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流式結構法

意識流式結構法
1.小說謀篇技巧之一。“意識流”,這一術語最早見於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土的論文《淪內省心理學所忽略的幾個問題》(1884年),後來又在《心理學原理》(1890年)一書中加以發揮。他說:“意識並不是片斷的連線,而是不斷流動的。用一條‘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來表達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後,我們說起的時候,就把它叫思想流、意識流或主觀生活流吧!”他認為,除理性的意識之流外,更重要和主要的是存在著非理性的和無邏輯的意識之流。詹姆士的這種理論加上弗洛依德的心理分析理侖和柏格森的“心理時間”說等促進了意識流文學的產生和發展,它的主要特徵在於,著重描寫人的意識活動,發掘內心世界,注重表現潛意識。在具體表觀手法上,完全打破傳統文學的時間順序寫法,採取過去,現在和未來時顛倒或互相滲透的寫法;打破傳統文學單線條平面結構,形成立體的多線交錯結構,使用內心獨白、旁白、自由聯想等手法,使複雜的立體結構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它豐富了文學的藝術表現力,增加了作品的逼真性、立體感。小說“意識流式結構法”又稱“情緒型結構法”、“心態結構法”等,其特點以人物的自我心靈為瑞點,情緒向四圍放射。人物內心的回憶、聯想、閃念、夢境、幻覺、隱秘、獨白等,均可逾越時空、任意組合。大量運用通感、象徵、蒙太奇等手法來塑造人物,編織情節。側重人物主觀情緒的抒寫,不重故事情節,甚至無情節。可略去不必要的過渡祁交待,使作品結構更靈活、凝練、集中。可將筆觸伸向古今中外和人物的心靈,以容納和再現更多的生活內容。
2.散文謀篇技巧之一。原理和手法與小說相似,分兩種:①輻射式。以某一點為坐標,思想向外輻射,最後又歸於那一點。如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的《果園裡》。②連鎖式。作者的思緒不是輻射式展開,而是環環相扣地向前流動。如王友琴的《未明湖,你聽我說》
3.電影劇作謀篇技巧之一。詳見“心理結構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