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叢書:大愛無華·名人的真摯友情

愛的教育叢書:大愛無華·名人的真摯友情

豐子愷等所著的《大愛無華(名人的真摯友情)》講述友情,是人離不開的,是溫暖人心的。對待朋友,不是求他人同己,而是互相尊重;不是貪圖利用,而是攙手相扶;不是諂媚討好,而是諍言灌頂;不是因富避遠,而是雪中送炭。 想探究名人怎么對待友情、延續友情嗎?想知道當名人遇到困難時,怎么堅守友情嗎?那就來讀讀《大愛無華(名人的真摯友情)》中這些故事,感悟一下什麼才是真正的友情,怎么讓友情長存吧!

基本介紹

  • 書名:愛的教育叢書:大愛無華•名人的真摯友情
  • 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 頁數:187頁
  • 開本:16
  • 定價:22.00
  • 作者:豐子愷 等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2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4811636, 751481163X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豐子愷等所著的《大愛無華(名人的真摯友情)》收錄了豐子愷、馮志、冰心、汪曾祺、沈從文、魯迅、賈平凹、鐵凝等名家名作,書寫不同時代人的友情故事。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積累文學知識,提高文學素養,還可以震撼孩子的心靈,淨化孩子的思想,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完善孩子健康的情感,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愉悅情緒,幫助孩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圖書目錄

藤野先生——魯迅
范愛農——魯迅
我的同事魯迅三兩事——夏丐尊
懷李叔同先生——豐子愷
悼夏丐尊先生—一豐子愷
老舍和孩子們——冰心
我的老師管葉羽先生——冰心
我所見到的司徒喬先生——沈從文
友情——沈從文
朱自清先生——馮至
紀念傅雷——施蟄存
湖北人聶華苓——蕭乾
摯友、益友和畏友巴金——蕭乾
回憶魯迅先生——蕭紅
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季羨林
悼念朱光潛先生——季羨林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汪曾祺
金岳霖先生——汪曾祺
聞一多先生上課——汪曾祺
漫憶汪曾祺——鄧友梅
我的鄰居吳冠中——閻綱
憶蕭乾先生——舒乙
美麗的眼睛——張賢亮
虎頭虎腦韓美林——陳祖芬
再見季老——卞毓方
君子一生總是詩——肖復興
我的老師——賈平凹
懷念孫犁先生——鐵凝
我師蕭乾——唐師曾

文摘

藤野先生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中國留學生會館的門房裡有幾本書買,有時還值得去一轉;倘在上午,裡面的幾間洋房裡倒也還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間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響得震天,兼以滿房煙塵斗亂;問問精通時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
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去。從東京出發,不久便到一處驛站,寫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名目。其次卻只記得水戶了,這是明的遺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個市鎮,並不大;冬天冷得厲害;還沒有中國的學生。
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日“龍舌蘭”。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監獄旁邊一個客店裡的。初冬已經頗冷,蚊子卻還多,後來用被蓋了全身,用衣服包了頭臉,只留兩個鼻孔出氣。在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無從插嘴,居然睡安穩了。飯食也不壞。但一位先生卻以為這客店也包辦囚人的飯食,我住在那裡不相宜,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說。我雖然覺得客店兼辦囚人的飯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難卻,也只得別尋相宜的住處了。於是搬到別一家,離監獄也很遠,可惜每天總要喝難以下咽的芋梗湯。
從此就看見許多陌生的先生,聽到許多新鮮的講義。解剖學是兩個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學。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摞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台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
後面有幾個人笑起來了。他接著便講述解剖學在日本發展的歷史,那些大大小小的書,便是從最初到現今關於這一門學問的著作。起初有幾本是線裝的;還有翻刻中國譯本的,他們的翻譯和研究新的醫學,並不比中國早。
那坐在後面發笑的是上學年不及格的留級學生,在校已經一年,掌故頗為熟悉的了。他們便給新生講演每個教授的歷史。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戴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裡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們的話大概是真的,我就親見他有一次上講堂沒有戴領結。
過了一星期,大約是星期六,他使助手來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見他坐在人骨和許多單獨的頭骨中間,——他其時正在研究著頭骨,後來有一篇論文在本校的雜誌上發表出來。
“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嗎?”他問。
“可以抄一點兒。”
“拿來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並且說,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地說道:
“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兒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兒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
但是我還不服氣,口頭答應著,心裡卻想到:
“圖還是我畫得不錯;至於實在的情形,我心裡自然記得的。”
學年試驗完畢之後,我便到東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學校,成績早已發表了,同學一百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這回藤野先生所擔任的功課,是解剖實習和局部解剖學。
解剖實習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興地,仍用了極有抑揚的聲調對我說道:
“我因為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為難的時候。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么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還嘆息道:“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本級的學生會幹事到我寓里來了,要借我的講義看。我揀出來交給他們,卻只翻揀了一通,並沒有帶走。但他們一走,郵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開看時,第一句是:
“你改悔吧!”
這是《新約》上的句子吧,但經托爾斯泰新近引用過的。其時正值日俄戰爭,托老先生便寫了一封給俄國和日本的皇帝的信,開首便是這一句。日本報紙上很斥責他的不遜,愛國青年也憤然,然而暗地裡卻早受了他的影響了。其次的話,大略是說上年解剖學試驗的題目,是藤野先生講義上做了記號,我預先知道的,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末尾是匿名。
我這才回憶到前幾天的一件事。因為要開同級會,幹事便在黑板上寫廣告,末一句是“請全數到會勿漏為要”,而且在“漏”字旁邊加了一個圈。我當時雖然覺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譏刺我了,猶言我得了教員漏泄出來的題目。
我便將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幾個和我熟識的同學也很不平,一同去詰責幹事託辭檢查的無禮,並且要求他們將檢查的結果,發表出來。終於這流言消滅了,幹事卻又竭力運動,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結末是我便將這托爾斯泰式的信退還了他們。P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