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的熱帶

憂鬱的熱帶

《憂鬱的熱帶》是2005年06月01日三聯書店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

基本介紹

  • 作者: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法)
  • 譯者:王志明
  • ISBN:9787108020987
  • 頁數:575
  • 定價:29.8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05-06-01
  • 裝幀:平裝
圖書簡介,基本信息,版本一,版本二,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社會影響,作者簡介,

圖書簡介

作者在青壯年時期,曾親訪亞馬遜河流域與巴西高地森林。在叢林深處找到還原於最基本形態的人類社會。 《憂鬱的熱帶》即記載了他在卡都衛歐、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幾個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遠的思考歷程與生活體驗。

基本信息

版本一

譯者: 王志明
ISBN: 9787108020987
頁數: 575
定價: 29.8
出版社: 三聯書店
裝幀: 平裝
出版日期: 2005-06-01

版本二

作 者: (法)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 著
憂鬱的熱帶
出版時間: 2009-9-1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300110073
定價:¥45.00

內容簡介

版本一 作者在青壯年時期,曾親訪亞馬遜河流域與巴西高地森林。在叢林深處找到還原於最基本形態的人類社會。 《憂鬱的熱帶》即記載了他在卡都衛歐、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幾個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遠的思考歷程與生活體驗。本書最早出版於1955年,是一部對促進人類自我了解具有罕見貢獻的人類學、文學、人類思想傑作。 版本二 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法蘭西學院榮譽退休教授,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人類學家,法國結構主義人文學術思潮的主要創始人,以及五位“結構主義大師”之一。逝世於2009年。在素重人文科學理論的法國文化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兩大“民族思想英雄”之代表應為: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和結構主義人類學家列維一史特勞斯。“列維-史特勞斯文集”(下稱“文集”)中文版在作者將屆百歲高齡之際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遂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簡言之,“文集”的出版標誌著中法人又學術交流近年來的積極發展以及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所取得的一項重要學術成果,同時也顯示出中國在與世界學術接軌的實踐中又前進了一大步。關於作者學術思想的主旨和意義,各位譯者均在各書譯後記中作了介紹。在此,我擬略談列維史特勞斯學術思想在西方人文社會科學整體中所占據的位置及其對於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現代化發展所可能具有的意義。

圖書目錄

第一部 結束旅行
一 出發 二 船上 三 西印度群島 四 追尋權力
第二部 行腳小注
五 回顧 六 一個人類學家的成長 七 日落
第三部 新世界
八 鬱悶的赤道無風帶 九 瓜那巴拉灣 十 穿越回歸線 十一 聖保羅市
第四部 地球及其居民
十二 城與鄉 十三 前鋒地帶 十四 魔毯 十五 人群 十六 市場
第五部 卡都衛歐族
十七 帕拉那邦 十八 潘塔那勒沼澤區 十九 首府那力客
二十 一個土著社會及其生活風格
第六部 波洛洛族
二十一 黃金與鑽石 二十二 有美德的野蠻人 二十三 生者與死者
第七部 南比克瓦拉族
二十四 失去的世界 二十五 在塞爾陶 二十六 沿著電報線 二十七 家庭生活
二十八 一堂書寫課 二十九 男人、女人與酋長
第八部 吐比卡瓦希普族
三十 獨木舟之旅 三十一 魯濱孫 三十二 在森林之中 三十三 蟋蟀的村落
三十四 賈賓鳥的鬧劇 三十五 亞馬孫流域 三十六 謝林葛爾
第九部 歸返
三十七 奧古斯都封神記 三十八 一小杯朗姆酒 三十九 塔希拉遺址
四十 緬甸佛寺基榮之旅

社會影響

1955年10月,構思於戰前的《憂鬱的熱帶》正式出版,作品立即獲得成功,所有重要的評論家都長篇累牘地盛讚這本書,最熱情的褒揚來自龔古爾學院龔古爾獎的評審們對未能授予《憂鬱的熱帶》感到遺憾,只因為它不是小說。
《憂鬱的熱帶》成書於半個世紀前的1955年,列維-史特勞斯年輕時親訪亞馬遜河流域與巴西高地森林,在叢林深處幾個原始部落尋找最基本形態的人類社會並記錄了當地歷險,它名義上是一本人類學、社會學和結構學的專業“遊記”,但比一般意義上的文學名著還要優美,比一般的哲學思考還要深遠,因而全球聞名。此書目前在北京、上海、台灣和香港的書店至少可以找到5個不同的中文版本,磚塊一般沉厚。許多人初時把書捧上手是因為它的“旅行奇聞”,可是全書的第一句話“我討厭旅行,我憎恨探險家”卻意外地將人們吸引,不同膚色、語言的讀者自覺將之背誦,書中關於落日的描寫有一段長達4頁,這4頁以小說家的浪漫和畫家的熱忱描述了光和色、天和地,充滿傑出的文學魅力,不少人因為這“4頁日出”提問列維-史特勞斯:以您的文學天賦不用來寫小說豈不可惜。列維-史特勞斯自負地若無其事地答:如果我的文學天賦在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水平之下,還不如做人類學家為宜。
列維-史特勞斯長期對社會、文化的比較研究廣泛影響西方思想界,據說戴高樂就很喜歡《憂鬱的熱帶》,對這本“文學的”科學著作愛不釋手;美國的左派知識分子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前幾年還在自己的文章中反覆推薦,許多人竟然是看了桑塔格的文章後才去找列維-史特勞斯的書來讀。作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他研究的題目聽起來都艱澀複雜:無意識結構、超級理性主義、二元對立關係等等,他的書目如《結構人類學》、《當代圖騰制》、《原始思維》也不易懂,不過讀過的人都稱“趣味橫生”,比如中文譯本《神話學》四卷:“生和熟”、“蜜蜂和湮滅”、“餐桌禮儀的起源”、“裸人”,這些“科學著作”的讀者已經超出人類、社會、結構學專業的學生了。

作者簡介

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2009),法蘭西學院榮譽退休教授,法蘭西科學院院士,著名人類學家,法國結構主義人文學術思潮的主要創始人。他的結構主義思想受到了三方面的影響,一是心理學,二是哲學,三是馬克思主義。 1908年11月28日,克洛德·列維-史特勞斯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父親是旅居比利時的法國猶太畫家。後來列維—史特勞斯隨家定居巴黎,並在巴黎讀完中學與大學,直至獲取巴黎大學博士學位和大學教授職位。青年時代愛好哲學,並醉心於盧梭、弗洛伊德和馬克思的思想;嗣後致力於文化人類學研究達50餘年之久。20世紀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當地土著社會多年;40年代旅美期間鑽研英美人類學與結構語言學,陸續發表了大量研究成果;自1959年起任法蘭西學院教授迄今。他的學術影響波及人類學、語言學、哲學、歷史學等諸多領域。 在素重人文科學理論的法國文化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兩大“民族思想英雄”之代表應為: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結構主義人類學家列維-史特勞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