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質學院博物館

成都地質學院博物館

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是中國學院型綜合性地質科學博物館。位於四川成都市十里店成都理工大學內,總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該館在原重慶大學地質系陳列室的基礎上,於1960年籌建,1962年開館。該館有藏品2萬餘件。有10個陳列室。

博物館門前辟有露天展廳。兩側平台上有以巨型礦石、地質標本布置成的假山,噴水池邊的不鏽鋼龍雕,以合川馬門溪龍為原型,高7.42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成都地質學院博物館
  • 類別:科學博物館
  • 地點四川成都市十里店成都理工大學
  • 開放時間:1962年
  • 總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
發展歷史,館藏文物,建築布局,

發展歷史

成都地質學院博物館位於四川成都市十里店成都理工大學內,該館在原重慶大學地質系陳列室的基礎上,於1960年籌建,1962年開館。

館藏文物

綜合大廳陳列的珍品首推“合川馬門溪龍”化石。它全長22米,高3.5米,產於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岩層中,為中國已知最大、較完整的一具蜥腳類恐龍化石真品。還有全長僅 3米的兩腳善跑的鳥腳類恐龍化石──“鴻鶴鹽都龍”;2億年前珍貴的小型(長僅15~30厘米 )海生爬行動物──胡氏貴州龍;由20個長圓形蛋組成的恐龍蛋窩化石;長約 3米的“東方劍齒象”門齒;寬達75厘米、高為50厘米的“納瑪古象”下頜骨及臼齒;長55厘米、寬20厘米,完整無缺的 1.4億年前的“大竹重慶魚”化石珍品。為反映生物演化及對比,大廳內還增加了一部分珍貴的現代脊椎動物標本,如揚子鱷、小熊貓,大熊貓頭骨和全長3.37米、高2.7米的現代亞洲象骨骼。大廳東端,按用途及礦床工業類型陳列了各種礦產標本。

建築布局

總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
結晶礦物陳列室按礦物物理性質、礦物晶體化學分類兩大部分展出200餘種礦物晶體;岩石陳列室按組成地殼的三大岩類陳列了 500多塊各類岩石標本;礦床陳列室按成因類型陳列了近40個具有代表性的礦床實例;古生物陳列室以無脊椎動物及植物化石分類陳列為主;生物發展史陳列室通過照片、圖表、模型及實物標本,概括了地球上生命發生、發展及演化的規律;沉積相標誌和沉積相模式兩個陳列室主要陳列各種沉積環境的標誌以及各種典型沉積相模式的標本。
中廳和過廳集中展出形態奇異、色澤艷麗的大型礦物晶體、生物化石、工藝玉雕及礦產資源利用。有鐘乳狀綠色石英晶簇,海石花狀方解石晶簇,世界罕見的由淡黃色細小板狀、片狀單晶組成的“蜜棗花”狀重晶石晶簇與紫色立方體螢石晶簇及白色細粒石英晶簇相伴疊生的標本,有地球“三極”地區的珍貴展品:珠穆朗瑪峰8000米以上風化成蜂窩狀的花崗岩,太平洋底5000多米深處的錳結核,南極的赭紅色條帶狀碧玉和北極前寒武紀變質岩中的腸狀小褶皺;還有中國明朝已有文字記載,乾隆二十五年(1761)被供為“神物”的四川隆昌鐵鎳隕石,其重達 158.5千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