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列大托菌

成列大托菌是一種真菌,菌體外形稍似水螅狀,呈各種形狀的“S”形扭曲,子層托頂著生繁茂的不育附屬枝,主要分布在中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蘇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成列大托菌
  • 拉丁學名: Zodiomyces subseriatus
  • :細菌界
  • 分布區域:中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蘇丹 
  • 定 名 人:Thaxter 
基本信息,形態描述,寄主,

基本信息

拉 丁 名 Zodiomyces subseriatus
名 成列大托菌
定 名 人 Thaxter
參考文獻 Mem.Amer.Acad.Arts Sci.16:331,1931.Sugiyama,Trans.Mycol.Soc.Japan 22:317,1981.Shen et al.,Res.Appl.Entomogenous Fungi China 4:258,1997.
成列大托菌 - 采 集 地中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蘇丹

形態描述

菌體外形稍似水狀,呈各種形狀的“S”形扭曲,除足細胞近紅褐色至黑褐色外,其他部分近淡黃色或近無色透明,
成列大托菌
自足細胞至最頂附屬枝末端,長733.9~941.4μm,最寬處(子層托頂)143.3~337.6μm,足細胞較大,明顯,近平扁,形狀不規則,14.5~16.6×26.6~29.6μm。子層托由多細胞組成,粗大,上端寬,自上向下端逐漸變窄,呈近喇叭狀,最細處寬僅達31.0μm,自下向上由近55~63層細胞組成,其中基部3~8層為單細胞層,其細胞近平扁,最頂細胞較大,7.2~12.9×38.8~68.4μm,自上向下細胞逐漸變小,基細胞9.2~12.1×31.5~42.5μm;自3~8層細胞起,為多細胞層,自3~8層至17~20層的細胞大多數長、寬近相等,近卵圓形,各由4~10個細胞組成,各細胞大小不等,5.5~16.6×3.7~18.5μm;自17~20層至42~48層的細胞大多數長比寬略大,近長方形或扁長的圓形,細胞大小不,9.2~18.5×3.7~9.2μm,各層細胞中,偶爾個別細胞自中間再經一次縱分裂,其基細胞層寬46.0~72.1μm,由7~10個細胞組成,自下向上,細胞層逐漸變,其頂層寬125.8~145.7μm,由24~25個細胞組成;自42~48至55~63層的細胞變小,近圓形,各細胞大小不,1.8~7.4×1.8~5.5μm,其細胞呈不規則排列;在子層托近基部第11~17至14~21層處一側外呈囊狀突起,157.4~307.9×54.6~169.2μm,中間最寬,末端近,由許多近卵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細胞組成,各細胞大小不等,1.8~14.8×1.8~9.2μm,呈不規則排列;偶爾在對應的另一側也具一較小的囊狀突起,119.6×32.4μm。子層托頂著生繁茂的不育屬枝,不育附屬枝細長,稍微呈扭曲狀,由多個細長的細胞單列組成,最長的可達242.5μm,粗1.2~3.6μm。子囊多個,著生於子層托頂,在無育附屬枝中間,子囊殼未成熟時近對稱,棍棒狀,成熟後在近頂處向頂逐漸收窄,變尖,並向一側彎曲,似角狀,整個子殼呈不對稱,長66.4μm,最寬處為13.2μm,子囊殼近2/3處,著生4條大小、長短近相等的附屬枝,附枝細長,單細胞,55.3~62.0×2.2~4.4μm,其附屬枝近直或稍彎曲,呈近扇形排列。雄器及子囊殼柄部分未觀察到。

寄主

寄生於錨突麗陽牙甲Helochares anchoralis Sharp(鞘翅目Coleoptera,Hydrophilidae)的胸和腹部上。雲南景洪,1985.Ⅶ.16,葉東海,HMIGD 60811-1,60811-2,60811-3,60811-4。本種的模式產地在我國的福建廈門,其寄主屬未確定。另外,我國台灣省也有本種的報導(Sugiyama 1981),其寄主與雲南景洪的相同。
成列大托菌 - 討 論本種與大托菌Zodiomyces vorticellarius Thaxter(1891,1896)較近似,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本種的子層托近基部的囊狀突起大多數隻一個,在一側著生,並且離足細胞較遠(在子層托第11~17至14~21層細胞處);後者子層托的囊狀突起均為2個,在兩側對生,較前者靠近足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