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蟎科

恙蟎科

恙蟎科Trombiculidae;chigger mites是蜱蟎亞綱真蟎目恙蟎總科的一科。通稱恙蟎,又稱恙蟲。世界已知約3000 紅總蟎幼蟲個種和亞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恙蟎科
  • 拉丁學名:Trombiculidae
  • 別稱:恙蟲
  • :動物界
  • :真蟎目
  • 亞目:蜱蟎亞綱
  • 分布區域:主要分布於溫暖潮濕的東南亞地區和熱帶雨林中。
簡介,種屬分布,形態特徵,生活史,危害與防治,

簡介

恙蟎(Trombiculidae;chigger mites)是節肢動物門螯肢動物亞門蛛形綱蜱蟎亞綱真蟎目、恙蟎總科的一科。通稱恙蟎,又稱恙蟲。成蟎8字形,密被毛,須肢拇爪複合體發達,幼期寄生於動物體上的大型蟎類。恙蟎僅在幼蟲期寄生於人或動物體上,並能傳播疾病。因對多數種類的若蟲和成蟲還不夠了解,所以分類依據主要以幼蟲為主。
恙蟎科Trombiculidae;chigger mites是蜱蟎亞綱真蟎目恙蟎總科的一科。通稱恙蟎,又稱恙蟲。世界已知約3000 個種和亞種。中國已知約400種。世界性分布,以溫暖潮濕的東南亞地區和熱帶雨林中為主。中國東南沿海至西南邊境省區最多。幼蟲體橢圓形或卵圓形,紅、橙、土黃或乳白色。體長大小0.2~0.5毫米,飽食後可達0.5~1毫米。生活史分卵、前幼蟲、幼蟲、若蛹、若蟲、成蛹和成蟲7期。幼蟲期要爬到宿主體上取食,其他各期都在地面淺表土中營自由生活,少數種類在動物的巢穴中孳生。幼蟲侵襲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動物,有些種類侵襲人體,並能傳播疾病。

種屬分布

世界性分布,世界已知約3000個種和亞種,以分布於溫暖潮濕的東南亞地區和熱帶雨林中為主。東南亞地區的恙蟎種類繁多,是世界上恙蟎最集中的地區。中國已知約400種,東南沿海至西南邊境省區最多。青藏高原雖然乾寒,但也有局部微小氣候適宜恙蟎存在。

形態特徵

幼蟲體橢圓形或卵圓形,紅、橙、土黃或乳白色。體長大小0.2~0.5毫米,飽食後可達0.5~1毫米。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部分。顎體位於軀體前端,由須肢和螯肢組成。軀體有足3對,其背面前端有1盾板,形狀不一,上有3~6根剛毛和感覺器1對。盾板的大小形狀,盾板毛和感覺器的長短。位置和距離,都是重要的分類依據(見圖)。

生活史

恙蟎的生活史分卵、前幼蟲、幼蟲、若蛹、若蟲、成蛹和成蟲7期。從產下的卵發育為成蟲,至少需2個月左右。在溫帶地區,每年僅出現1~2代。幼蟲期要爬到宿主體上取食,其他各期都在地面淺表土中營自由生活,少數種類在動物的巢穴中孳生。幼蟲多孳生於地勢低洼、雜草叢生和潮濕的環境以及鼠類經常出沒的地方。幼蟲侵襲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動物,有些種類侵襲人體。它們一般寄生於嚙齒類動物的耳殼內或肛門周圍等處的皮膚上。侵襲時體時主要是在腋窩、腰、腹股溝、陰囊和踝等處。寄生時以螯肢刺入皮膚,先注入含有多種溶酶和抗凝血劑的唾液,使局部組織溶解,然後吸取已經溶解的組織。經2~3天的飽食之後,它們離開宿主,爬到泥土表面的縫隙中靜止發育。各種恙蟎的取食時間不一,大致為2~10天。幼蟲一生只寄生1次。由於體型小,而且只能爬行,所以活動範圍不大,只限於孳生地附近。它們的散布主要靠宿主的攜帶,農民在運草料時可把它們帶到相當遠的地方。
恙蟎生活史中還具有季節消長現象,這種季節消長現象除了其本身的生物學特點外,還受溫度、濕度和雨量的影響,各地區的各種恙蟎幼蟲發現於宿主體表均有季節消長規律,大致可分為三型:①夏季型:每年夏季出現一次高峰。②春秋型:有春秋兩個季節高峰,多數恙蟎屬此型。③秋冬型:出現在10月以後至次年2月,以冬季為高峰。夏秋型和春秋型的恙蟎多以若蟲和成蟲越冬,秋冬型無越冬現象。

危害與防治

被幼蟲寄生叮咬後,可引起恙蟲性皮炎。恙蟎是恙蟲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中國的恙曳病主要由地里恙蟎和紅恙蟎傳播的。恙蟎的防治方法主要是:滅鼠,剷除雜草,使用0.5%丙體六六六或0.2%敵敵畏消滅孳生地的恙蟎。在野外工作時,可在外露皮膚上塗抹各種驅避劑,避蚊胺和鄰苯二甲酸二甲酯均具有較好的驅避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