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縣西狹頌

成縣西狹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東漢建寧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刻。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亦稱《李翕頌》、《黃龍碑》。在甘肅成縣天井山。東漢建寧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刻。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西狹頌》與陝西漢中的《石門頌》、略陽的《郙閣頌》同列為漢代書法“三頌”。碑帖是碑刻的拓片,現在保留下來的漢代碑刻原石寥寥無幾,鳳毛麟角,而《西狹頌》就是其中之一,是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它刻在一塊崖體凹進,表面平整的石壁上,寬340厘米,高220厘米,上有“惠安西表”四字篆額,正文陰刻20行,385字。每字約4厘米見方。縱觀全篇,漢代隸書真跡清晰可辨。碑文除記述東漢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和屢任地方行政長官之卓越政績,主要頌揚了他率領民眾開通西狹道路、為民造福之德政。碑文描繪了西狹山路的險阻,敘述了李翕由感嘆而下令有關官吏奮力修路,鑿崖清障,削高墊低,截彎取直,終於開通新路,行人歡騰,歌頌功德等等。

西狹飛瀑
西狹飛瀑西狹飛瀑
《西狹頌》碑文的右側刻著正文右側刻有黃龍、嘉禾、白鹿、木連理和承露人之圖象,稱為“邑池五瑞圖”,象徵李翕主政其間政通人和,五穀豐登,民樂其居,是對碑文的形象補充,二者聯繫起來看,圖文相應,虛實相生,是東漢摩崖石刻藝術中圖文並茂的佳篇奇構,當地人把它們合稱為《黃龍碑》。在題名中有“仇靖字漢德書文”,故認為撰文、書丹均為仇靖一人所為。碑刻周圍還有宋代元符、乾道、淳熙年和清代光緒以及民國年間一些名人仿古題刻。刻在懸崖右側的“東漢摩崖石刻西狹頌”9個大字,是當代著名國畫大師李可染題寫的。碑上陽刻小字題名12行,142字,與正文書法風格相同,皆系當時成縣人仇靖所撰刻。仇靖字漢德,是地位很低的官府小吏,即便是這樣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吏,卻有如此的蓋世之筆,可稱得上是優秀的文學家、書法家。
《西峽頌》摩崖的另一珍貴之處在於它保存完好。楊守敬在《平碑記》中說“方整雄偉,首尾無一缺失,猶可保重”。漢隸書法“三頌”中最為完整,風采依舊,主要是因為碑體凹進崖壁幾米深,上凸下凹,即不被日曬,又避免雨淋。碑刻位於半崖,曾被藤蘿遮蔽,一般人很難接近,後來還是被樵夫所發現,舉世聞名的《西峽頌》才重新呈現在世人面前。

《西峽頌》碑刻字型清晰,簡潔古質,結構美觀,刀法有力,是書法藝術的瑰寶。碑文和書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臨摹鑑賞價值,在國內及日本等國掀起了《西峽頌》研究熱。它在我國金石學、文化史、書法史和交通史上均占有重要位置,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享譽海內外,2001年6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