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鑰勛

惲鑰勛,又名惲逸群,字長安,江蘇省武進縣馬杭鎮上店村人。惲鑰勛是中國優秀共產黨員,著名無產階級新聞工作者,上海《解放日報》的創刊人之一。著有《新聞學講話》、外蒙問題考察》、《抗戰國際知識》《吳佩孚評傳》、《中國內幕聞錄》、《蔣黨真相》等,後人編有《惲逸群文集》。1978年12月10日因舊病復發在南京逝世,終年7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惲鑰勛
  • 逝世日期:1978年12月10日
  • 代表作品:《中國內幕聞錄》、《蔣黨真相》
基本資料,個人生平,民主革命時期,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後,個人成果,書籍名言,

基本資料

 惲鑰勛,又名惲逸群,字長安,江蘇省武進縣馬杭鎮上店村人。
惲鑰勛惲鑰勛
1925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2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優秀共產黨員,著名無產階級新聞工作者,上海《解放日報》的創刊人之一。1978年12月10日因舊病復發在南京逝世,終年73歲。

個人生平

民主革命時期

1919年14歲時讀完“四書五經”,鑽研古文,也喜讀“時文”,並通讀主要史書。後進上海大同大學數理專修科讀書。

大革命時期

1927年春北伐軍到達武進,以國民黨縣黨部常委的身份,領導革命鬥爭。不久任中共武進縣委常委(翌年任書記)、宣傳部長,創辦逸仙中學,培植革命力量。後被國民黨逮捕,解送南京,經營救出獄後,回縣繼續從事農民運動。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1928年10月起,先後調任中共宜興縣委書記、中共浙江蕭山縣委書記和浙北特委秘書長,在學校和農村開展革命活動。1930年中共浙北黨組織遭到破壞,被調回上海。1931年7月,轉移到蘇北灌雲,在響水中學任教,一度和黨失去聯繫。1932年8月投身上海新聞界。1934年恢復黨組織關係。此後即以記者身份為掩護,積極參加黨的情報系統工作,任上海《立報》、香港《生活日報》等的編輯、主筆,參加發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國會”,推動新聞、文化界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撰寫的評論,受到國內外重視,贏得輿論界“彗星”的聲譽。

抗日戰爭時期

奉命留在上海,擔任掛美商、英商招牌的《大款》、《導報》、《譯報》編輯、主筆、總編輯等職務,撰寫社論。不辭艱辛,夜以繼日地工作,使淪陷區人民在黑暗中見到光明,聽到黨的聲音。1939年6月轉移到香港,主持國際新聞社香港分社工作,編寫了大量稿件,把共產黨的主張和抗日民主根據地鬥爭情況及時傳播到世界各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侵占香港,重返上海,根據黨的指示,打入敵《新中國報》社和特務機關“岩井公館”,為黨蒐集和提供了大量情報。1944年10月被日本憲兵隊逮捕,備受酷刑,到抗戰勝利前夕始獲釋。

解放戰爭時期

進入蘇北解放區,在蘇北、山東歷任《新華日報》(華中版)、《大眾日報》、《新民主報》等新聞機構領導工作,並任中共華中局政治秘書,代理中共華中局宣傳部部長等職。學識淵博,文思敏捷,記憶力驚人。1948年12月25日,新華社公布49名戰犯名單,惲正值夜班,收到電稿後,在無資料可查情況下,憑記憶完整無缺地寫出了所有戰犯的別號、年齡、籍貫、經歷、現職等情況,次日在報上配合新聞發表,在新聞界譽為“奇才”,傳為美談。

解放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宣傳部處長,後調上海任《解放日報》社總編輯、社長和華東新聞出版局局長(副省部級)。1953年“三反”運動起受批,1955年因“潘(漢年)楊(帆)”事件被逮捕,迭受開除黨籍、判刑、剝奪政治權利等錯誤處分。1965年12月假釋出獄,被分配到蘇北阜寧中學當圖書管理員,“文化大革命”期間,受盡摧殘,至1976年恢復自由。1978年安排在南京到第二歷史檔案館從事近代史研究工作,對中國近代史研究做出了卓越貢獻。恢復工作僅3個多月即舊病復發,當晚撒手人寰。1980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與公安部先後撤銷1965年原判,宣告無罪;1982年11月恢復黨籍;1984年5月,徹底平反昭雪,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有關部門召開了追悼大會。
1984年5月,徹底平反昭雪,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有關部門召開了追悼大會。

個人成果

著有《新聞學講話》、外蒙問題考察》、《抗戰國際知識》《吳佩孚評傳》、《中國內幕聞錄》、《蔣黨真相》等,後人編有《惲逸群文集》。

書籍名言

惲逸群於1973年在《平凡的道理——略談個人崇拜》中有一段話:“凡是把國家領導人(不論他的稱號是皇帝、國王、元首、總統、主席、總理、首相、總書記或第一書記)神化的(不論說是‘天縱聖明’,是救世主或是‘幾千年才出現一次的天才’),必定是好人弄權、篡奪權力,這是古今中外絕無例外的普遍規律。只有極端糊塗的人,才會相信自己是天生的聖人,無所不能、無所不知、不會犯錯誤、不會受人蒙蔽、愚弄、至死不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