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鈴木屬

懸鈴木屬

懸鈴木屬(學名:Platanus)是懸鈴木科中現存的唯一屬,主要分布於歐洲東南部、印度和美洲,最常見的為二球懸鈴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懸鈴木屬
  • 拉丁學名:Platanus Linn.
  • 二名法:Platanu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懸鈴木科
  • :懸鈴木屬
  • 分布區域:歐洲東南部、印度和美洲
形態特徵,代表植物,檢索表,繁育技術,

形態特徵

屬的特徵與科的特徵相同。
落葉喬木,枝葉被樹枝狀及星狀絨毛,樹皮蒼白色,薄片狀剝落,表面平滑;側芽卵圓形,先端稍尖,有單獨一塊鱗片包著,包藏於膨大葉柄的基部,不具頂芽。葉互生,大形單葉,有長柄,具掌狀脈,掌狀分裂,偶有羽狀脈而全緣,具短柄,邊緣有裂片狀粗齒;托葉明顯,邊緣開張,基部鞘狀,早落。花單性,雌雄同株,排成緊密球形的頭狀花序,雌雄花序同形,生於不同的花枝上,雄花頭狀花序無苞片,雌花頭狀花序有苞片;萼片3-8,三角形,有短柔毛;花瓣與萼片同數,倒披針形;雄花有雄蕊3-8個,花絲短,藥隔頂端增大成圓盾狀鱗片;雌花有3-8個離生心皮,子房長卵形,1室,有1-2個垂生胚珠,花柱伸長,突出頭狀花序外,柱頭位於內面。果為聚合果,由多數狹長倒錐形的小堅果組成,基部圍以長毛,每個堅果有種子1個;種子線形,胚乳薄,胚有不等形的線形子葉。

代表植物

Platanus acerifolia Willd.
落葉大喬木,高30餘米,樹皮光滑,大片塊狀脫落;嫩枝密生灰黃色絨毛;老枝禿淨,紅褐色。葉闊卵形,寬12-25厘米,長10-24厘米,上下兩面嫩時有灰黃色毛被,下面的毛被更厚而密,以後變禿淨,僅在背脈腋內有毛;基部截形或微心形,上部掌狀5裂,有時7裂或3裂;中央裂片闊三角形,寬度與長度約相等;裂片全緣或有1-2個粗大鋸齒;掌狀脈3條,稀為5條,常離基部數毫米,或為基出;葉柄長3-10厘米,密生黃褐色毛被;托葉中等大,長約1-1.5厘米,基部鞘狀,上部開裂。花通常4數。雄花的萼片卵形,被毛;花瓣矩圓形,長為萼片的2倍;雄蕊比花瓣長,盾形藥隔有毛。果枝有頭狀果序1-2個,稀為3個,常下垂;頭狀果序直徑約2.5厘米,宿存花柱長2-3毫米,刺狀,堅果之間無突出的絨毛,或有極短的毛。
本種是三球懸鈴木 P. orientalis 與一球懸鈴木 P. occidentalis 的雜交種,久經栽培,我國東北、華中及華南均有引種。
Platanus occidentalis L.
落葉大喬木,高40餘米;樹皮有淺溝,呈小塊狀剝落;嫩枝有黃褐色絨毛被。葉大、闊卵形,通常3淺裂,稀為5淺裂,寬10-22厘米,長度比寬度略小;基部截形,闊心形,或稍呈楔形;裂片短三角形,寬度遠較長度為大,邊緣有數個粗大鋸齒;上下兩面初時被灰黃色絨毛,不久脫落,上面禿淨,下面僅在脈上有毛,掌狀脈3條,離基約1厘米;葉柄長4-7厘米,密被絨毛;托葉較大,長約2-3厘米,基部鞘狀,上部擴大呈喇叭形,早落。花通常4-6數,單性,聚成圓球形頭狀花序。雄花的萼片及花瓣均短小,花絲極短,花葯伸長,盾狀藥隔無毛。雌花基部有長絨毛;萼片短小;花瓣比萼片長4-5倍;心皮4-6個,花柱伸長,比花瓣為長。頭狀果序圓球形,單生稀為2個,直徑約3厘米,宿存花柱極短;小堅果先端鈍,基部的絨毛長為堅果之半,不突出頭狀果序外。
原產北美洲,現廣泛被引種,我國北部及中部。
有栽培作行道樹及觀賞用。
Platanus orientalis L.
落葉大喬木,高達30米,樹皮薄片狀脫落;嫩枝被黃褐色絨毛,老枝禿淨,乾後紅褐色,有細小皮孔。葉大,輪廓闊卵形,寬9-18厘米,長8-16厘米,基部淺三角狀心形,或近於平截,上部掌狀5-7裂,稀為3裂,中央裂片深裂過半,長7-9厘米,寬4-6厘米,兩側裂片稍短,邊緣有少數裂片狀粗齒,上下兩面初時被灰黃色毛被,以後脫落,僅在背脈上有毛,掌狀脈5條或3條,從基部發出;葉柄長3-8厘米,圓柱形,被絨毛,基部膨大;托葉小,短於1厘米,基部鞘狀。花4數;雄性球狀花序無柄,基部有長絨毛,萼片短小,雄蕊遠比花瓣為長,花絲極短,花葯伸長,頂端盾片稍擴大;雌性球狀花序常有柄,萼片被毛,花瓣倒披針形,心皮4個,花柱伸長,先端捲曲。果枝長10-15厘米,有圓球形頭狀果序3-5個,稀為2個;頭狀果序直徑2-2.5厘米,宿存花柱突出呈刺狀,長3-4毫米,小堅果之間有黃色絨毛,突出頭狀果序外。
原產歐洲東南部及亞洲西部,久經栽培,據記載我國晉代即已引種。今陝西戶縣存有古樹,叫祛汗樹或鳩摩羅什樹。

檢索表

1果枝有球狀果序3個以上,葉深裂,中央裂片長度大於寬度,托葉小於1厘米,花4數,堅果之間有突出的絨毛。三球懸鈴木
1果枝有球狀果序1-2個,稀3個,葉深裂或淺裂,具離基三出脈,托葉長於1厘米,花4-6數,堅果之間的毛不突出。(2)
2托葉長約1.5厘米,葉5-7掌狀深裂,花4數,果序常為2,稀1或3個。二球懸鈴木
2托葉長於2厘米,喇叭形,葉多為3淺裂,花4-6數,果序常單生,稀2個。一球懸鈴木

繁育技術

懸鈴木的繁育通常採用插條和播種育苗兩種形式。1、插條育苗:落葉後及早采條,選取10a生母樹林發育粗壯的1a生萌芽枝。采條後隨即在庇蔭無風處截成插穗,長15~20cm,上端藉口直徑1~2.5cm,有3個芽,上端剪口在芽上約0.5cm處,剪口略斜或平口;下端剪口在芽以下1cm左右,剪成平口或斜口。苗圃地要求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熟土層深厚,肥沃濕潤;切忌積水,否則生根不良。深耕30~45cm,施足基肥。扦插行距30~40cm,株距20~30cm,一般直插,也有斜插的,上端的芽應朝南,有利生長,便於管理。2、播種育苗:每kg頭狀果序(俗稱果球)約有120個,每個果球約有小堅果800~1000粒,千粒重4.9g,每kg小堅果約20萬粒,發芽率10%~20%。①種實處理:12月間采果球攤曬後貯藏,到播種時捶碎,播種前將小堅果進行低溫沙藏20~30d,可促使發芽迅速整齊。約播種15kg/667m2。②整地施肥:苗床寬1.3m左右,床面施肥2.5~5kg/m2。③在蔭雨天3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最好,3~5d即可發芽。④及時搭棚遮蔭,當幼苗具有4片葉子時即可拆除蔭棚。苗高10cm時可開始追肥,每隔10~15d施一次。
苗圃內的修剪方法及技巧
  在苗圃中整形修剪必須在苗木合理的間距下方可進行。當年株高達到2.5~3.5米時,待秋後或初春按“隔行去行,隔株去株,留大去小,保強去弱”的原則定苗,使留苗行距達到1.2x1.2米。第二年繼續生長,冬季定乾,在對高3.5~4.0米處去梢,將分枝點以下主幹上的側枝剪去。第三年待苗木萌芽後,選留3~5個分支點附近分布均勻、與主幹成45°左右夾角、生長粗壯的枝條作為主枝,其餘分批剪去。冬季主枝留50~80厘米短截,剪口芽留在側面,儘量使其處於同一水平面上,翌春萌發後各選留2個3級側枝斜向生長,形成“3股6杈12枝”的造型,經以上3至4年培育的大苗胸徑在7至8厘米以上,已初具杯狀冠型,符合行道樹標準,即可出圃。
  
植載後修剪的方法及技巧
  林狀行道樹栽植後,4~5年內應繼續修剪,方法與苗期相同,直至樹冠具備4~5級側枝時為止。以後每年休眠期對當年生枝條短截,保留15~20厘米,稱小回頭,使萌條位置逐年提高,當枝條頂端將觸及線路時,應回縮降低高度,稱大回頭。大小回頭交替進行,使樹冠維持在一定高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