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2016年1月15日,成都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該《綱要》分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開放門戶、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市域空間轉型升級、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加快信息化深度融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增進民生福祉、全力提升城市人文魅力、深入推進法治成都建設、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切實有效保障規劃實施13篇。

(概述圖片來源:成都市科技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 通過機構:成都市十六屆人大4次會議
  • 通過時間:2016年1月15日
簡述,綱要,

簡述

2016年1月15日,成都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綱要

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2016年1月15日成都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是成都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是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本綱要根據《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主要明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全市人民的共同願景,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職責的重要依據,是引導市場主體自主決策的重要參考。 
第一篇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十三五”時期,必須深入研究全市發展的階段和面臨的問題,正確認識、準確把握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條件的深刻變化,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第一章規劃背景
“十二五”時期,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緊緊圍繞“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定位,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實施“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總體戰略,深入實施五大興市戰略,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實現了經濟發展高位求進的歷史跨越,推動了現代產業綜合實力的量質齊升,提升了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功能品質,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開局,開創了內陸城市走向國際化的嶄新時代,取得了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的巨大進步,站上了“新常態、萬億級,再出發”的新起點,開創了成都科學發展新局面。    
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十三五”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作為西部區域中心城市,成都市承擔著引領和推動經濟社會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的重任。在戰略機遇與矛盾凸顯並存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第二章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省委“三大發展戰略”要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抓好創新驅動、融入“一帶一路”為主線,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確保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初步建成國際性區域中心城市,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譜寫偉大中國夢成都篇章奠定決定性基礎。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全市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發展人民民主,維護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推進系統全面創新,推動區域、城鄉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行綠色發展,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不斷增強發展新動力,厚植髮展新優勢,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著力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改革促開放,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立足西部在更大範圍更高層面統籌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努力提升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規範和保障作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全面依法治市要求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加快建設法治經濟和法治社會,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法治軌道。    
——堅持黨的領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導,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持續改進作風和反腐倡廉,為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第三章發展目標
“十三五”時期,通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初步建成國際性區域中心城市。具體目標是:    
——建設西部經濟中心。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10年的三倍以上;轉型發展成效明顯,產業向中高端發展步伐加快,建設中西部先進制造業領軍城市、全國服務業核心城市,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7︰42.8︰54.5;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在副省級城市中的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提升,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建設區域創新創業中心。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創新驅動體制機制基本形成,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7%,研究與試驗發展(R    &D)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5件,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
——建設國家門戶城市。“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戰略支點城市作用充分發揮,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日益完善,產業、企業、科技、人才、資本與國際市場深度融合,在全球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10%,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6.5%,初步建成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建設美麗中國典範城市。以“雙核共興、一城多市”的網路城市群為特徵的大都市區加快形成,衛星城和區域中心城加快成為獨立成市的新城區,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軌道交通加密成網,宜居宜業水平大幅提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向綠色、低碳轉變,生態制度體系、生態發展體系和綠色經濟體系初步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美麗成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建設現代治理先進城市。民主政治建設加快推進,法治城市建設深入開展,全面深化改革任務如期完成,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城市治理的科學化、法治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初步建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先進城市。    
——建設幸福城市。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普遍提升,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覆蓋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達到55%,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為實現上述目標,未來五年,必須準確把握市情特徵和時代要求,搶抓發展機遇,科學確定發展路徑,堅持創新發展,增強發展新動力;堅持協調發展,形成平衡發展新格局;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新家園;堅持開放發展,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堅持共享發展,順應人民新期待,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第二篇加快創新驅動發展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主攻方向,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蓬勃發展,加快發展動力由主要依靠要素拉動向創新驅動轉型步伐,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    
    第一章全面推動創新創業
大力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畫,以激發創新創業人才活力、強化創新創業支撐體系為重點,加快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到2020年,建成中西部規模最大、孵化能力和服務水平全國一流的創新創業載體群落,新設立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100隻以上,創新創業載體數量達到400家,載體面積2000萬平方米以上,科技創業者規模突破20萬人。    
第一節 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隊伍    
激勵青年大學生創業,依託各類孵化載體建設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中心,探索建立“學業+創業”雙導師培養模式、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業績與學分掛鈎機制。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引導國內外高校院所在蓉設立“技術轉移+創業孵化”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支持國內外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帶技術、帶項目在蓉領辦企業。聚集海內外人才創新創業,探索建立“企業提需求、高校出編制、政府給支持”的創新創業人才引進模式。深入實施“成都人才計畫”,鼓勵入選國家“千人計畫”、四川省“千人計畫”長期項目的高層次人才在蓉創新創業,吸引和聚集科技創新殿堂級大師、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鼓勵新興產業領軍企業、知名天使投資機構設立連續創業者投資基金,重點投資企事業人員連續創業。    
第二節 加強創新創業載體建設    
依託企業、高校院所、投資機構、園區(基地)等力量,鼓勵建設各種類型的創新創業載體,加快建設完善“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充分利用特色街區、樓宇等存量載體資源,大力發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和基於網際網路的新型孵化平台,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孵化機構落戶成都。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工業總部、閒置樓宇和廠房轉型成為各類孵化載體,支持建設專業領域創投基金和專業技術服務平台,推動創業企業圍繞產業鏈聚集發展。圍繞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規劃建設一批新興產業加速器。    
第三節 推動創新創業要素聚集    
打造一流創新創業平台,常態化開展“創業天府·菁蓉匯”創業活動,提升菁蓉匯、菁蓉創享會、菁蓉訓練營三大平台功能,高水平舉辦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等國內外知名創新創業活動,著力打造覆蓋創業生態全要素、促進全球創新創業要素流動和成果交易的品牌性盛會。探索推進公益服務與市場化服務結合的模式,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創新要素大市場,加快建設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大力發展檢驗檢測認證、技術交易、研發設計等第三方專業服務,形成覆蓋創新創業全過程的服務鏈。    
    第二章大力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方位創新,激發和提升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潛力和能力。到2020年,全市國家級技術創新平台達到80個以上,科技企業達到10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000家,大中型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2%以上,企業專利申請量占全市專利申請量比例超過70%。    
第一節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加快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鼓勵龍頭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開發前沿新產品新技術,參與重大科研國際分工。支持大型骨幹企業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中心等,打造吸引科技領軍人才的創新平台。支持企業開發戰略性新興產品、重點新產品和創新商業模式,創製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以合作研發推廣、技術成果交易、聯合創辦科技企業等多種形式開展協同創新,共享研發成果。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建立產業技術研究院,收購境外科技企業或研發機構、設立境外研發平台,參與國際科研活動,實現創新要素全球化配置。    
增強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活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產學研聯合實驗室、檢測中心等研發機構。鼓勵企業參與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產業集群協同創新項目,加強產業鏈企業配套協作。開展科技成果套用推廣示範,鼓勵企業新產品套用推廣和市場拓展。建設成都市科技服務資源共享平台,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支持中小企業使用“科技創新券”購買科技公共服務。推動有條件的中小型科技企業到創業板、新三板上市、掛牌融資。    
打造高科技“天府軍團”。加快推動成都高新區和成都天府新區等重點區域吸引和聚集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積極培育本地創新企業,鼓勵本土龍頭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充分發揮成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科學城等重點區域的要素聚集優勢,打造形成一支根在成都、面向全國和全球發展的高科技“天府軍團”。    
第二節 提升校院(所)地協同創新能力    
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協同創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服務,建設校企聯合實驗室、技術工藝產品研發中心等協同創新平台。建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探索共同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子基金,開展共性技術、關鍵技術聯合攻關,打通研發、中試、套用轉化渠道。    
推進校院地創新合作。積極構建校市共建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機制,支持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在蓉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推動創新研發平台建設,加快生物治療轉化醫學研究設施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在軌道交通等領域建設國家實驗室,在生物醫學、電子信息、核技術等重點領域推動布局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鼓勵和支持在蓉高校院所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爭取國家在蓉布局建設西部科學中心。探索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建設等新型校地合作模式,加快推進“環交大智慧城”、武侯區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電子科技大學與成都高新區高校成果轉化產業帶融合發展計畫等載體建設,支持在蓉高校院所與所在區(市)縣利用高校院所周邊存量土地和樓宇聯合建設創新創業載體,形成圍繞高校院所發展的創新創業群落。促進高校院所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和技術平台向社會開放,實現跨機構、跨地區的開放運行和共享。    
第三節 強化政府創新創業引導力度    
加大創新投入。加大財政投入,引導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支持科技創新發展。建立創新投入風險分擔機制,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和科技保險。建立貸款風險補償和擔保風險補償金制度,鼓勵和引導投資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和擔保機構等開展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投融資服務,支持科技型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融資。引導國有大中型企業提高研發投入在銷售收入中的比例,鼓勵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進高新技術企業上市。    
改善科技管理方式。建立跨部門科技項目統籌管理制度,搭建統一項目投入的管理和信息平台,形成覆蓋基礎研究、套用研究、產業化的財政資金科技投入聯動機制和社會監督保障機制。加強科研項目分類管理,探索依託專業機構管理科研項目的機制,完善科研項目形成、遴選、評審和監管工作機制。爭取簡化科研項目預算編制,擴大科研項目單位和項目主持人對經費的自主使用權。爭取開展研發支出納入國內生產總值核算試點。    
    第三章加快創新驅動重點區域建設
加快創新驅動重點區域建設,到2020年,將成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高端產業集聚區、開放創新示範區,將成都科學城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之城、創新之城、宜業之城、生態之城。    
第一節 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領先發展    
發揮成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先行先試優勢,在科技成果轉化、人才開發管理、科技金融結合、智慧財產權運用保護、技術標準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大膽突破,率先實現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開放創新的有機統一和協同發展。實施一區多園、產城一體發展戰略,推進成都高新區擴區,延伸示範區輻射範圍。深化對外開放合作,率先形成國際互聯互通新格局和全面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    
第二節 推動成都科學城突破發展    
秉承“創新為魂、科技立城”發展理念,圍繞打造西部創新第一城的目標,重點發展信息安全、智慧型製造、科技服務、現代金融、創意設計等高端產業,打造創新創業要素聚集區,加快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推動將成都科學城納入成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範圍和綿陽科技城政策覆蓋範圍,在成果轉化、財稅金融、人才引進、用地管理等領域開展改革試驗,加快形成科技成果自主轉化、創新人才自由流動、財稅金融有效支持、土地要素創新保障的體制機制新優勢。    
第三節 推動全域創新協同發展    
充分利用和發揮各區(市)縣資源稟賦和發展優勢,加快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協同創新示範區等,形成多點支    撐、競相發展的新格局。支持中心城區以都市工業和科技服務業為重點加快高端發展,支持近郊區縣以深化校院地合作為重點加快提質發展,支持遠郊市縣以創新驅動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加快升位發展。
    第四章完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
深化創新驅動體制機制改革,著力破除制約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釋放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態環境。    
第一節 增強創新創業主體動力    
深入推進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制定科技成果轉化地方法規,探索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科技成果強制轉化機制,加快開展科技成果自主處置試點。建立技術創新企業主導機制,支持企業開展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裝備和標準的研發攻關。建立首台(套)創新支持機制,完善首台(套)獎勵和保險補償、遠期約定購買、創新產品政府採購等制度。建立企業高端化升級機制,鼓勵企業轉型和發展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第二節 強化創新創業金融支持    
健全創業投資引導機制,發揮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的引導和放大作用,鼓勵更多社會資本發起設立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支持國內外知名創業投資基金在蓉設立區域性總部。完善科技金融組織體系,推動設立為科技型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服務的地方法人銀行機構,支持商業銀行設立科技支行、科技分行等,加強面向創新創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增強金融創新服務能力。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加強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建設,推動建立成都(川藏)股權交易中心與滬深交易所、創業板、新三板的轉板機制,推動設立成都股權眾籌交易所、固定收益類產品交易所、網際網路金融資產和商品交易所。    
第三節 完善軍民深度融合機制    
搭建軍民融合協同創新體系。充分發揮成都軍工優勢,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建立軍民融合對接機制,推動設立軍民融合管理機構,統籌跨部門跨層級審批、軍地信息溝通聯絡、重大項目以及軍民融合工作績效考核,促進軍用民用技術相互轉化套用。創建軍民兼容國家重點試驗室、產學研聯盟等協同創新平台,在重點領域開展技術聯合攻關;支持軍民合作共建中試基地、技術轉移中心、產業孵化中心,共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爭取開展軍工科研院所改革試點。    
培育軍民融合產業體系。創新軍民融合產業投融資體制,爭取開展軍工投資體制改革試點,推動放寬軍工企業投資決策權,允許其自主決定參股、控股民營企業。支持軍工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試點,爭取開展軍工企業市場化改革試點和國防智慧財產權解密和轉移轉化改革試點。爭取放開軍工市場準入。    
第四節 完善創新創業開放機制    
建立成德綿區域協同創新聯動機制,推動設立成德綿協同創新聯席會議制度和協同創新產業投資基金,促進創新資源跨區域融合,加快構建以成都為核心的成德綿協同創新共同體。最佳化引進全球創新資源機制,大力引進世界知名大學、著名研發機構、企業來蓉建立分支機構和搭建創新平台。拓寬產業化專項資金使用範圍,支持企業併購境外新興技術、智慧財產權和研發機構。完善投資開放機制,建立境外投資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創新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機構境外投資方式改為按照投資領域、用途、募集資金規模進行備案或核准。    
第五節 最佳化創新創業服務環境    
加快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推動建立成都智慧財產權交易所,開展智慧財產權及產品的全鏈條交易服務、智慧財產權資產證券化試點、智慧財產權眾籌,促進智慧財產權價值評估、融資轉化、資本化交易。爭取建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推動實施專利戰略、品牌戰略、標準戰略和商標戰略,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智慧財產權、知名品牌和領軍企業。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完善智慧財產權審判工作機制和快速維權機制。組建智慧財產權運營基金。    
完善人才集聚機制。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建立健全更有效的育才模式、更有競爭力的人才引進機制和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服務機制。最佳化人才激勵評價機制,建立分類評價體系,推進職稱制度分類改革,實施管理、技術“雙通道”晉升制度以及靈活的聘用和薪酬制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加強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等各類人才隊伍建設。    
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弘揚科學精神和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文化,普及科學知識,培育創業家精神和創客文化,推進成都科技館建設,塑造“創業之城、圓夢之都”的國際知名品牌。        
   第三篇加快建設開放門戶
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以提升互聯互通水平為重點,推進全面開放,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格局,加快城市國際化進程,初步建成國家門戶城市、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第一章構建國際內陸型綜合交通樞紐
打通出川大通道,著力構建以雙機場為核心、“空、鐵、公”三位一體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全面提升對外交通運輸能力和綜合服務水平。到2020年,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高效的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主樞紐,初步建成內暢外通、輻射區域、聯通世界的國際內陸型綜合交通樞紐。    
…………。
    第二章加快建設國際區域物流中心
暢通物流大通道,完善口岸功能,實施“蓉歐+”戰略,加快形成便利快捷、功能完善的國際區域物流體系,促進口岸由單一門戶功能向綜合型經濟開發功能演進,加快建設立足西部、輻射全國、影響全球的國際區域物流中心。    
…………。
    第三章加快推進多層次區域合作
緊抓國家“一帶一路”以及長江經濟帶建設機遇,立足區域分工協作,積極推進“成渝西崑貴鑽石經濟圈”建設,加快形成高效共贏的多層次區域合作格局,成為引領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核心板塊。    
…………。
第四章加快城市國際化進程
全面推進城市國際化進程,依託“一帶一路”戰略深度融入國際經濟體系,加大向西向南開放力度,營造國際化良好環境,建成國際交往中心,提升城市國際知名度、影響力和話語權。    
…………。
   第四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都市現代農業聯動發展、緊密配套的新型產業發展格局,推進向“高端高效、集約集群、創新驅動、聯動融合、綠色循環”轉型發展,不斷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一章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
以全面提升製造業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為著力點,分類推進產業發展,打造有國際競爭力、全國輻射力、中西部帶動力的產業“航母編隊”,增強工業在產業體系中的主支撐作用。到2020年,力爭工業增加值達到6500億元,新增2個千億產業集群和1個萬億產業集群,初步建成中西部先進制造業領軍城市。    
…………。
    第二章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發展,增強服務於生產活動的資源配置功能和服務於人的全面發展的消費服務功能,加快建設高端服務功能集聚、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全國服務業核心城市。到2020年,力爭服務業增加值達到9800億元左右。    
…………。
    第三章著力提升都市現代農業
按照打造“創新高效、標準品牌、生態安全、開放合作、幸福共享”新型現代農業的理念,構建完善“農工貿旅一體化、產加銷服一條龍”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和“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形成以現代科技為支持、現代經營為基礎、現代農民為主體、三產聯動為特徵的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力爭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到2020年,力爭農業增加值超過480億元。    
…………。
    第四章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大質量大標準體系,全面推進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標準化和品牌化,重點提升企業競爭力,推動產業由注重規模向量質並重轉型,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
    第五篇加快市域空間轉型升級
以主體功能區為統領,拉大城市發展框架,最佳化產業布局,通過區域間錯位發展、分工協作和功能互補,最佳化城市功能,推進城市形態由單中心城市向以“雙核共興、一城多市”網路城市群為特徵的大都市區轉型。    
   第一章最佳化全域成都主體功能分區
科學最佳化主體功能分區,明確發展導向,創新體制機制,形成與大都市區形態相適應,城鎮空間、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相協調的開發格局。    
…………。
    第二章構建大都市區發展格局
統籌謀劃城市空間布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推動城市空間結構由單中心向“多中心、組團式、網路化、集約型”轉變,努力構建大都市區發展格局。    
…………。
    第三章最佳化產業發展空間格局
圍繞構建“雙核共興、一城多市”網路城市群格局,按照集約集群的原則,合理最佳化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都市現代農業空間布局,推動近遠郊區(市)縣加快形成以工業為主體的經濟結構,全面支撐市域空間轉型升級發展。    
…………。
    第六篇加快提升城市功能
按照“四態合一”理念,提升中心城區和成都天府新區“雙核”功能和引領能力,加快衛星城和區域中心城成為獨立成市新城區步伐,最佳化市域城鎮體系和市域綜合交通體系,全力提升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推進城市功能向以經濟、民生、生態等多元功能並重轉型。到2020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1650萬人左右,戶籍人口規模控制在1400萬人左右。    
   第一章高品質發展中心城區
以提升城市品質為目標,完善城市公共服務功能體系,推進城市更新及歷史文化保護,實施“小街區規制”,逐步改善提升人居環境和城市功能,全力推進中心城區品質化發展。    
…………。
   第二章加快發展天府新區
加快天府新區規劃建設,按照以現代製造業為主、高端服務業集聚、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新城區的目標定位,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將天府新區打造成西部地區最具發展活力的新興增長極。    
…………。
    第三章推進新型衛星城獨立成市
堅持“多中心、組團式、網路化、集約型”原則,以“獨立成市”為導向,積極承接中心城區功能轉移,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吸引人口和產業集聚,著力打造功能完整、職住平衡、配套完善的新型衛星城。    
…………。
    第四章提升區域中心城輻射帶動能力
按照“獨立成市”理念,提升完善區域中心城城市功能和產業支撐,增強聚集人口和產業的能力。    
…………。
   第五章完善小城市和特色鎮功能
積極推進小城市和特色鎮建設,完善城鎮功能和特色產業支撐,吸納農村居民就地城鎮化。    
…………。
    第六章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
順應自然肌理、傳承歷史文脈,保留農村與城市的功能性差別,堅持“建、改、保”“結合,成片成帶推進“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新農村綜合體建設,因地制宜地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將農村建設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幸福美麗新村。    
…………。
   第七章最佳化市域綜合交通體系
加快市域軌道交通建設,完善市域高速、快速公路網體系,建設捷運城市,力爭每年新開通運行2條捷運線路。到2020年,力爭中心城區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65%以上,近郊區縣城區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不低於40%,遠郊縣(市)城區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不低於30%,捷運(含輕軌)運營里程500公里、在建里程150公里以上,中心城區捷運機動化出行比率達到35%以上。    
…………。
    第八章提升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
積極完善市政公用設施、水利基礎設施、能源設施等,著力提升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    
…………。
    第九章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
按照“大城市、細管理”的理念,推進城市綜合管理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健全城市綜合管理法規標準體系,完善城市綜合管理機制,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    
…………。
    第七篇加快信息化深度融合
搶抓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發展機遇,推進實施大數據戰略,以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設為重點,全面打造全國領先的智慧城市。    
第一章 建設完善城市信息基礎設施    
全力完善和提升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改造現有基礎網路,提升套用性基礎網路,有序推進“三網融合”,為深入推進信息化融合發展奠定基礎。到2020年,家庭寬頻普及率達到90%左右。  
 …………。
   第二章以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充分發揮信息化對產業發展的提升作用,推動先進制造業向“成    都智造”轉型,全面提升服務業信息化水平,運用信息化技術推進農業現代化,以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全市產業轉型升級。
…………。
    第三章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通過基礎設施智慧型化、城市管理精細化、政府服務管理高效化以及便民服務普惠化,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力爭智慧城市建設走在中西部城市前列。    
…………。
    第八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繼續推進國家生態市、縣建設,構建城鄉生態體系,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    
    第一章最佳化城鄉生態體系
堅持用生態的辦法保護生態環境,提升中心城區綠地系統,嚴守市域生態保護紅線,加強龍門山、龍泉山生態屏障建設,全面推進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工作,構建城鄉生態體系。    
…………。
   第二章加強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
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力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耗和水、土地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促進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    
…………。
    第三章加強環境治理和保護
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和重點領域減排力度,嚴格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建立統籌城鄉的環境保護機制以及環境治理體系,有效防範化解環境風險,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
   第四章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加快建立和完善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科學決策、行政管理、市場化建設、監督考核機制,引導和規範各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行為,形成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    
…………。
    第九篇全面增進民生福祉
持續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加快構建覆蓋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優質化水平,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第一章提升全民教育質量和水平
深入推進全國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大力推進教育均衡化、現代化、國際化。到2020年,率先建成高水平學習型城市和教育強市,教育發展水平和人力資源開發水平達到中西部領先、全國一流。    
…………。
    第二章提升就業、收入和社會保障水平
積極擴大就業,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到2020年,非農產業就業比重達到92%,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全覆蓋。    
…………。
    第三章提高人口管理和服務水平
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創新最佳化人口管理,積極發展福利和老年事業,保障婦女兒童和殘疾人等群體權益,全面提高人口管理和服務水平。    
…………。
    第四章提高人民民眾健康水平
實施“健康成都”戰略,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積極發展體育事業和全民健身運動,大力推進健康城市建設,提高人民民眾健康水平。到2020年,全市人均預期壽命、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三大健康指標”達到中西部領先水平。    
…………。
   第五章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質量
著力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優質化水平,構建覆蓋城鄉、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滿足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到2020年,基本實現城鄉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   
   第六章實施精準扶貧
將“扶貧開發”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集中力量開展扶貧攻堅。到2020年,基本實現扶貧開發重點區域和對象的人均純收入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接近或達到全市平均水平。    
…………。
    第十篇全力提升城市人文魅力
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全面推進人文城市建設,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加快建設中西部最具影響力、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文化之都。    
   第一章提高全社會文明素質
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民眾思想道德教育,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以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設為重點,全面提高社會文明素質。    
…………。
    第二章創造豐富多彩的城市文化生活
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布局,深化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建設,提升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形成與現代化城市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現代都市文化。    
…………。
    第三章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完善文化市場體系,基本形成產業化、集聚化、高端化發展格局,與三次產業跨界融合轉型提升走在中西部地區前列。到2020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8%,成為國民經濟新興支柱產業。    
…………。
   第四章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
統籌文化傳承、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和文化地標為重點,在傳承與創新中彰顯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提升城市文化國際影響力,增強文化軟實力。    
…………。
    第十一篇深入推進法治成都建設
協同推進依法治市、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不斷加強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使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使法治成為成都最鮮明的城市特質和最核心的競爭優勢。    
    第一章推進民主法治建設
以憲法為依據,以提高立法質量、司法公信力為關鍵,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完善地方法規規章,切實保障司法公正,充分發揮民主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推進法治成都建設。    
…………。
   第二章深入推進依法行政
增強法規規章制定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依法全面最佳化完善政府職能,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用法律規範行政權力運行、提高服務質效。    
…………。
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接收、登記、辦理、審核、答覆、歸檔等環節制度規範,嚴格執行限期答覆機制。    
    第三章加快法治社會建設
不斷健全社會普法機制,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深入推進平安成都建設,建設完備的普惠型法律服務體系,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 
    第十二篇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著力點,重點推進市場化配置資源、政府職能轉變、社會治理和城鄉統籌等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形成富有活力的創新發展新體制。    
    第一章完善市場化配置資源機制
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積極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逐步穩妥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
    第二章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圍繞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為方向,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不斷創新政務服務方式,最佳化政府機構設定,完善政府職責體系,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政務環境。    
…………。
    第三章創新社會治理和服務機制
圍繞建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先進城市,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
   第四章健全城鄉一體發展的體制機制
進一步深化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深入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溫江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加快建立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有效推進人口城鎮化的新機制。    
…………。
    第十三篇切實有效保障規劃實施
    第一章完善規劃體系
建立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為統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生態文明規劃“多規融合”的規劃體系。強化規劃綱要的引領作用,與國家、省、市行業部門相關規劃緊密銜接,加快編制實施重點專項規劃,明確各領域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確保規劃綱要目標順利實現。    
    第二章營造良好氛圍
加強宣傳報導,深入宣傳“十三五”規劃綱要的思路、目標及重點任務,加大對成都建設國際性區域中心城市的報導力度,協調中央主流媒體、境外主流媒體加強對成都城市發展成果的宣傳推廣。通過各種渠道,引導社會力量、借用民間智慧參與到成都城市發展中來,激發市民參與建設國際性區域中心城市的積極性、自覺性和創造性,提高全民參與度。    
    第三章開展評估考核
本規劃經市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批准,由市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區(市)縣、部門要嚴格遵守。制定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畫,推動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重大工程、重大項目落實,並向市人大報告。進一步健全監督評估機制,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加強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及時發現並解決規劃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在規劃實施中期和末期,由市政府組織開展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並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需要對規划進行調整時,由市政府提出調整方案,報市人民代表大會或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