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

成都人

《成都人》這本書,會帶你感受成都人的閒適、成都人的自尊,成都人的夜生活。讓你真切的體會到老謀子的那句話:“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人 
  • 外文名:Chengdu people
  • ISBN:7-5411-2403-6/I·2011
  • 書名:成都人
  • 作者:林文詢
  •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四川文藝出版社
  • 定價:30.00元
  • 內容:成都人的閒適、自尊,夜生活
簡介,作者簡介,目錄,文化性格,

簡介

成都人的生活環境造就了成都人的性格:有較強的封閉意識,容易自命不凡;又渴望了解外界,十分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
渴望了解和溝通是人類的共性,在成都人關注外界的同時,外界也在關注著成都和成都人。於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林文詢先生寫了這本《成都人》,這本“印象派畫家”寫著“玩”的書,會帶你感受成都人的閒適、成都人的自尊,成都人的夜生活……讓你真切的體會到老謀子的那句話:“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作者簡介

林文詢,地道的成都本土人士,生於斯,長於斯,除了大學幾年,始終生活在這座城市。
成都人
除此而外,另一件如影相隨的物事是書,少小讀書,長大教書、編書、寫書。也正因為如此,便於做他事、寫他書之外,有了這本描畫成都人的書。
主要著作有:
長篇小說《白夢》
中短篇小說集《美麗綢》《五彩夜》
散文隨筆集《送你一束野荊》《尋找憂傷》《三鬼圖幽默文叢》(合著)《成都人》(浙、台版)《林文詢隨筆》

目錄

閒適的成都人
自尊的成都人
吃在成都
請吃·吃請
成都人喝酒
瓿都人的夜生活
成都的“麻嘎嘎”俗文化
成都,怎一個滋潤了得
楚狂蜀傲
成都的歌詠者
成都人出川
各色人等
茶客
車夫
□耳朵
街娃兒
球迷
打工仔
文壇打工族
成都的“泡菜罈”酸文人
成都新移民
性情本色
嘴 勁
看熱鬧
蓋面菜
帶把子話
怪脾氣
繃面子
點殺
超女:鄰家小妹妹
世象百態
成都太陽
成都公園
叢林田舍皆樂土
熱盆景
花 會
紅白喜事
橋頭人生
讀報風景
民風嗜麻
成都的平民里巷
人日草堂:成都人的文化洗禮
大河雲帆

文化性格

成都人的文化性格(或者叫做成都的城市精神),就其“亮點”來說,可以用四句話十六個字來概括,即:“喜為人先,樂容天下,進退自如,浮沉自安。”
何謂喜為人先?就是積極進取、激情亢奮,喜歡追求時尚、領先潮流、超越時空、開拓創新。幾千年來,成都人一再上演驚世駭俗、開風氣之先的喜劇。
比如說,追求自由戀愛,傾慕兩情相悅,就是成都人帶的頭。早在兩千多年前,當時封建禮教非常嚴重,男女婚戀必須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允許自由戀愛。西漢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和才女卓文君在邛崍縣邂逅相逢,“撫琴一曲,喜遇知音,一見鐘情,深夜私奔”。兩人跑到成都城裡來,開了個小酒館,夫唱婦隨,“相如庸保,文君當壚”。為了愛情,也不管什麼封建禮教、父母反對,先離家出走再說,這對成都男女也真夠膽大的了。後來,司馬相如到京城當了大官,駕著四匹馬的香車回來接卓文君,留下了千古佳話。成都還遺留了琴台路駟馬橋這兩個地名,以紀念這兩位才子佳人。
又比如說,花錢方便簡單,也是成都人帶的頭。北宋以前,貨幣是金銀銅鐵,很重,攜帶不便。於是聰明智慧的成都人發明和印刷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稱為“交子”。它由十六家富商聯合發行,可兌換、可流通。有了紙幣,攜帶就方便了,結算就簡單了,交易就順暢了,經濟就發展了。
“交子”的出現,對世界貿易往來、金融業拓展和經濟繁榮等都起到了重大作用。當時成都的一條街道命名為“交子街”,至今仍然存在。再比如說,使用方便燃料,還是成都人領的先。據史料記載,成都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利用天然氣的地方。早在西漢時期,成都人就發現了天然氣,並加以利用,當時主要用於製鹽。這就是成都臨邛地區的“火井”。今天,成都還有火井鎮這個地名。還有,飲茶文化始於中國。中國飲茶,源於四川。而四川最早進行茶葉貿易的是成都的新津地區。唐宋時期,成都是全國茶葉生產的主要地區也是茶葉貿易的集散中心。成都的茶館文化別具一格,千古流傳,繁榮昌盛。成都茶館之多,世界第一。再有,成都人重視教育,地方辦學,全國首創。早在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就在成都興學,開學館,設講堂,建石室。“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於是蜀之人才,輩出兩漢。又有,成都人注重水利,早在2300多年以前的秦代,李冰父子就修建了名垂千古的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當時領先,造福百代,至今管用,世界唯一。成都的造紙、印刷、漆器、蜀錦、音樂、歌舞、戲劇、茶藝、小吃,早在唐宋時期,就聞名全國,領先中華。
中國儒、釋、道三大教之一的道教,其發源地(大邑縣鶴鳴山)、發祥地(都江堰青城山)均在成都。成都人特別崇尚自然,注重生態平衡,是世界珍貴動物大熊貓的主要棲息地。世界上最完善的大熊貓保護基地也在成都。
成都人就是喜歡領先,不甘落後,就連改朝換代、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成都人也打了頭陣。1911年辛亥秋成都的保路運動,引起全川的起義,成為武昌起義的開路先鋒,被孫中山譽為立下辛亥革命的“第一功”。朱德元帥曾經寫詩讚道:“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國革命先。”為紀念這場運動而於1912年修建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今天仍然巍然屹立在成都人民公園內。
當代成都人繼承了先人光榮的傳統,在許多方面繼續喜為人先。比如,改革開放以後,成都人在全國第一個摘下了人民公社的牌子、第一個發行了股票、第一個重新開了當鋪;成都孕育了亞洲第一位西洋棋特級大師(劉適蘭)、世界第一位女子圍棋八段(孔祥明);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座以水為主題的城市生態環保公園——活水公園;首批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府南河綜合整治工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
當下成都已申報創建全國首批“文明城市”等等,例子多多,不勝枚舉。
何謂樂容天下?就是樂觀寬容、平和大度,以快樂的心情、開放的胸懷、盆底的效應(即窪地效應),匯聚、交流、融會、貫通,吸納普天下的思想、理念、人才、資金、科學、技術、商品、物流、文化、藝術,博採眾長,為我所用。
自古以來,成都就是一個美妙的城市。李白詩云:“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常璩有言:“蜀(成都)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飢謹,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見《華陽國志》)余秋雨的話為成都的美妙做了最為經典的註解,他說,“如果說,長城占據了遼闊的空間,那么,(成都的)都江堰卻實實在在地占據了邈遠的時間。長城的社會功用早以廢弛,而都江堰至今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國。每當我們民族有了重大災難,天府之國總是沉著地提供庇護和濡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它永久性的灌溉了中華民族。”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出土的大量珍貴精美的文物,更證明了成都的神奇美妙、天生麗質。自古以來,成都又是一個快樂的城市。“形勝古今稱樂國,年年春色為人留。”這是明代詩人高士彥《春興》詩中對成都的讚譽。“名都真箇極繁華,不僅炊煙廿萬家。四百餘條街整飭,吹彈夜夜亂如麻。”清代詩人吳好山在成都竹枝詞中簡直就把成都說成了人間勝境。“成都富庶小巴黎,花會年年二月期。艇子打從竹里過,茶亭常傍柳蔭低。夕陽處處聞歌管,方徑人人賽錦衣。城闕連宵都不禁,騎驢更醉草堂西。”近代詩人吳芳吉把成都與“世界樂都巴黎相提並論。甚至還有外國人把成都比作“東方的伊甸園”。
自古以來,成都是一個移民的城市。戰國時期,開明氏將國都遷入成都一帶,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成都之名,沿用至今。秦國吞併巴蜀以後,向巴蜀地區大批移民,這種人口流動加速了巴蜀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流,促進了四川(成都)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三百多年,成都又容納了四次大的移民。
第一次是1661年的“湖廣填四川”。明末清初,四川境內戰亂不休,人口銳減。當時四川只有8萬多人。清朝皇帝強制大批移民進入,使四川成了“五方雜處”的移民省份,其中,以湖南、湖北、廣東來的移民最多,而成都接受的移民量最大。
第二次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為了逃避日本人的侵害,北方二十多所大學遷來成都,一時間文人云集;為了建立新中國,北方幾十萬幹部南下來到四川(成都)。
第三次是建國後的五、六十年代,為了搞“三線建設”大批工廠內遷,從東北、上海等地來了許多工人和技術人員。第四次是改革開放以來,商潮澎湃、人潮湧動,大量人才、資金、商品、物資、技術、觀念從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五洲四海源源不斷流入成都。移民城市最大的好處就是“雜交優勢”。
自古以來,成都更是一個寬容的城市。皇帝有難了,喜歡到成都來避難。比如,唐朝有兩個皇帝先後逃到成都。一個是唐玄宗為避“安史之亂”,到成都來住了一年多;另一個是唐僖宗為避“黃巢起義”,到成都來住了三年多。詩人有難了,也喜歡到成都來避難。比如,詩聖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到成都來住了六年,留下了幾百首千古傳誦的詩篇。其實,不管有難無難,無論是皇帝詩人,還是軍閥政客、文人學士、騷人墨客、商賈大亨、販夫走卒、才子佳人、普通百姓,只要喜歡成都,嚮往成都,來到成都,關愛成都,成都人都會敞開博大的胸懷,熱情歡迎,真誠相待,親如家人。
過去,某些人說成都人有盆地意識:目光短淺,心胸狹窄、保守自閉、不思進取,其實這並不能代表成都的主流文化。因為成都是一個移民城市,其產生的移民文化天生就具有目光遠大、胸懷寬廣、開放樂觀、積極進取的特色。因此,成都人對自己的特質有必要重新認識,重新宣傳,以免混淆視聽、當局者迷。
何謂進退自如?進,是進取;退,是退讓。社會也好,人生也好,只講進,不講退;只講得,不講舍;只講索取,不講奉獻;只講成績,不講缺點;只講忙碌,不講閒適,只講光宗耀祖,不講忍辱負重;只講向前發展,不講休生養息;這是不平衡、不完整、不協調、不科學的狀態。進退的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大局,損害自身,適得其反。成都人是懂得進退的。成都青城山天師洞有一副對聯:“事在人為,休言萬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後一步自然寬。”上聯說的是,一個人要懂得進取。這世界上的一切事情,並不都是命中注定的,只要不斷努力,就會有成功的機會。它激勵我們對人生要堅定信念,充滿信心,不怕困難,樂觀面對,艱苦奮鬥,爭取勝利。下聯說的是,一個人也要懂得退讓。這世界上的一切外在境像,包括自己的容貌,都是由心態來造就的。一個人只要心態好,對世界上的一切就會感覺非常美好:到處充滿陽光,鮮花盛開,生機勃勃,春意盎然。反之,心態不好,就會“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愁眉苦臉,淒悽慘慘,“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心態好,容貌自然就好,就會“春風撲面,喜笑顏開”,步履輕盈,神態安詳,“拿得起來,放得下去。”怎樣才能做到心態好呢?其實只要做到“心境放寬,隨遇而安”就行了。人生不可能總是順境而沒有逆境。遇到逆境,最好的辦法就是:“站穩腳跟細思量,退後一步自然寬”。例如,馬路上兩車相遇,要是互不相讓,就會堵車越多,道路越窄;如果有人一開始就退後一步,車流暢通了,道路自然就寬了。推而廣之,何止是行路,做人、做事、做官、做民,道理都是一樣的。
成都人是能進退的。從歷史上看,成都人能夠做到:進,可以稱帝封王、建功立業;錦繡文章、譽滿中華;腰纏萬貫、富甲天下;退,可以放下身段,委曲求全;淡泊名利、退隱山林;粗茶淡飯、自得其樂。先說“進”。二千多年來,成都曾經是七代小國帝王之都(春秋蜀王開明五世、西漢末大成公孫述、三國蜀漢劉備、西晉末成漢李雄、五代前蜀王建、五代後蜀孟知祥、五代大蜀李順);成都又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文人薈萃,名家輩出。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文學家揚雄、道學家嚴君平、晉代史學家常璩、明代文豪楊升庵、現代作家巴金、思想家吳虞、音樂家王光祈、科學家周太玄等都誕生於成都。我國古代著名的詩人李白、王維、杜甫、高適、孟浩然、白居易、元稹賈島、李商隱、黃庭堅、蘇軾、陸游、范成大等都曾經流寓於此,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章。成都更是一座商賈雲集的都會,在唐代其經濟地位號稱“揚一益二”,全國一流。改革開放以來,湧現出了許多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比如希望集團地奧集團,等等。但是,最值得稱道的先進的東西,還不是這些,而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世人治水,一般是築壩(堵)和修堰(疏)兩種。天則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盛洪先生在談到都江堰時說,“壩和堰,這一橫一縱,一堵一導,代表了不同的治水哲學。抽象一點說,一個是所謂的‘征服自然’,一個是所謂的‘天人合一’。具體的講,它們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對待自然的原則和對待他人的原則,壩意味著對水的強硬抗衡,對水流方向的強力阻遏,是人與自然的迎面撞擊。而堰意味著對水的因勢利導,在達到人的引水的目的的同時,並不違背水的自然本性。”都江堰的治水哲學和實踐結果告訴世人,這就是天人合一,費省效宏,持續久遠。進,是人人嚮往追求的。進,當然不容易,然而更難的是退。
再說“退”。公元263年蜀後主劉禪放下身段,自縛其身,向魏國軍隊投降。後來被送到洛陽,好生款待,於是劉禪說出了“此間樂,不思蜀”的蠢話。劉禪給後世留下的印象是一個不學無術、貪玩好耍、不理朝政、智力低下的傻瓜。其實,劉禪的逢場作戲、裝瘋賣傻,是他忍辱負重、保護家園、保全百姓而採取的一種退讓的辦法。劉禪是在諸葛亮去世後獨立領導國家的。在他的統治下,他沒有窮兵黷武、四面出擊。他不想侵略別人,只想自己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所以他很少練兵打仗。蜀國百姓因此過了三十九年安居樂業的好日子。然而,當魏國大兵壓境的時候,他知道,憑自己有限的兵力,如果抵抗,無疑是自取滅亡。他明白,“神仙打仗,百姓遭殃”。為了避免生靈塗炭,他選取了退讓,“不為玉碎,寧為瓦全”。退讓有時候是一種痛苦而明智的選擇。他把千年的恥辱留給自己,把長久的安全留給百姓。老子“委曲求全”的思想已經深入他的骨髓。有時候,委曲求全不一定是壞事。試想,如果當年國民黨將領傅作義在北京拚死抵抗,故宮還不毀於戰火嗎?傅作義起義投誠的明智選擇,其實就是一千多年前劉禪的選擇。對傅作義保存北京我們是肯定的,因此對劉禪為保存成都而不計個人榮辱得失的犧牲精神,後人是不是可以寬容一點呢?
成都是道教的發源地和發祥地。道教是張道陵鶴鳴山創立的,後來經過張山豐等人的傳播,得以發揚光大,逐漸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本土宗教。道教正式建立後,尊老子為教主。老子的人生哲學,主要是引導人們和光同塵、貴柔守雌、知足抱朴、清淨無為、淡泊名利、歸隱山林、順其自然、以退為進。對於老子的思想,成都人是心領神會而不可名狀的。外地人要想有同感,只有親自到道教的發祥地青城山去住一段時間,才能深深地體會到箇中滋味。
進退自如的核心,也正是成都都江堰水利工程留給後人的人文啟示:自然和諧,平衡統籌,兼利天下,天人合一。這一點,是成都人文化性格中的核心,應當成為成都精神重要的一部分。那么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如何把握好這個度?這裡面的學問確實太深,不容易參透。不過,成都人認為,有三點可以參考:
一是審時度勢。據說,文化大革命期間,毛澤東派廣東軍區司令劉興元到四川主政,臨行前,毛對劉說,到成都你先去看一看武侯祠趙藩撰寫的對聯。劉興元下了飛機就趕忙去看這幅對聯。上聯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下聯是: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上聯有一個典故。《三國演義》中有一個故事,叫做“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說的是馬謖紙上談兵,不聽勸阻,痛失街亭。兵敗歸來,諸葛亮一邊流淚一邊下令把他殺了,以正軍法。諸葛亮為什麼流淚呢?因為馬謖是一個高級參謀人才而不是一個帥才。諸葛亮在平定西南邊疆的時候,馬謖提出了“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計謀,諸葛亮依計行事,結果有七擒孟獲的勝績。七擒孟獲,說的是諸葛亮把孟獲抓了七次放了七次,孟獲心悅誠服,投降歸順,不再好戰。實踐證明,如果當初繼續讓馬謖當參謀,不讓他領兵掛帥,獨當一面的話,也不至於有街亭之失。諸葛亮傷心流淚,是痛悔自己用人不當。
下聯也有一個典故。早在三國時代`,四川由於“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交通不便,信息不靈,往往是先亂後治。諸葛亮到四川,針對蜀中亂象,提出“治亂世用重典”的方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俗話說,“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這一點,除開遠的不說,近代有幾件事情也可以佐證。一件是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起因是成都的保路運動,引起全川起義,成為武昌起義的開路先鋒。另一件是文化大革命中搞武鬥,全國第一聲槍響是在成都132廠打起來的。再一件是1989年的“六四”風波,當北京已經平息動亂的時候,成都還在放火燒人民商場。所以,治理蜀國一定要審時度勢,寬嚴適度,才能國泰民安。這是特別值得後來的當政者深思的。
其實,治國、治家、治業的道理是一樣的。看清形勢,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心中有數,心明眼亮,有信念、有主見、敢決斷,非常重要。所謂審時度勢,就是了解時勢的特點,分析情況的變化。如果時勢的特點了解得清楚,情況的變化把握得準確,那么,做出的判斷才不會失誤,決策才會正確。二是思方行圓。就思和行的關係而言,思想宜方,行動宜圓。方,做人的正氣、優秀的品質;圓,處世的技巧、圓通的行動。方,原則性;圓,靈活性;方,有稜有角;圓,圓融智慧。所謂思方行圓,即考慮問題的時候,要方正,有原則、有條理、有次序、有計畫;但是在行動時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機動靈活,相機而行。要根據發展變化的情況及時調整思路,規範運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決不能刻舟求劍,抱殘守缺,故步自封,保守僵化。
三是內方外圓。做人處世,內心要方,不卑不亢,要有原則,堅守得住;對外要圓,隨機應變,隨遇而安,隨處可活。一個人只有方圓相濟,才能有健康快樂的人生,也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潛能。然而,過方過圓也會失之偏頗。比如,恬淡自守、清新寡慾是一種高尚的氣節,過分冷淡避世,則會毫無抱負,無法救助世人,報效社會。嘔心瀝血、兢兢業業是一種美好的品德,過於忙碌苦做,則會喪失人生樂趣,無法陶冶情操、休閒養生。因此,只有亦方亦圓,才能相得益彰。何謂浮沉自安?成都人明白,人的一生就是浮沉的一生,所謂宦海浮沉、商海浮沉、學海浮沉、人海浮沉,等等。先談“浮”。浮,就是在上層、浮上水、飄洋過海、背井離鄉去建功立業、成名成家。過去有一種說法,叫做“在川是蟲,出川為龍”。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出川為龍、揚名天下的,確實大有人在,比如:司馬相如、揚雄、陳子昂、李白、蘇東坡、巴金、鄧小平、陳毅劉伯承等等。他們或是浪跡天涯、詩文傳世;或是異域求索、逐鹿中原;或是撥亂反正、扭轉乾坤;或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其中,不少人是歷經磨難、幾起幾落,特別是李白、蘇東坡、巴金、鄧小平,他們幾位偉人的經歷真箇是燦爛輝煌、豐富多彩、波瀾壯闊、大悲大喜,驚天地、泣鬼神。其實,不一定都是“出川為龍”,也可以“入川成龍”,比如:修都江堰的李冰是秦國人,建立蜀漢國的皇帝劉備是河北涿州人,諸葛亮是山東人,創立道教的張道陵是沛國豐邑人,在成都留下千古名篇的詩聖杜甫是河南人、南宋詩人陸游是浙江紹興人。這些外省人來到成都,喝了都江堰的水,受到了蜀中文化的薰陶,他們也就成為移民成都的成都人了。同時,他們也將帶來的中原文化融合到了蜀中文化里去,豐富、完善、發展了蜀文化。
當然,浮,也可能成為虛名浮利。對虛名浮利就應當看得淡一些。成都人認為大可不必爭名於朝、逐利於市。成都寶光寺有一幅對聯,上聯是: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如不了了之;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其實,這幅對聯說的意思,與諸葛亮的“淡泊明志,寧靜至遠”有異曲同工之妙
再說“沉”。沉,就是在下層、到基層,腳踏實地、活在底層、固守家園、安居樂業;不貪功名富貴、不求聞達天下,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平平安安度日。對成都人來說,沉,不是沉淪、沉迷、沉寂、沉悶;而是沉穩、沉著、沉靜、沉毅。因為成都古老富庶、物產豐盈、文化久遠、底蘊深厚,所以,生活在底層的成都人喜歡追求“四平”:平淡是真、平安是福、平靜是美、平和是順。平淡是真:成都人認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說的是平平常常的話,做的是平平常常的事,過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我們沒有明星那樣耀眼,偉人那樣輝煌,英雄那樣奪目,名人那樣燦爛。但是,我們的日子是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我們是觀眾,可以欣賞精彩演出;我們是聽眾,可以享受美妙音樂;我們是讀者,可以感悟千古風流;我們是行者,可以飽覽人世滄桑。總之,我們的生活不是虛無縹緲而是真實可靠的。輝煌落下歸平淡,平淡日子更踏實。有的時候真的是“高處不勝寒,民間更溫馨”。
平安是福:成都人認為,平安意味著和平安寧、健康快樂、幸福吉祥。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自古如此,永遠不變。生命是一個旅行的過程,從搖籃到墳墓,起點個個不同,終點人人一樣。重要的區別在於旅途的長短。途中有驚有險,災難有時在所難免。人的一生,未來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比如“9.11”事件,自以為生活在人間天堂的美國人,做夢也沒有想到會發生世界貿易大廈機毀人亡、夷為平地的慘禍。正如《紅樓夢》中詩云“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辛苦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相對與世界貿易大廈的冤魂,以及全世界每年死於非命——恐怖、戰爭、天災、空難、車禍、疾病、意外——的成千上萬的野鬼而言,平安活著的人,應該感到無比幸福。平安是最珍貴的,因為我們只有一個人生,而不可再生、不可重生、不可復生、不可永生。
平靜是美:在爆炸連天、戰火紛飛、屍橫遍野、社會動盪、盜賊橫行、經濟崩潰、饑寒交迫、民心浮躁、急功近利的狀態下,世道不平、人心難靜,就很難談得上美了。比如阿富汗、伊拉克、以色列、巴勒斯坦就是典型的例子。只有國家建設好了,社會才能穩定,人民才能安寧,生活才會美好。同樣,天下安定了、經濟繁榮了、百姓富裕了,個人才可能平靜;個人平靜了,你才有心情去品位藝術人生,感受“春風之和煦,夏蔭之清涼、秋葉之靜美,冬雪之晶瑩”;體會“音樂之動聽,書籍之賞心,繪畫之悅目,體育之激情”。
平和是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心平氣和,才能睦鄰友好;陰陽調和,才能風調雨順;音調協和,才能悅耳動聽;神與氣和,才能天人合一。家和萬事興、國和享太平、世界得安寧。二人世界也好,大千世界也好,講究“平和”二字,則會事事皆順。就個人而言,要想做到平和,首先自己心態要放平,無論什麼事都要想得開、看得透,“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春風得意時不要太驕傲,人生失意時也不要太悲觀。要做到寵辱不驚,禍福不論,平和處之,順其自然。
又說“自”和“安”。在成都人的眼裡,自,就是自強自立、自尊自重、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力更生、自我陶醉、自然和諧、自得其樂;而不是自慚形穢、自暴自棄、自我封閉、自高自大、自作聰明、自以為是、自我摧殘、自食其果。
安,就是安定團結、安分守己、安身立命、安危與共、安之若素、安居樂業、安土重遷、安步當車、安靜清閒、安神養心、安逸巴適;而不是家國不安、人心不安、坐立不安、心神不安、寢食不安……
無論是浮在上面,還是沉在下面,成都人都願意以自得其樂的心態去安身立命。特別是那些生活在最底層的成都老百姓,雖然度日艱辛,忍辱負重,但是在困境中除了默默承受外,仍然樂天知命、詼諧幽默。他們認為,有其悲觀失望、怨天尤人、惹是生非,不如安分守己、苦中尋樂、自我安慰,勞作之後去“吃點兒麻辣燙,打點兒小麻將,看點兒Y錄象,上街逛一逛,腳桿燙一燙,OK唱一唱。”也是一種消遣。消遣之後,再圖發展,相信生活總會慢慢好起來的。這樣的樂觀情緒、平和心態、陽光思維,的確是成都人文化性格中難能可貴的東西。
最能夠體現成都人文化性格特徵的地方,除了上面談到的外,還有以下幾點:
茶館。世界上成都人最早開始種茶、制茶、泡茶、喝茶,品茶、飲茶、聽茶、談茶。千年以來,成都的茶館長盛不衰。成千上萬的各式各類茶館、茶樓、茶鋪、茶攤、茶園、茶座、茶棚,遍布城鄉的大街小巷、商場酒樓、花木園林、山村農家、高樓大廈、水岸湖邊。士農工商、文人墨客、販夫走卒、三教九流、軍民人等,都喜歡上茶館坐茶館泡茶館、當茶客看客麻客,說茶經、談生意、看書報、打麻將、洗腳板、做保健、喝小酒、擺龍門陣。成都茶館真箇是環境隨意、各取所需、鬧中有靜、休閒養神、雅俗共賞、娛樂玩耍的好去處。
餐館。世界上最好吃的人是成都人。川菜是中國四大名菜之一,地方特色十分鮮明,成都菜是其代表。特點是加工精細,調味多變,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花色品種多達4000餘種。特別是成都小吃、鴛鴦火鍋,遍布大街小巷,香飄千里,實在誘人。川酒,天下美酒出四川,五糧液、劍南春、水井坊、瀘州老窖、郎酒、全興、沱牌享譽中國,回味悠長。有好菜好酒享受,好吃好耍的成都人簡直活得太巴適(滋潤)了。
農家樂。成都平原的農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搞旅遊,用花木、花卉、園林、盆景、根雕、奇石、水果、香茶、書報、棋牌、清新、陽光、鮮活、悠閒等東西吸引城裡人假日來度假。城裡人也很喜歡到鄉村野外去透透氣、散散心、解解乏、養養神。所以,出太陽的時候,農家樂的生意奇好。
送仙橋。這是成都最大的古玩市場,也是成都人最喜歡的去處。在這裡,珠寶玉器、文房四寶、金石字畫、古舊書籍、古今家具、編織藝術、手繡蠟染、紫砂奇石、烏木根雕,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這裡展示的,不僅僅是美輪美奐令人叫絕的藝術品,還有成都厚重的歷史、灑脫的風格、悠閒的情懷、樸野的趣味、儒雅的氣質。
金沙遺址。這裡是成都三千多年前古蜀文明的集中體現,是成都文化最輝煌的展示。2001年2月8日發現的金沙遺址,已被譽為“21世紀中國目前最為重要的考古發現”。出土的2000多件珍貴文物,包括玉器、金器、青銅器、石器、象牙、龜甲等,構成了古蜀文明豐富多彩、精美絕倫的立體畫卷。它是成都城市文明的源頭,也是成都人聰明智慧和文化性格形成的根脈。特別是其中出土的“太陽神鳥”金箔,充分展現了成都人與時俱進、渴望飛揚的文化性格。金沙遺址的確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的。
金聖歎說,“成都是一座離開了更想來的城市。”金聖歎是清代的大才子,他曾經到成都來遊覽過,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返回家鄉長洲後寫了一首思念成都的詩,叫做《病中無端極思成都憶得舊作錄出自吟》。原詩是這樣說的:“卜肆垂簾新雨霽,酒壚眠客亂花飛。餘生得至成都去,肯為妻兒一灑衣。”
閒話少說,書歸正傳。成都人的文化性格,歸納起來可以這樣說:喜為人先,意思是成都人創業富有激情、事業充滿幹勁,也就是會工作;樂容天下,意思是成都人胸懷寬廣博大、秉性熱情友善,也就是會做人;進退自如,意思是成都人善於求實開拓、敢於委曲求全,也就是會處世;浮沉自安,意思是成都人既能與時俱進,又能四平八穩,也就是會生活。
泉子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成都人,說了那么多成都和成都人的亮點,確實有“王婆賣瓜”之嫌。不過,普天之下,“誰不說咱家鄉好”,似乎是凡人之通病。因此,以上閒話只能算是:成都“小吃”,精神會餐;麻辣鮮香,僅供醒腦;茶餘飯後,聊作談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