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業

慢就業

慢就業是指,一些大學生畢業後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暫時選擇遊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創業考察,慢慢考慮人生道路的現象。據統計,中國越來越多的“90後”年輕人告別傳統的“畢業就工作”模式成為“慢就業族”。

“慢就業”的大學生一般面臨的生活壓力不大,父母的觀念比較開明,不會因為孩子不工作而焦慮,而且會支持孩子進修、遊學、考察就業市場或者暫時放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慢就業
發展歷程,社會評論,調查問卷,

發展歷程

畢業即工作”的擇業觀在內地漸“鬆綁”,“慢就業族”和“待定族”正興起。
中國教育部發布數據稱,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795萬,加上留學歸國人員和往屆畢業生,求職人數將更為龐大。有學者認為,在“最難就業季”的峰值不斷被刷新之下,與其說“慢就業”是一種主動選擇,不如說是當前形勢驅使人們做出的被動選擇。
“慢就業”雖是無奈之舉,但暫時停下腳步,不僅能避開求職高峰,也能讓自己有更多時間為人生髮展做出思考與選擇。
事實上,“慢就業”在國外早已不是新興事物,不少西方青年在升學或者畢業之後、工作之前會選擇過“間隔年”,即不馬上升學或就業,而是遊歷、參加志願活動等,以增加閱歷,增長見識。
伴隨中國就業觀念的轉變,“慢就業”“間隔年”等現象也越來越普遍。這一現象在“90後”等新生代就業群體中尤為普遍。

社會評論

大學生求職觀念的轉變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前的就業形勢。年輕人更多考慮的是未來規劃和就業質量,而“慢就業”能為他們提供緩衝期,讓他們能充分預計自己的工作狀態和生活軌跡。
但“慢就業”並非適合所有人。拋開精神層面來看,‘慢就業’需要高昂的經濟和時間成本,是一種奢侈行為。“慢就業”表面上是逆時代潮流的任性,本質上卻是對精神家園的渴望和追尋。但年輕人盲目出行或宅在家中,也可能使“慢就業”成為“啃老”的“遮羞布”。

調查問卷

2018年7月,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9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9%的受訪者周圍有“慢就業”的大學生。62.4%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選擇“慢就業”是因為對未來還沒規劃好。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上,73.9%的受訪者建議大學生儘早樹立職業理想,明確職業規劃,57.8%的受訪者期待學校為在校學生實習提供更多渠道。
調查顯示,沒提前規劃好未來(62.4%)被受訪者認為是大學生選擇“慢就業”的最常見原因,受訪者指出大學生“慢就業”的其他主觀原因還有:不知道什麼工作適合自己(42.7%),想“錯峰”就業(36.7%),自己水平不夠,得先彌補短板(34.3%),計畫創業,先了解市場環境(28.0%),“喘口氣”,適應角色轉變(27.8%),沉澱自己,選擇繼續深造或參加社會活動(25.7%),打算進入自媒體、網店等新業態(11.3%)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