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鐘城

懸鐘城

懸鐘城位於福建省詔安縣梅嶺南門一帶的詔安灣西岸。處於南海與東海交匯的突出部,地勢險要。始建於明隆慶六年(1572)。嘉靖末年,抗倭明將戚繼光在此屯兵,並擊敗了倭寇。清順治十八年(1661)因遷界而廢,康熙年間再度重修。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華僑捐資重修了西門的部分城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懸鐘城
  • 地點:福建省詔安縣梅嶺南門
  • 時間:明隆慶六年
  • 周長:1800米
簡介,歷史,

簡介

懸鐘城依山勢砌條石築成,周長1800米、垣面寬3至3·5米、高6米,女牆861垛,窩鋪15座。東西南北四門上各有城樓,東、西兩門阻海,北門通路,南門塞之。

歷史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陷城,隆慶六年(1572年)重修,並增月城3座、垛子60個、窩鋪10座。嘉靖末年戚繼光曾屯兵於此,抗倭獲捷。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遷界,城廢,康熙五十八年(1717年)重修。1989年華僑捐資重修了西門的部分城牆。
現東、西、南三門和部分城牆依然保持完整。城內有明建關帝廟、36處果老山摩崖題刻,城外有望洋台、古煙墩遺址等文物。
懸鐘城
懸鐘城內至今生息著不少人家。他們應該是當年守衛海防官宦的後裔。先輩的故事已遠去,只有從果老山上數十處或嚴整或奔放的石刻,依稀能捕捉到當年守邊衛士思想的靈光。
距離懸鐘城不到兩公里處,有天然巨石如鏡台般巍然屹立在海濱:其中一塊高大豎聳如屏,其餘石塊接連橫置其下如平台,寬可容納數十人。巨石上鐫刻著氣勢磅礴的三個大字:望洋台,每個字約有1.5米見方,筆力雄渾。它出自明代福建布政司右參政蔡潮之手。蔡潮於明嘉靖年間分巡沿海郡縣,漳州境內處處可見他的題刻。登臨其上,果見海天一色,波濤滾滾湧來,令人不由生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懸鐘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