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基礎含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應該”的本質就是取最大值或極大值。從價值論的角度,“應該”的本質就是從眾多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和價值行為中取其價值量或價值率的最大值或極大值。與“應該”相對應的詞是“是”。“是”的本質就是取任意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應該
  • 外文名:should;ought to;must;had better;be supposed to
  • 拼音:yīnggāi
  • 解釋:不該試圖逃避責任
“應該”的本質,是的兩種解釋,認識論與價值論的“是”的聯繫和區別,

“應該”的本質

“應該”的本質就是取最大值或極大值。從價值論的角度,“應該”的本質就是從眾多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和價值行為中取其價值量或價值率的最大值或極大值。與“應該”相對應的詞是“是”。“是”的本質就是取任意值。

是的兩種解釋

從認識論角度,“應該”就是從描述事物狀態與特徵的參量(或變數)的眾多數值中取其最大值或極大值,“是”就是從描述事物狀態與特徵的參量(或變數)的眾多數值中取其任意值。
從價值論角度,“應該”就是從描述事物的價值狀態與價值特徵的眾多數值中取其最大值或極大值,“是”就是從描述事物價值狀態與價值特徵的參量(或變數)的眾多數值中取其任意值。由於價值量與價值率是事物所有價值參量中最為重要的價值參量,因此“應該”的本質就是從眾多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和價值行為中取其價值量或價值率的最大值,“是”的本質就是從眾多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和價值行為中取其價值量或價值率的任意值。

認識論與價值論的“是”的聯繫和區別

其聯繫主要表現在:認識論的“是”所描述的狀態與特性通常是單值的、確定性的和清晰性的,而價值論的“是” 所描述的狀態與特性往往是多值性的、機率性的、模糊性的。
其區別主要表現在:由於任何事物對於人的價值量大小或價值率大小取決於眾多變數,即取決於事物本身(即客體)的品質特性,又取決於主體的品質特性,還取決於環境(即介體)的品質特性,而主體、客體與介體的品質特性又取決於眾多的變數因素,因此,認識論的“是”是價值論的“是”的函式。
應該 yīnggāi
[should;ought to;must;had better;be supposed to] 表示情理必然必須如此。
該試圖逃避責任。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三折:“這搭兒里問甚好共歹,也是我年月日時衰,應該。” 清 李漁 《巧團圓·爭繼》:“此來不為別事,只因老舅沒有公郎,應該是外甥承繼,故此選了吉日,把小兒送上門來。” 洪深 《五奎橋》:“快去喊他來。他種的田也在橋東面,應該有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