組織的絕望 8
1.5 截拳道的真相 14
1.6 無形之形 15
第二章 入 門 18
2.1 訓 練 19
2.2 熱 身 20
2.3 對敵預備姿勢 21
頭 部 22
前臂與前手 25
後臂與後手 25
軀 乾 26
馬 步 26
2.4 漸進式武器圖解 28
2.5 八個基本防守姿勢(左及右前鋒樁) 29
某些目標範圍 32
第三章 素 質 34
3.1 協 調 35
3.2 精 確 36
3.3 力 量 37
3.4 耐 力 37
3.5 平 衡 38
3.6 身體感覺 41
3.7 優良的表現形式 42
3.8 視覺意識 45
3.9 速 度 47
3.10 時 機 49
反應時間 50
動作時間 51
不規則節奏 52
韻 律 53
拍 子 54
3.11 截 擊 55
反 擊 56
3.12 態 度 58
第四章 工 具 60
4.1 工具的基本原理  61
前手攻擊  62
虛 招  62
誘 敵  63
貼身近戰 63
4.2 截拳道的一些攻擊武器  65
手 法 65
肘擊法 66
腿 法 66
其 他 67
4.3 打 擊 73
前手直拳 73
對身體的前手攻擊 81
順延動作 81
4.4 對前手直拳之防禦 82
手刺拳 83
前手標指  84
後手直拳突擊身體 85
後手直拳  86
右前鋒樁的後手直拳 88
勾 拳 88
前手勾拳 89
後手勾拳  92
鏟勾拳  92
旋轉勾拳 94
手掌勾擊 95
上擊拳 95
組合拳擊 98
4.5 腿 擊  99
前腳腿擊的例子 107
脛骨/膝部的腿擊 110
4.7 擒 拿 117
第五章 準備 131
5.1 虛 招  132
實 行 134
5.2 格 擋  135
5.3 操 作  141
拍 擊 141
捆 手  142
壓 手 142
封 纏 142
撳 手 142
第六章 移動性 143
6.1 距 離  144
攻擊距離  145
防禦距離 146
6.2 步 法 146
前滑步 151
後滑步  151
快速前進 151
踏前與踏後 151
繞至右側  152
繞至左側 152
踏入/踏出 152
快速後退  152
側移步  153
6.3 閃 避  156
滑 步 157
迅速俯身  159
仰 後 159
旋 身 159
滑步旋身 159
身體的搖晃(晃身與搖擺) 160
第七章 攻擊 163
7.1 攻擊! 164
7.2 攻擊準備  166
7.3 簡單攻擊  168
7.4 混合攻擊  171
配合腿擊的攻擊組合  172
7.5 反 擊  174
以右前手反擊先發攻擊的右直拳 179
以左後手反擊先發攻擊的右直拳 180
以右前手反擊先發攻擊的左後直拳 180
以左後手反擊先發攻擊的左後直拳 181
7.6 還 擊  183
7.7 重新攻擊  185
7.8 戰 術  186
7.9 攻擊五法  193
簡單角度攻擊 194
封位攻擊 195
漸進間接攻擊 195
組合攻擊 197
誘敵攻擊 199
第八章 截拳道 200
8.1 沒有圓周的圓圈  201
8.2 這只是一個名稱  205
參考資料  230
回顧《截拳道之道》 209
原版後記 224
全新增訂版後記 225
譯後記一 226
譯後記二 228
出版後記 22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