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貓

恐貓

恐貓(Dinofelis)是後貓族下的一屬,現在已經滅絕。它們廣泛分布在歐洲、亞洲、非洲及北美洲,估計屬於最少500-140萬年前。在洛沙岡亦有發現非常似恐貓的化石,可以追溯至800萬年前的中新世末期。在早期曾與前輩短劍劍齒虎共存過一段時間。它們是劍齒虎中的另類,在很多地方更接近我們熟悉的現代貓科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恐貓
  • 拉丁學名:dinofelis
  • 別稱:假劍齒虎(注意與獵貓科又名假劍齒虎類區分)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食肉目
  • 亞目:裂腳亞目
  • :貓科
  • 亞科劍齒虎亞科
  • :恐貓屬
  • :巴羅刀齒恐貓、冠恐貓等
  • 分布區域:上新世到更新世的亞歐大陸,非洲,北美洲,已滅絕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捕獵方式,種群分布,

外形特徵

恐貓的形態與現代的貓科動物比較相像,齒牙類似與劍齒虎,但不及它發達,劍齒直而短,呈短刀狀。身長介於獅虎和大部分劍齒虎之間,約長2米,重190公斤。因為長相與劍齒虎相像,故稱之為“偽劍齒虎”。肩高約1米,與母獅相仿。全身布滿斑紋。

生活習性

恐貓生活在500~150萬年前的歐亞大陸、非洲和北美洲,在早期曾與前輩短劍劍齒虎共存過一段時間。它們是劍齒虎中的另類,在很多地方更接近我們熟悉的現生貓科動物。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它們的劍齒不是特別發達,不過身軀較美洲豹等現代貓科動物更加粗短強壯,尤其是前肢非常有力(這點還保持了劍齒家族的優良傳統)。恐貓這個屬下面包含5個種,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南非的巴羅刀齒恐貓(dinofelis barlowi),眾多證據顯示它們是人類遠祖——南方古猿最主要的天敵

捕獵方式

恐貓和花豹美洲豹一樣擅長爬樹,但似乎不夠快速敏捷。它們的捕獵方式很可能也是夜間偷襲為主,而不是靠追擊和肉搏。在南非的一些洞穴中曾發現過食肉獸吃剩下的骨骸化石,其中有些是體型很大的羚羊,也許只有恐貓有獵食它們的能力。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狒狒和南方古猿遺骸,主要是頭骨。專家們認為,與劍齒長而脆弱的巨劍齒虎不同,恐貓“不夠標準”的短粗劍齒反而更適合捕食靈長類動物,因為這樣的劍齒更加堅固,可以像花豹一樣咬開靈長類動物的頸部甚至頭骨而不會斷裂。對恐貓而言,南猿四肢軟弱,又沒有發達的犬齒和人工武器保護自己,無論靈活性還是自衛能力都不如狒狒,相比之下更容易得手。想像一下,在某個漆黑的夜晚,正在熟睡中的南猿突然被身後的低吼聲驚醒,尚未作出反應便被恐貓的劍齒咬穿脖子,然後被它當作戰利品帶回樹上或山洞中……我們祖先的早期生活就是如此充滿恐怖與艱辛。
恐貓是善於潛伏的捕食者,他們靠著偷偷的潛行接近獵物,然後以突然襲擊的方式捕獲它(這一點和家貓的行為酷似)。從這些動物前肢的結構可以看出,他們跟現代的豹一樣會爬樹。因此,即使待在最安全的藏身之處,我們的祖先也得隨時面對恐貓的致命威脅。迄今已發現了數個帶有恐貓齒痕的南方古猿(皮膚裸露前的人類遠祖)頭骨化石,這些令人不禁心頭一顫的證據,代表著我們作為這些怪獸的獵物的悠久歷史。
恐貓與人的體型比較,在我們看來也許不是很大。但是對身高只有現代人2/3的南猿來說,它可就是龐然巨獸了。

種群分布

五百萬到一百四十萬年前的北美、歐洲、亞洲、非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