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1996年迪帕梅塔執導電影)

愛火(1996年迪帕梅塔執導電影)

《愛火》,1996年迪帕梅塔執導的電影。故事發生在新德里。由加籍印裔女導演迪帕·梅塔執導,曾獲芝加哥國際影展獎。因內容表現在打破傳統的 “性禁錮"方面,所以公映時竟觸發狂潮,成為眾矢之的,導演本人亦遭受恐嚇。該片在印度來講,內容較為惹火,但比起香港片,似乎仍顯平談,而且劇情頗為噱頭,算不上佳作。不過對女性情慾描寫極為細緻,有一定的文藝劇情趣味。該片還入選香港 “印度多面睇"十大印度影片。

基本介紹

  • 導演:迪帕·梅塔-Deepa Mehta
  • 編劇:迪帕·梅塔 Deepa Mehta - written by
  • 主演:Kulbhushan Kharbanda,Shabana Azmi,Nandita Das
  • 出品公司:Kaleidoscope Entertainme
  • 發行公司:Filmes LusomundoSeville
  • 中文名:愛火
  • 外文名:love fire
  • 製片地區:加拿大 / 印度
  • 類型:劇情
  • 片長:UK:108 min / USA:104 min
  • 對白語言:英語 / 北印度語
  • 主要獎項芝加哥國際影展
劇情梗概,演員表,影片評價,

劇情梗概

一個年輕美貌而聰慧的姑娘按照父母的安排,嫁給了一個對自己無感情的,雙方缺乏信任的中產音像店主。兩人成就了一段無愛的婚姻。因丈夫沉湎於香港功夫,並迷戀於中國艷女,新娘遭受到冷落。而不育的大嫂亦因丈夫參與 “靈修”無暇顧及自己,因此倍感寂寞,兩個同病相憐的女人成為無話不談的閨中好友,彼此惺惺相惜。後來兩人超越了精神上的依戀,有了身體上的渴望與接觸,迅速發展成一對床上鴛鴦。兩個女人發現同性戀的感覺比和自己的丈夫要持久熱情得多。後來東窗事發,丈夫的指責和輿論的壓力迫使兩人離家出走。
愛火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AshokKulbhushan Kharbanda----
RadhaShabana Azmi----
SitaNandita Das----
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Deepa Mehta 是加拿大籍印度導演,誕生於阿姆利澤(Amritsar)。《愛火》是她執導的“元素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講的是在印度教文化背景下的女同性戀亞文化。該片文化細節和暗喻很多,我將在這個影評中給各位從三個角度挖掘解讀一下。

1.女同概念是否存在於印度傳統文化中?

當Radha和Sita的地下女同基情被Ashok發現後,Radha說道,“There’s no word in our language that can describe what we are.”(在我們的語言中甚至都沒有形容咱們這種關係的詞)。

儘管按照電影中的設定,她們的母語應該是Hindi,但在傳統古典印度文化的主要載體語言之一的梵文中,這或許並不一定是那么回事。在梵文典籍中,光用來描述女同的詞就不止一種,在caraka saṃhitā中,女同中的tomboy(即男性化的一方,即片中的sita)叫做“nārīṣaṇḍhi”(“連在一起的女人”或“合體女”); 在印度的著名性愛聖經Kāmasūtra中,女同則被冠名為 puruṣarūpiṇī (直譯為‘外表男性化的女子“) 或者 svairiṇī (獨立女性)。在這本愛經中有專門提到女女性愛的部分,包括用性愛器具來”互爽“ (K 2.8.11-41)。 可見女同這種東西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婆羅門教”正統“ 印度文化中便已經存在了,不過我們在此只能證明它存在於文獻中,而是否在社會中真實有一定程度的practice,就不好說了。至於Radha為何會說出這樣的話,我認為或多或少可以反映出,第一,典籍中的記載與社會中的真實存在之間有一定的落差;其次,很明顯,“基情”在印度也顯然是一種亞文化。就像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古籍中讀到斷袖分桃的故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同志們、拉拉們,都還是straight acting的。

電影中代表婆羅門正統的人其實有挺多(包括Ashok, 以及他的母親,即那個老太太),這些人很明顯都對Sita和Radha的“基情”非常反感和痛恨。這點與印度的正統婆羅門意識形態是完全吻合的。在馬奴法典(Manusmṛti)中,女同基情是比男同基情更要嚴重的“罪惡”,該法典中對這種行為的懲罰也是很嚴酷的。如果一個virgin把另一位virgin的膜用手捅掉,前者會受到鞭刑。如果一個非virgin把一virgin捅了,這女的則更慘:剃光頭,砍掉兩根手指(仔細想想有點重口啊),還要被扔到一頭驢身上遊街。

2. 片中的三個男人

Jatin是一個花花公子,而他的哥哥Ashok (源自梵文aśoka,“沒有痛苦”, 同阿育王一個名字) 則是一個苦行者(ascetic),這兩個人都代表了婆羅門教所提倡的生活方式,但卻是經歷了生命之路中不同階段(varṇāśramadharma);此種人生階段的劃分只適用於非首陀羅種姓之外的另外三個高種姓,被統一認定為”dvija”,即-twice born(再生族)。對於一個正統的印度教徒,這四個階段是1,學生(śiṣya); 2, 持家(gṛhastha); 3,住在叢林中的出家階段,即“林棲”( vānaprastha); 4, 徹底的出世階段,或“遁世”(saṃnyāsin);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每個人需要去做符合正統”法(dharma)“所規定的事情也不盡相同。Jatin處於”持家“階段,在該段人生時期主要目的便是繁衍後代,滿足自己對現實方面的欲望(包括性慾kāma,以及對物質類東西的追求artha). 所以Jatin在外找中國妞鬼混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還有他們家的小僕人Mundun看A片自慰等行為,從電影中的設定來看,都遠不如女同這種行為惡劣。這一點可以很明顯的從代表絕對正統意識形態的老太太之表現體現出來:她吐了口水在Radha臉上,卻可以容忍Mundun在她面前看“小電影”SY,以及她兒子Jatin出去找小三(而且還是外國的,這對於許多正統印度教徒也是很難接受的行為)。我認為將老太太作為正統意識的晴雨表這一設定,是電影的一大亮點。每當她手中的鈴鐺一響,你就會發現有些東西是不符合所謂的婆羅門之“正統”的。

至於Jatin的哥哥Ashok,他則是處於“林棲”的出家階段。這一階段,按照dharmasutra規定,當完成了傳宗接代等世俗“任務“後,一家之男便該進入一種對家庭的”退休“狀態,理想化是進入叢林溜達,來想出世的辦法,來擺脫自己對物質及肉體欲望,達到擺脫生死輪迴的解脫狀態,但並不完全脫離家庭。但在電影中,我們似乎只看到Ashok加入了一個”組織“,這或許可以被當成是印度傳統文化在接受全球化影響時做出的一種妥協?至少它的精神還在,Ashok不止一次說過欲望這種東西的壞處,如” Desire brings ruins“,還有 “desire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這些思想都是該人生階段的orthodoxy。

Jatin和Ashok無疑都代表了婆羅門的正統生活原則,儘管jatin有些playful,也有點像個womanizer,但他並沒有跳出這個大框框。事實上我認為導演將jatin設定成這樣一個和外國人胡搞的花花公子是一種聰明的設定(他本身已經雙重犯錯),因為這樣可以更進一步加深反映出來女同行為對於婆羅門正統意識形態來講是多么多么多么的“罪大惡極”。

3. Radha和Sita

我們的二位蕾絲邊女主角Radha和Sita ,毫無疑問是影片中的靈魂。她倆打破正統的許多行為導演都是通過隱喻表達出來的,在此我列舉兩個還算明顯的例子。

(1)Sita ,Sītā 和 Satī
電影中的T號蕾絲邊Sita這個名字絕對不是導演隨便起的。作為片中的Tomboy,她的名字和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女主角,Rāma的老婆Sītā,同名。在印度文化中,Sītā是一位最最最模範化標準化的完美妻子,Sītā的這些行為,都是婆羅門教大大力推崇的strīdharma(婦女之道)。需要說明的是,在婆羅門古典文化中,考量一個女子是否忠貞可以通過一種叫做Sati的儀式進行,說白了就是跳進火里,你要是沒掛,你就是清白的,就像羅摩衍那中的Sītā。後來這種行為成了老公死後寡婦的殉難方式,儘管不是非常普遍,但是在孟加拉等地尤其,還是有一定數量的存在(據說這兩年還有新聞報導尼泊爾有寡婦去Sati)。

而電影中的這位Sita,是對婆羅門教正統的一次宣戰。影片中提及羅摩衍那不止一次,也提到了史詩中Sītā的完美。而我們電影中的Sita,與史詩中的她最明顯的一次平行對比便是電影最後對Sati的隱喻: Ashok傷痛欲絕,暗示他內心已“死”,放了一把火,暗示Sita進入了“Sati模式”,但她卻活了下來,毅然走離了火海。這是電影中相當牛逼的一個橋段! 是對婆羅門正統的一次狠狠踐踏。

(2)karva chauth 節

還是需要先來一點點背景介紹。印度的已婚女子通常有為自己的丈夫來祈福、或者為自己求聖力(śakti)的行為,在梵文中叫做vrata或saubaghya,完成這個祈福或者求力量的主要方式之一便是短暫的齋戒. 電影中花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演了karva chauth節。這個節日說白了就是一個通過讓婦女齋戒來為老公祈福的那么一個節日,在日出和月出之間的白天不能吃不能喝,不然她的老公便得不到祈來的福(甚至有可能立馬掛掉【可參考Veervati傳說】)。電影中最後演到Sita在晚上實在忍不住了,想喝水,Radha二話不說便給了她送給神的貢品水——就在祈福即將完成之時! 這毫無疑問是再一次的對正統婆羅門教的一次無情藐視。Sita一腳把她老公的利益踢到一邊, 同時也展現了radha和sita的“濃濃基情“。

其實電影中還有好多值得探討的東西,比如radha的不孕,原因僅僅是“不產卵子“(no egg),這多少也有點含沙射影的legitimize她的女同身份。

不知不覺似乎寫了很多。這應該是我近段時間來看過的最棒的印度電影了。OST很贊,裡面的文化發掘點非常多,題材也很尖銳,演員也漂亮。毫無疑問給5星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