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副館長)

林麗, 女,漢族,1965年10月生於四川榮昌縣。1986年於原成都地質學院地質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89年於原成都地質學院獲古生物學及地層學專業碩士學位,1993年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古生物學及地層學博士學位,併到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任教。1994年由地礦部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9年晉升為教授,2001年增列為博士生導師。現任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副館長、第三屆全國地層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榮昌縣
  • 出生日期:1965年10月
個人簡介,科研論文,

個人簡介

林麗, 女,漢族,1965年10月生於四川榮昌縣。1986年於原成都地質學院地質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89年於原成都地質學院獲古生物學及地層學專業碩士學位,1993年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古生物學及地層學博士學位,併到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任教。1994年由地礦部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9年晉升為教授,2001年增列為博士生導師。現任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副館長、第三屆全國地層委員會委員。
自1989年以來,林麗教授長期從事生物成礦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後主持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拉爾瑪金礦床中的生物-有機質-流體成礦作用研究”、“古代熱水沉積成礦中的生物有機分子環境指標研究”,“古熱水成礦區特殊生物群的研究”。1項地礦部青年地質學家基金項目“西秦嶺熱水成因岩金屬的生物成礦研究及套用”, 1項四川省跨世紀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和開放實驗室基金項目,並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雲南新生代斷陷盆地環境地質紀錄及化石燃料的形成”等2項項目的研究。
林麗教授立足於生物成礦這一地學前緣領域,選擇貴金屬的生物成礦研究這一難點,採用多學科交叉,多種方法相結合,野外實地觀察與室內模擬實驗相配套,古代的熱水沉積與現代熱泉與熱水活動相聯繫,以熱水(液)環境中的貴重金屬的生物成礦研究為主攻方向,圍繞秦嶺金、鈾、鉛、鋅、銅多金屬成礦區開展生物-有機質-流體成礦作用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拉爾瑪金礦床中的礦源層是熱水成因的矽質岩,矽質岩中與金關係密切的生物先體為海生低等菌藻類生物,拉爾瑪金礦床的形成是生物-有機質-流體共同作用的結果;活體生物富金能力最強;熱水環境下溫泉藍細菌富金能力最強,並且為生物所富集的金易於遷出參與成礦;在由沉積→成岩→成礦過程中,隨著生物活體→死體→腐解有機質→有機淤泥→有機岩的變化,有機質對金的富集作用越來越小,並隨著機質成熟度的增加,其富金能力變弱而解析金能力卻增強的動態變化;油田滷水萃取金的能力強於無機流體;藍細菌活體聚金機理主要是參與生命活動的吸收作用,與金離子結合的生物配合物主要是含硫有機化合物,生物體中蛋白質的含金量高於脂類和糖類等結論。並在有關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SCI收錄2篇,EI收錄4篇;專著1部,合著學術專著2部。研究成果經中科院院士楊遵儀、葉連俊等評審認為“在生物成礦作用的研究上取得了創新性成果”、“在跨學科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進展”。2000年相繼榮獲“第八屆侯德封獎” 、“四川省青年科技獎”。 主持的國家基金項目獲1999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林麗教授在教學上兢兢業業,相繼為本科和研究生主講過“古生物學原理及新進展”、“生物成礦學原理”、“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基礎”等課程。2000年榮獲“成都市十佳青年教師稱號”。已培養碩士研究生3名,其中已畢業1名,在讀碩士研究生2名。
林麗:,1975年4月出生,1996年獲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學士學位,同年錄取第二軍醫大學生理學碩士研究生,1998年提前攻讀博士學位,2001年獲生理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職。現任第二軍醫大學生理學教研室副教授,兼任中國生理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和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2003年11月-2006年8月先後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迄今作為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已發表科研論著14篇(其中SCI收錄10篇)、綜述6篇。以第一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作為主要骨幹參加國家973項目子課題2項(其中1項已結題),2008年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主要從事心血管活性物質在心血管活動調節與功能紊亂中的作用及機制的研究。

科研論文

發表科研論文(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 1. Wang YK, Ren AJ, Yang XQ, Wang LG, Rong WF, Tang CS, Yuan WJ, Lin L(通訊作者). Sulfur dioxide relaxes rat aorta by endothelium-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mechanisms. Physiol Res. 2008 Jul 25. [Epub ahead of print] (IF 2.09) 2. Ren AJ, Yan XH, Lu H, Shi JS, Yin YJ, Bai J, Yuan WJ, Lin L(通訊作者). Antagonism of endothelin-1 inhibits hypoxia-induced apoptosis in cardiomyocytes. Can J Physiol Pharmacol, 2008; 86: 536-540 (IF 1.38) 3. Ren AJ, Yuan X, Lin L(通訊作者), Pan YX, Qing YW, Yuan WJ. Effects of endothelin-11-31 on cell viability and [Ca2+]i in cultured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 Physiol Res, 2008; 57(3): 373-378. Epub 2007 Apr 25. (IF 2.09) 4. Lin L, Kim SC, Wang Y, Gupta S, Davis B, Simon SI, Torre-Amione G, Knowlton AA. HSP60 in heart failure: abnormal distribution and role in cardiac myocyte apoptosis.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7; 293(4): H2238-H2247. Epub 2007 Aug 3. (IF 3.72) 5. Pan YX, Ren AJ, Zheng J, Rong WF, Chen C, Yan XH, Wu C, Yuan WJ, Lin L(通訊作者). Delayed cytoprotection induced by hypoxic preconditioning in cultured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 role of GRP78. Life Sci, 2007; 81:1042-1049 (IF 2.39) 6. Yan XH, Lin L(通訊作者), Pan YX, Lu H, Rong WF, Lu Y, Ren AJ, Tang CS, Yuan WJ. Salusins protect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 from serum depr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GRP78. J Cardiovasc Pharmacol, 2006; 48(2): 41-46 (IF 1.63) 7. Lin L(通訊作者), Ding WH, Jiang W, Zhang YG, Qi YF, Yuan WJ, Tang CS. Urotensin-II activates L-arginine/nitric oxide pathway in isolated rat aortic adventitia. Peptides, 2004; 25(11): 1977-1984 (IF 2.51) 8. Lin L, Yuan WJ. Effects of endothelin-1 antagonist BQ610 on hypoxia-induced injury and [Ca2+]i change in cultured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 Drug Dev Res, 2003; 58(1): 74-78 (IF 1.15) 9. Lin L, Yuan WJ. Effects of different preproendothelin-1 mRNA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 on ischemic arrhythmias in rats. J Cardiovasc Pharmacol, 2002; 39(4): 590-599 (IF 2.39) 10. Lin L, Yuan WJ. Involvement of endothelin-1 in acute ischemic arrhythmias in cats and rats. Clin Sci, 2002; 103(Suppl. 48): S228-S232 (IF 2.64) 11. 周萍, 吳勝英, 于澄釩, 王華, 唐朝樞, 林麗(通訊作者), 袁文俊. 尾加壓素II對正常及缺血再灌注離體大鼠心臟的影響. 生理學報, 2003; 55(4): 442-448 12. 林麗, 袁文俊, 朱寶旺, 李楠, 吳晉暉, 任安經. BQ610對貓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1999; 20(3): 146-148 13. 林麗, 袁文俊, 褚曉凌, 許宏, 李玲, 任安經. 內皮素-1 mRNA反義寡核苷酸預防大鼠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 生理學報, 1999; 51(5): 533-540 14. 林麗, 袁文俊. 內皮素A受體拮抗劑BQ610對貓急性心肌缺血保護作用的超微結構觀察. 中華病理學雜誌, 1999; 28(4): 281-284 15. 曹智, 馬駿, 袁文俊, 林麗(通訊作者). 熱休克蛋白60與細胞凋亡. 生理科學進展, 2008; 39(3): 267-270(綜述) 16. 吳暢, 任安經, 袁文俊, 林麗(通訊作者). 熱休克轉錄因子1的抗炎症作用. 生理科學進展, 2008; 39(2): 151-154 (綜述) 17. 林麗, 唐朝樞, 袁文俊. 血管內皮的保護策略. 國外醫學 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 2003; 23(4): 334-337 (綜述) 18. 林麗, 唐朝樞, 袁文俊. 內質網應激. 生理科學進展, 2003; 34(4): 333-335 (綜述) 19. 林麗, 袁文俊. 內皮素-1與心律失常. 北京大學學報 (醫學版), 2001; 33(4): 302-306 (綜述) 20. 林麗, 袁文俊. 內皮素與心肌電活動、心肌缺血的關係. 心臟雜誌, 2000; 12(5): 398-400 (綜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