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時二章

秋瑾所作詩歌,這首詩發表在1907年《中國女報》上。詩中寄託了作者對祖國無限熱愛的感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感時二章
  • 創作年代:晚清
  • 作品出處:1907年中國女報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秋瑾
內容簡介
一  忍把光陰付逝波(1),這般身世奈愁何(2)?  楚囚相對無聊極(3),樽酒悲歌淚涕多(4)。  祖國河山頻入夢(5),中原名士孰揮戈(6)?  雄心壯志銷難盡,惹得旁人笑熱魔(7)。  二  鍊石無方乞女媧(1),白駒過隙感韶華(2)。  瓜分慘禍依眉睫(3),呼告徒勞費齒牙(4)。  祖國陸沉人有責(5),天涯飄泊我無家(6)。  一腔熱血愁回首,腸斷難為五月花(7)。  [說明]這首詩發表在1907年《中國女報》上。詩中寄託了作者對祖國無限熱愛的感情。祖國受到列強的瓜分,亡國迫在眉睫,而許多人卻還在沉睡,這怎能不讓詩人憂愁呢?秋瑾自1904年離開祖國,懷著滿腔救國的熱情去日本尋求救國的道理,便把整個身心都投在革命上,她立志要推翻清朝,光復祖國。由於她有深刻的責任感,所以她總是埋怨自己對祖國的貢獻小,感慨祖國的進步慢。在第一首中,她嘆息時間如水一去不返,對還在沉睡的中國人,竟然把急於救國的自己笑為“熱魔”而感到沉痛。第二首,她為青春欲過,救國無方,而帝國主義列強強兵壓境,祖國慘遭瓜分而悲傷。這兩首詩語調鏗鏘激烈,雖在祖國遭受瓜分之時,不但無亡國之音,反而充滿了力挽狂瀾的鬥志。  [注釋]  (一)(1)光陰——歲月。逝波,流水。《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2)身世——指人過去的往事。這裡指秋瑾因救國而捨棄親朋,飄泊異國他鄉的往事。奈愁何,即“奈何愁”。極感慨之語。(3)楚囚——春秋時有個楚國人被晉國俘虜,但他仍戴著楚國樣式的帽子,表現自己對祖國的懷念。見《左傳》。後來也用來形容處境窘迫,如《晉書·王導傳》:“何至作楚囚相對泣耶!”(4)樽酒——杯酒、對酒。樽,飲酒用的器皿。(“淚涕”,《中國女報》作“涕淚”,龔本、長沙本同《中國女報》。)以上四句大意是說:我怎忍把大好光陰付於東流!但我這樣身世,發愁又有何用?在異國,同志們都處境窘迫如楚囚相對般無聊,每逢飲酒大家都悲歌感嘆,涕淚縱橫。(5)頻入夢———夢中常常想到。(6)中原——中國。揮戈,指以武力反抗清政府。(7)熱魔——過於熱情,猶言狂熱。這四句說:睡夢中我常夢見祖國的大好山河,但在祖國又有哪些志士仁人上陣揮戈征討清軍呢?我呢,只為雄心壯志難於銷磨,因此反惹得別人笑我舉動狂熱。  (二)(1)“鍊石……”句——見前《季芝姊以詩相慰次韻答之》“鍊石”注。乞,求。(2)白駒過隙——見前《吊吳烈士樾》“駒馳隙”注。韶華,美好的年華。這兩句說,自己救國無計而空使年華虛度。(3)瓜分——比喻祖國被帝國主義宰割如切瓜。《漢書》:“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清末在祖國被宰割的情況卞,革命志士常以瓜分來形容祖國危難局面,如《江蘇》雜誌第二期記事欄:“祖國瓜分,同胞奴隸,我輩有何面目更在日本留學。”依,近。眉睫,眉毛。睫毛離眼睛很近,所以比喻迫近眼前的意思。(4)費齒牙——猶言費唇舌。以上兩句說,祖國受到宰割,瓜分的慘禍迫在眼前,而我為國奔走徒然白費唇舌。(5)陸沉——見前《感懷》“陸沉”注。(6)天涯漂泊——作者指自己留學日本。這兩句說,祖國興亡人人有責,我為國奔走飄泊天涯,何以為家呢?(7)腸斷——謂極度傷心。五月花,美好的花。這兩句說,我一腔熱血滿腹憂愁,不敢回首一看祖國?肝腸欲斷的我,在這五月的日子裡,又怎敢看那爛熳的春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