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化廟會

慈化廟會

慈化廟會是是融民間藝術、宗教信仰、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盛會。定於每年農曆九月十九日觀音菩薩生日,至今已有900餘年歷史,主要以觀音閣、慈化禪寺為名,吸納周邊省市幾十萬人口,以各地特色商品進行交易、以全國各地普庵文化進行交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慈化廟會
  • 性質:傳統民俗
  • 時間:農曆九月十九日
  • 緣由:紀念觀音娘娘
起源,現狀,

起源

九月十九日傳說是觀音娘娘的生日,這天,宜春慈化人每年都要舉辦一個盛大的集會——慈化廟會來紀念這個心地善良、普惠眾生的菩薩。
據考證,慈化廟會已有826年的歷史,舊時的廟會僅僅是四方的香客集聚慈化寺朝神拜佛,跪在幾尊黃泥澆稈繩的菩薩面前祈禱太平、幸福世界的到來。表達了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這日,廟會裡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各路商賈雲集,形成一個規模宏大、物品豐富的商品交易會。男女老少像過節似的精神抖擻,從她們開懷的笑聲里聽得出農民豐收的喜悅,從他們肩挑手提大包小包買的或賣的東西讀得出山里人的富裕和山里人正在形成的商品意識。廟會鬧市活而不亂,好一派富裕、祥和、太平的景象,不盡使人聯想到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不,《清明上河圖》與眼前的景象相比要遜色得多。

現狀

天下大慈化
修茸一新遠近聞名幾經皇帝勅賜的江南佛教聖地慈化寺、觀音閣,香菸繚繞,祖師菩薩、觀音娘娘正雙手合一饒有興趣地觀看著眼前富裕的人群,表現出羨慕的神情。人們跪拜菩薩已不再是單純的祈禱富裕、期盼多子多福了,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享受宗教文化的薰陶,此時此刻,人們少了迷信多了興奮:菩薩不如我!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賜建龍亭、閥牌,並在閥牌上為寺題額為“天下第一禪林”。從此,“天下第一禪林”的美稱流傳至今。英宗正統十年(公元1445年)賜額“南泉山大護國大慈化禪寺”。宗憲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又賜額“廣維護國大慈化禪寺”。寺院也因此在當時禪林地位和影響盛極一時。
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在諸佛菩薩的感應下,在四眾弟子的共同努力下,慈化寺終於迎來了復興的因緣。2004年5月28日正式回歸佛教界。並聘請中佛協理事、省佛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宜春市佛會會長妙安大和尚任慈化寺住持主持慈化寺全面工作。
在接管寺院後,慈化寺鐘鼓復鳴,梵音陣陣,清晨四點多鐘,人們還在酣睡之中,慈化寺僧眾的鐘聲已經迴蕩天空,僧眾上殿禮佛,共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世界和平。晚上六點鐘,同禱萬民安樂,吉祥如意,消災解厄。除堅持日常早晚課誦外,寺院還舉辦各種定期法事活動。在學修上,晚上大眾一律進堂誦經,以報檀那之厚德。同時寺院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辦法,恢復叢林制度,有四大班首,八大執事,管理健全,從小事著手,狠抓道風、寺風、學風,並將慈化的一期規劃圖設計完畢;計畫恢復山門、法堂、四天王殿等梵宇,以再現當年慈化寺“天下第一禪林”的雄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