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螞蟻效應

懶螞蟻效應

懶螞蟻效應是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對三個分別由30隻螞蟻組成的黑蟻群的活動觀察。結果發現。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尋找、搬運食物、少數螞蟻卻整日無所事事、東張西望,人們把這少數螞蟻叫做“懶螞蟻”。 有趣的是,當生物學家在這些“懶螞蟻”身上做上標記,並且斷絕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表現得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們則“挺身而出”,帶領眾螞蟻向它們早已偵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轉移。原來“懶螞蟻”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察”和“研究”上了。它們能觀察到組織的薄弱之處,同時保持對新的食物的探索狀態,從而保證群體不斷得到新的食物來源。在蟻群和企業中,“懶螞蟻”很重要,此現象被稱為“懶螞蟻效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懶螞蟻效應
  • 外文名:Lazy ant effect
  • 適用領域:企業管理 市場研究
  • 特徵:能夠為集體尋找一些重要線索
套用法則,套用研究,界定人才,員工招聘,延伸閱讀,懶螞蟻人,啟示,案例,

套用法則

20%的“懶螞蟻”指導80%的勤勞螞蟻,難道動物界也遵循著效率法則?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如果已經站到了“懶螞蟻”的位置上,那不妨定下心來,好好“偷懶”。埋頭苦幹不如遊手好閒! 很多人都讀過有名的勵志寓言:蘇格蘭王子布魯斯帶領軍隊抗擊外國侵略者,一連打了7次都失敗了,他幾乎失去了信心。後來,他看到一隻蜘蛛在結網,結了7次都沒成功,但是仍然堅持結了第8次,終於成功了。他被這種精神感動,再一次組織抵抗,終於取得了勝利。寓言中的另一位“勞動模範”是螞蟻,它們往往代表了勤奮工作、任勞任怨,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日本北海道大學農學研究生院的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對三個分別由30隻螞蟻組成的日本黑蟻群的活動進行了觀察。結果他們發現,大約80%的螞蟻從事某種工作,例如清理蟻穴垃圾或收集食物,很少停下來休息,但其他工蟻則整日無所事事,幾乎不參加任何工作。人們把它們叫做“懶螞蟻”。一般情況下,要表揚持之以恆、堅忍不拔的蜘蛛精神,批評不勞而獲、遊手好閒的懶惰螞蟻。可有趣的情況發生了,生物學家在這些“懶螞蟻”身上做了標記,並且斷絕了螞蟻的食物來源,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則“挺身而出”,帶領眾夥伴向它早已偵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轉移。生物學家又把“懶螞蟻”全部抓走放在一起,結果其中80%的“懶螞蟻”變成了勤勞螞蟻,仍然有20%的螞蟻“懶惰”依舊,它們原來所在蟻群中的所有螞蟻都停止了工作,亂作一團,直到把那些“懶螞蟻”放回去後,整個蟻群才恢復繁忙有序的工作。20:80,這不就是帕累托80/20的效率法則嗎?80%的螞蟻都很勤奮,忙忙碌碌,任勞任怨,但它們離不開20%的“懶螞蟻”。
懶螞蟻效應的研究懶螞蟻效應的研究
“懶螞蟻”總能看到組織的薄弱之處,擁有讓螞蟻群在困難時刻仍然存活的本領,可以避免把全部蟻力投入到搬運食物的勞作中,總是可以保持對新的食物的探索狀態,從而可以保證群體不斷得到新的食物。勤與懶相輔相成,勤有勤的原則,懶有懶的道理,懶未必不是一種生存的智慧。反過來想想那隻勤勞的蜘蛛,網為什麼會經常破呢?也許,它根本就選錯了地方,比如找了個風口來織網,網自然很容易就破。它為什麼不能換一個地方,非得一遍又遍地修網呢?只能說明它沒有能跳出狹窄的視野,找到問題的關鍵。有句話叫“會者不忙,忙者不會”。凡是像那隻忙碌的蜘蛛一樣,在企業里忙得昏頭昏腦的老闆,一定是一個不懂管理的老闆。如果一個管理者不懂得管理,他就永遠不會發現問題的關鍵,可能會一次次延續錯誤的方法,這樣的企業難以成功。經常和生產一線車間班組的幹部職工交流思想,發現在一些幹部職工中存在這樣的一種較為普遍的認識,很值得思索。就是有一些幹部職工對企業中不直接參與安全生產的人員的貢獻存在一定偏見,認為這部分人很少能對企業的發展做出實質性付出,甚至在添亂和浪費企業有限的發展資源。 如何才能客觀而形象簡潔的分析存在於幹部職工中的這種認識,消除誤區,揭示問題,並加以合理評判引導。
在鐵路那樣一個具有獨特社會經濟地位和管理文化淵源,並龐大繁重運作的企業中,要實現企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基層站段必須減少形式主義虛無主義對具體生產經營管理的干擾,信任“懶螞蟻”的創造力和特殊貢獻力量,給“懶螞蟻”群體真正發揮個人價值提供有力支持。當然,還需要保持“懶螞蟻”群體的合理數量,不能使“懶螞蟻”太多,影響管理效率,並要科學調整企業組織內部“濫竽充數”的“懶螞蟻”,集中整治管理臃腫、人浮於事、運作緩慢、效率低下等一些長期累積的問題,盡力最佳化管理環境。生物學家經研究發現,蟻群中,大部分螞蟻很勤勞,尋找、搬運食物爭先恐後,少數螞蟻卻東張西望不幹活。但是,當食物來源斷絕或蟻窩被破壞時,那些勤快的螞蟻一籌莫展,“懶螞蟻”則“挺身而出”,帶領蟻群向它早已偵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轉移,挽救整個蟻群。懶螞蟻效應給我們這樣的啟示:一個組織中分工要合理,如同戰場上,需要有人馳騁沙場,也需要有人運籌帷幄,千萬不能因為追逐短期利潤而忽視那些“懶螞蟻”的作用。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鄭學益在闡述市場行銷理念時,以“懶螞蟻效應”做類比時說:“相對而言,蟻群中的懶螞蟻更重要,在企業中注意觀察市場、研發市場、把握市場的人更重要。“懶螞蟻效應”和企業用人觀生物學家研究發現,成群的螞蟻中,大部分螞蟻很勤勞,尋找、搬運食物爭先恐後,少數螞蟻卻“東張西望”不幹活。當食物來源斷絕或蟻窩被破壞時,那些勤快的螞蟻一籌莫展。“懶螞蟻”則“挺身而出”,帶領眾夥伴向它早已偵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轉移,這就是所謂的“懶螞蟻效應”。這些“懶螞蟻”不被雜務纏身而長於辨別方向和指揮前進,能想大事、想全局、想未來。縱觀我市的企業,紮實幹事的實幹型人才很多,但是,能夠獨當一面,以創新思維開拓市場的人才卻太少。
懶螞蟻效應書籍懶螞蟻效應書籍
就花炮行業來說,重生產規模擴張,輕市場行銷的格局一直沒有得到很大的扭轉。精通外語、諳熟國際外貿規則的人才少之又少。特別是一些中小花炮生產企業,由於工於生產的“勤螞蟻”多,但精於把握市場的“懶螞蟻”少,一般產品都通過香港的煙花公司貼上他們的標籤轉運到國外市場,這樣就造成了絕大部分的利潤被貼牌公司占有,大量“勤螞蟻”所創造的價值沒有被自己所擁有,而是被他人瓜分。再如農業產業,由於缺乏龍頭產品加工企業的帶動,缺乏跑市場、找市場,擅長應對市場變化的“懶螞蟻”,糧、豬、水果、蔬菜、水產品等主要農產品加工水平不高,產經銷互相脫節的矛盾突出,貿工農利益結合不緊密,甚至處於利益分割狀態,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弱。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鄭學益在闡述市場行銷理念時就以上述現象作類比,相對而言,在注重核心競爭力的今天,企業中注意觀察市場、研究市場、把握市場的人更重要,企業呼喚“懶螞蟻”的身影。

套用研究

界定人才

在人才的選用和配置中,需要分清人才的類型和特點,加以合理運用,使他們正確定位,不斷認識和提高自我。在企業中,哪些員工是屬於“懶螞蟻”式員工?美國康奈爾大學的Scott A.Snell教授在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戰略人力資源管理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對人才進行分層分類,根據人力資本的價值性和特殊性將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分為核心人才、獨特人才、通用型人才和輔助型人才四類。在四類人才中,只有核心人才是形成企業核心能力的關鍵要素企業要長遠發展,必須善於選用“懶螞蟻”式的研發人才、市場行銷人才和決策人才。“懶螞蟻效應”對企業人才招聘的啟示(一)招聘要堅持最佳匹配。懶螞蟻效應給我們這樣的啟示:一個組織中分工要合理,人適其事,事得其人。這說明要根據崗位的需要來合理選人,擇優用人,尤其是對基層主管的年齡、文化、能力、性格等因素結構要進行最佳化配置,以充分發揮其最大的效能和作用。因此,招聘要堅持最佳匹配原則,實現企業的“人崗匹配”, 進而提升企業的業績和整體實力。真正有效的“人崗匹配”至少需要經歷:知崗、知人、匹配三步曲。知崗最基礎也是最重要工具就是工作分析。在企業管理和諮詢的實踐中,通過前面提到的“勝任素質”來知人,幫助企業實現最佳“人崗匹配”的有效工具。最後是知人善用,把人才放在適當的位置上。
懶螞蟻效應

員工招聘

素質是驅動一個人產生優秀工作績效的各種個性特徵的集合,包括知識、技能、個性與內驅力等。根據“懶螞蟻效應”現象,為了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企業必須招聘那些能夠幫助企業達成當期以及長期戰略意圖的具有高素質的人。基於此,企業傳統的“依據候選人的知識技能以及經驗背景”進行招聘甄選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力,同時吸引與開發“懶螞蟻”式員工的要求。企業採用傳統的招聘方式,儘管在招聘面試中設計種種問題,安排種種考核,但是成功卻似乎總是可望而不可及。與傳統的招聘甄選相比,基於素質模型的招聘甄選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基於素質模型的招聘甄選,除了採用既定的工作標準與技能要求對候選人進行評價之外,還要依據候選人具備的素質對其未來績效的指引作用來實施招聘甄選。這種基於素質的招聘甄選將企業的戰略、經營目標、工作與個人聯繫起來,在遵循有效的招聘甄選決策程式的同時,提高了招聘甄選的質量。同時,整個招聘甄選以企業戰略框架為基礎,也使那些對企業持續成功最為重要的人員及其素質得到了重視與強化。
企業實施基於素質的招聘大致可以遵循四個步驟:首先,確定企業的招聘甄選人員需求。招聘需求一般是依據企業的戰略性人才規劃,當企業現有崗位需要增加人員或增添了新的工作崗位時,當企業因調職、離職引起的人員重新安置,或者當企業因臨時項目或特殊任務帶來的人員需求等。第二步是定義待應聘人員所需的素質要求。在確定人員需求以後,企業要明確待招聘崗位的關鍵專業能力素質和通用能力素質要求,為特定職位界定能力素質要求等級,例如,某部門主管崗位的通用能力素質“激勵下屬”為1級,專業能力素質“會計核算業務能力”為指導級。第三步是選擇進行甄選和招聘的渠道。招聘渠道一般分為外部招聘和內部招聘兩類。外部主要是選擇合適的媒體或招募中介機構,內部招聘渠道主要是在企業內部發布職務空缺信息,實施內部員工競聘或工作崗位輪換等。最後,實施招聘甑選。在具體實施招聘甄選的過程中,通常採用的是“行為面試”的方法。行為面試法是通過一系列問題如“這件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您當時是怎樣思考的?”“為此您採取了什麼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等等,收集候選人在代表性事件中的具體行為和心理活動的詳細信息。基於候選人對以往工作事件的描述及面試人的提問和追問,運用素質模型來評價應聘人員在以往工作中表現的素質,並以此推測其在今後工作中的行為表現。

延伸閱讀

懶螞蟻人

懶螞蟻並不一定非要定義為某一類人,它也可以是指某種特質。企業內部不是一定要把員工分為勤勞螞蟻和懶螞蟻兩種類型,互相干著不同的活。懶螞蟻可以是指能夠著眼大局,能夠時刻敏銳的觀察市場,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為企業或本部門指明方向的這種勤于思考的特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其實人人都應該成為懶螞蟻。管理人員平時大多數都會陷入事務性的繁忙之中,忙著上傳下達,忙著打電話發Email,忙著完成KPI指標,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近視眼”-只著眼於眼前具體事務,而忽略了整個外部環境的變化。因此作為一名管理人員,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一定要拿出一定的精力用來觀察和思考方向性的東西。而且職務越高,就要更多的做一些決策性的東西,這樣就需要具備更多的懶螞蟻的特質。每一位優秀和卓越的領導者都是一隻懶螞蟻,萬科董事長一年中幾乎有三分之一在登山、跳傘、玩極限運動,SOHO董事長潘石屹也是一個“不務正業”的懶螞蟻,整天忙著玩微博,但這都不妨礙他們有了更多的機會遠離戰場,從而以一種更高的角度來審視戰場。正如經常和王石一起登山的企業家羅紅所說,“野外探險給了我最好的思考時間和思考空間”。

啟示

勤與懶相輔相成,“懶”未必不是一種生存的智慧。懶於雜務,才能勤于思考。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果所有的人都很忙碌,沒有人能靜下心來思考、觀察市場環境和內部經營狀況,就永遠不能跳出狹窄的視野,找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看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並作出一個長遠的戰略規劃。

案例

以自主研發為核心競爭力的“奇瑞”牌汽車近幾年在業界嶄露頭角,而“奇瑞”最初的研發班底就是別的公司淘汰下來的“懶螞蟻”——10多個因原公司打算撤銷技術中心而集體跳槽的工程師。當時,一些汽車公司熱衷於為跨國汽車品牌做加工裝配以獲得短期利潤,技術人員這些看著好像不幹活的“懶螞蟻”就不受重視甚至被淘汰。而市場卻再一次證明,企業要長遠發展,必須重視“懶螞蟻”,培養“懶螞蟻”,奇瑞公司里就有200多個研發人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