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竹葉(慈竹葉)

慈竹葉(慈竹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慈竹葉,中藥名。為禾本科竹類植物慈竹的葉或卷而未放的嫩葉(竹葉心)。全年均可采,曬乾或鮮用。《重慶草藥》:“慈竹心泡開水代茶飲,解煩熱,止煩渴,對腸胃燥結、熱瀉、墜脹、小便黃痛熱症初起有效。竹葉心也常用於中藥配方中做藥引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慈竹葉
  • 拉丁學名:Neo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Keng f.
  • 別稱:竹葉心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禾本科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方選錄,藥材來源,來源考證,藥材基原,

形態特徵

慈竹 植株呈喬木狀。高5-10m,梢端細長作弧形或下垂,全竿共30節左右;節間圓筒形,長15-30(-60)cm,徑3-6cm,表面貼生灰白色或褐色疣基小刺毛;竿環平坦;籜環明顯;籜鞘革質,背部密被白色短柔毛和棕黑色刺毛,鞘口寬廣而下凹,略呈“山”字形,籜耳無;籜舌呈流蘇狀,連同繸毛高約1cm許;籜片兩面均被白色小刺毛,具多脈。竿每節約有20條以上的分枝,呈半輪生狀簇聚,水平伸展,主枝稍顯著,其下部節間長可10cm,徑約5mm。末級小枝具數葉乃至多葉;葉鞘長4-8cm,無毛,具縱肋;葉舌截形,棕黑色,高1-1.5mm,上緣齧蝕狀細裂;葉片窄披針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細柔毛,次脈5-10對;葉柄長2-3mm。花枝束生,常彎曲下垂,長20-60cm,節間長1.5-5.5cm;假小穗長達1.5cm;穎0-1,長約6-7mm;外稃寬卵形,具多脈,邊緣生纖毛,內稃脊上有纖毛;鱗被3-4;雄蕊6;花柱具微毛,向上分裂為2-4羽毛狀柱頭。果實紡綞形,黃棕色,易與種子分離而為囊狀果。筍期6-9月或自12月至翌年3月,花期多在7-9月,但可持續數月之久。

分布範圍

產於西南各地。現全國各地多有種植。

主要價值

清心利尿;除煩止渴。主治熱病煩渴;小便短赤;口舌生瘡。

藥方選錄

1.治熱病心煩,神昏譫語:竹葉心6g,玄參9g,蓮子心1.5g,連心麥冬9g,連翹心6g。煎服。
2.治小便短赤,口舌生瘡:竹葉心9g,生地9g,木通9g,甘草9g,水煎服。(1~2方出自《四川中藥志》1982年)

藥材來源

來源考證

出自於《草木便方》。

藥材基原

為禾本科植物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Keng f.)的葉或卷而未放的嫩葉(竹葉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