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余

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余

《尚書大傳·牧誓·大戰》。

烏:烏鴉。胥余:里落之壁。這兩句大意是:喜愛那個人,就連他屋上的烏鴉都覺得可愛;厭惡那個人,就連他村裡的牆壁都令人生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余
  • 出自:尚書
涵義,尚書,

涵義

烏:烏鴉。胥余:里落之壁。這兩句大意是:喜愛那個人,就連他屋上的烏鴉都覺得可愛;厭惡那個人,就連他村裡的牆壁都令人生厭。
這種愛憎感情是有其心理學根據的。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這個情人眼裡的“人”未必是個美人,但在有情者眼裡就像西施一樣地美麗。俗話也說“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這個仇人眼中的“仇人”未必是個壞人,但在仇人看來就特別感到憎惡和可恨。《尚書大傳》記載周武王召問太公“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就用這個比喻回答周武王。成語“愛屋及烏”即從此來,如《孔叢子·連叢子下》“此乃陛下愛屋及烏,惠下之道”就用了這一成語。~現多用於說明:愛那個人就連帶喜愛跟他有關係的人和物,恨那個人也就連帶憎惡跟他有關係的人和物,這兩句《六韜·逸立》作“愛其人者愛其屋上烏,憎其人者憎其餘胥。”
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余

尚書

《尚書》,又稱《書》或《書經》,是中國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它以記言為主。自堯舜到夏商周,跨越兩千餘年。是《三墳五典》的可考記錄。
《尚書》列為儒家經典之一, “”即“”,《尚書》就是上古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彙編。
自漢初以來,有今文、古文兩種不同的傳本。《漢書·藝文志》說,《尚書》原有100篇,孔子編纂並為之作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頒布《焚書令》,秦代的焚書給《尚書》的流傳帶來毀滅性打擊,原有的《尚書》抄本幾乎全部被焚毀。漢代重新重視儒學,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漢代通行文字隸書寫的《尚書》,共28篇,人們稱之為今文《尚書》。西漢時期,相傳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了另一部《尚書》,是用先秦六國時的字型書寫的,人們稱之為古文《尚書》。古文《尚書》經過孔子後人孔安國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書》多16篇。
在西晉永嘉年間的戰亂中,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梅賾從原先的28篇中析出5篇)、古文《尚書》25篇,古文25篇經宋代以來的考異爭論總體認為是東晉人的偽作。
清人孫星衍作《尚書今古文註疏》,廣泛汲取前人考訂成果,摒棄25篇偽作,將篇目重新厘定為29卷,大抵恢復了漢代《尚書》傳本的面貌。《尚書》所記基本是誓、命、訓、誥一類的言辭。雖說文字大體古奧迂澀,但也有少數文字比較形象、朗暢。
尚書尚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