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學標

戚學標

戚學標(1742—1824),字翰芳,號鶴泉,太平縣澤國(今溫嶺市澤國鎮)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拔貢。四十二年,掌教縣城鶴鳴書院。次年,應曲阜孔繼涵邀聘,至孔府任教。四十六年中進士。五十九年,任河南涉縣知縣,一度兼理林縣,捐俸錢疏浚境內任公渠。在任13年,體察民情,治有政聲。因得罪學使鮑某罷官。嘉慶十八年(1813),出任寧波府學教授,後歷任杭州紫陽、崇文諸書院講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戚學標
  • 別名:字鶴泉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太平縣澤國(今溫嶺市澤國鎮)
  • 出生日期:1742
  • 逝世日期:1824
  • 代表作品:《漢學諧聲》
人物簡介,《清史稿》記載,

人物簡介

博通經史,尤精聲韻訓詁之學,著作豐富。《漢學諧聲》24卷,集30年心血而成。此書上溯《說文》,引證古讀,末附《說文考補》3卷,李慈銘評此書“辨正二徐(徐鉉、徐鍇)及孫緬《唐韻》之誤,徵引經籍傳注,精確為多”。
尚有《毛詩證讀》5卷、《讀詩或問》1卷、《詩聲辨定陰陽譜》4卷與《四書偶談》、嘉慶《太平縣誌》、《台州外書》、《三台詩錄》等。
戚學標像戚學標像

《清史稿》記載

戚學標,字鶴泉,太平人。幼從天台齊召南遊,稱高第。高宗巡江、浙,學標獻《南巡頌》。 乾隆四十五年,成進士,官河南涉縣知縣。縣苦闊布征,學標請於大府得減額。權林縣,有 兄弟爭產者,集李白句為《斗粟謠》以諷,皆感悔。性強項,多與上官齟齬,卒以是罷。後改寧波教授,未幾歸,從事撰述。
精考證,著《漢學諧聲》二十三卷、《總論》一卷。用《說文》以明古音,謂六書之學,三曰形聲,聲不離形,形者聲之本也。而聲又隨乎氣,氣有陰有陽,故一字之音,或從陰,或從陽,或陽而陰,或陰而陽,或陰陽各造其偏。昔人知其然,故但以某聲者明字音所出,以端其本。以讀若某設為譬況之詞,使人依類而求。即離絕遠去,而因此聲之本以究此聲之變,無患其不合。《說文》從某某聲,從某某亦聲,從某某省聲,從某讀若某,從某讀與某某同,並二端兼舉。聲音之學,莫備於此。後人惑於徐氏所附孫愐音切,不究本讀,而一二宿儒言古音如吳棫、陳第、顧炎武、江永之流,亦第就韻書辨析。不知《說文》形聲相系,韻書就聲言聲;《說文》聲氣相求,韻書祗論同聲之應。其部居錯雜分合,類出肊見。學者苟趣其便,衷於一讀。且狃於平上去入之界之不可移易,諧聲之法廢,而《說文》之學晦矣。其書論聲一本許氏,由本聲以推變聲,既列本注,旁搜古讀以為之證。末附《說文補考》二卷,多辨正二徐謬誤。
又有《毛詩證讀》若干卷,《詩聲辨定陰陽譜》四卷,《四書偶談》四卷,《內外篇》二卷,《字易》二卷,《鶴泉文鈔》二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