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江大橋

恩江大橋由北面的濟川橋和南面的平政橋連線而成,該橋始建於元代至元年間,經歷了浮橋、木板橋、石墩梁木橋、石拱橋四個階段,先後遭水、火、兵毀十餘次,590多年後,終於建成了石拱結構的恩江大橋,橋長355.75米,北段橋面淨寬5.3米,南段淨寬4.5米,橋高9.5米,跨徑10至13米不等。全橋為石座條石拱結構,為江西第二長的石拱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恩江大橋
  • 始建:元代至元年間
  • 長度:355.75米
  • 結構:石座條石拱結構
永豐恩江大橋永豐恩江大橋
清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前,今恩江大橋江面,中間有洲,將恩江一分為二:北叫濟川河,南叫小江。元朝至元年間(1264~1294年),縣人王輝捐田400畝,首次在濟川河上造舟為浮橋。後幾經興毀,至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縣令鄧秉垣改建石橋,然建橋資金奇缺,時有智元和尚,雲遊至縣,聞此,便自斷一臂,並托斷臂募化3月,匯積千金,橋成,智元悄然離縣。縣人念智元功德,建“宏濟庵”於橋頭,並塑智元像於庵中,以志不忘。後智元得知,返縣毀像而去。
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縣令吳期召在小江上架平政木橋,謂平政橋。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洪水為患,濟川、小江合流。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縣人將平政木橋延伸10餘丈,與濟川橋相接。鹹豐三年(1853年)雙嶺劉紹書父子獨籌資金,改平政木橋為石橋,歷經八載,鹹豐十年(1860年)平政石橋建成,且與濟川石橋相接,恩江大橋始成。
建國後,政府撥出專款,自1956年始對其修復4次,改橋面兩側條石欄桿為鋼筋水泥欄桿,桿上置鋼筋水泥燈柱,橋面鋪設水泥,橋頭兩側各建橋頭堡一個(今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