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蟲

恐怖蟲

恐怖蟲是一種比較罕見的蚊子,屬於雙翅目昆蟲。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黃迪穎研究員及其團隊,找到距今1.65億年的13塊新的恐怖蟲化石發現,“恐怖蟲”的相貌雖醜,但卻很“溫柔”,沒有任何攻擊性,是現代一種少見的蚊子沃氏纓翅蚊的“近親”。2013年2月21日,其研究成果發表於英國《自然》雜誌網路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恐怖蟲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雙翅目
形態特徵,分類問題,不同觀點,化石定論,研究背景,形態特徵,生活習性,

形態特徵

研究顯示恐怖蟲體長不足夠1厘米,觸角短,卻具有呈大螯狀的巨大後足,腹部還有成對的肉質側葉,與已知所有昆蟲都有很大區別。而此次研究最新發現13塊來自中國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中侏羅統九龍山組(距今約1.65億年)的恐怖蟲化石,這些化石首次顯示出恐怖蟲雌雄個體形態完全不同,為研究其親緣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
恐怖蟲

分類問題

不同觀點

“恐怖蟲”最早由俄羅斯科學家在1992年開始研究,並起名叫做“驚人恐怖蟲”。“蟲如其名,它的外表比起其他昆蟲,的確是顯得恐怖驚悚。”
恐怖蟲
對於它的“身份”,科學家都認為它與已知所有的昆蟲有很大區別,因此無法歸入已知的昆蟲“門類”。它腹部那些側葉可能是腺體
此前有不少人認為恐怖蟲是一類外寄生蟲,寄生在翼龍體表。有人認為它們與跳蚤有“親緣關係”,或者與虱子具有非常接近的功能形態學特徵。還有學者提出恐怖蟲是帶毛恐龍身上的寄生蟲,它螯狀的後足就是用來抓握恐龍的毛根。
2013年2月21日,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登了中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黃迪穎研究員及其團隊發表的關於“恐怖蟲”的研究成果,揭開了昆蟲化石界最大的謎團;
俄羅斯科學家在1992年最早開始研究“恐怖蟲”,並起名叫做“驚人恐怖蟲”。因為它的外表相當恐怖:一對巨大的翅膀,翅膀的邊緣還有毛。體長不足1厘米;發育了複眼,可見近百個小眼;腹部有著成對的肉質側葉,就像一根根“肉刺”。因為它的外形與其他所有已知的昆蟲有很大差別,因此一直無法歸類,有科學家認為恐怖蟲是一種寄生在恐龍身上的寄生蟲,但卻始終沒有證據表明;
2003年,中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研究員黃迪穎,在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地區發現一塊化石,化石里有一隻至少8條腿的昆蟲,而且腿的後部還有類似鉗子的器官;
這13塊標本中只有2個雌蟲,它們都與雄性保存在一起,甚至保持了雄蟲在上面抓握雌蟲的交配姿勢。這種現象極為罕見,也許暗示了一些特殊的原因。
在將這塊化石掃描的時候,黃迪穎竟然在化石的下半部又發現了一條腿。原來這是一塊雌雄交配的化石。雄蟲在上面抓握住了雌蟲,而類似鉗子的器官其實是雄蟲的腿部。2013年年初,黃迪穎及其研究團隊又在內蒙古寧城道虎溝,發現了距今1.65億年的13塊新的恐怖蟲化石,終於揭開了昆蟲化石界最大的謎團。

化石定論

2003年左右,黃迪穎在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地區找到一塊化石:化石裡面的昆蟲至少有8條腿,而且腿的後部還有類似鉗子的部分。“我起初認為它是在蛻皮,”黃迪穎說,後來再次將這塊化石進行掃描,他驚訝地發現,在化石的下半部竟然又發現了一條腿。這其實是一塊雌雄交配的化石。雄蟲在上面抓握住了雌蟲,而類似鉗子的部分是雄性的腿部。
恐怖蟲
黃迪穎稱,對於昆蟲化石來說,雌雄能夠保存在一起的非常難得。此後,又一塊新發現的雄性恐怖蟲化石顯示,恐怖蟲長有一對巨大的翅膀,而且翅膀的邊緣還有毛。
最終,13塊新的恐怖蟲化石對傳統恐怖蟲“身份信息”提出了“顛覆性”的定論:首次發現的恐怖蟲雌性個體與以往發現的雄性完全不同:雌性後足不大呈螯狀,腹部缺少成對側葉,就像一隻少了翅膀的普通蚊子,不具備任何外寄生蟲的特徵;雄蟲長有寬大的翅膀,翅膀邊緣長有毛;複眼發育,可見近百個小眼;身體圓柱形並非以前認為的背腹扁平;所謂的刺吸式口器實為觀察錯誤,恐怖蟲口器退化,可能並不具備取食功能。
“所以我們得出結論,恐怖蟲絕對不是之前認為的寄生蟲,它沒有攻擊能力。而且它無疑和現在的蒼蠅、蚊子一樣同屬雙翅目。”黃迪穎介紹說。
結論 和蚊子是近親,一輩子就為傳宗接代忙
這種“道虎溝恐怖蟲”現代有沒有延續,或者近親呢?“我們通過詳細的形態解剖學研究發現,它是雙翅目中的一個原始小類群纓翅蚊科的"近親"。”黃迪穎說,現代纓翅蚊十分微小,一般不足3毫米,只有7個現生種,在中國尚未發現。而纓翅蚊科中的一種“沃氏纓翅蚊”的翅脈特徵和恐怖蟲十分相似,更奇特的是它的腹部具有和恐怖蟲類似的側葉,且僅出現於雄蟲。沃氏纓翅蚊具有獨特的生活方式,它們從蛹羽化後,不久便脫掉翅膀,進入水中交配,主要生活在水中。更有趣的是,它們在水中死亡後還常保持交配姿態。
恐怖蟲
恐怖蟲的謎團因此迎刃而解。與現代纓翅蚊一樣,恐怖蟲從蛹羽化後可能經過短暫飛行就脫掉翅膀,進入水中交配。它們口器退化,因而並不取食,成蟲僅有短暫的生活周期;它們交配產卵後死亡,但仍能保持交配姿勢。雄蟲的螯狀後足並不是用來夾住翼龍的表皮或恐龍的毛根,也不是捕食工具,而可能用於雄蟲間的爭鬥。至少目前看來恐怖蟲的雌性數量遠少於雄性。因此,恐怖蟲並不“恐怖”。
“恐怖蟲幼年的時候主要吃水裡的微生物,而成年後就不吃東西了。可以說它的十幾天生命里的唯一目標,就是為了傳宗接代而已。”黃迪穎說。
生物學家對沃氏纓翅蚊腹部成對側葉的功能並不了解。而恐怖蟲謎題的解開或許有助於解決生物學家對沃氏纓翅蚊腹部側葉功能的迷惑,也會對現代昆蟲分類有所幫助。

研究背景

對於古生物學家來說,昆蟲化石是科學研究的“重點”。在世界範圍內,有兩種昆蟲化石最讓科學家“迷惑”:它們是Saurophthirus (蜥虱屬)和Strashila(恐怖蟲屬)。而之所以讓人“迷惑”,主要是因為沒有對它們的分類關係及生活習性進行準確解答。
2012年初,黃迪穎研究員及其團隊在內蒙古寧城道虎溝把握住了“十萬分之六”的幾率,證明了Saurophthirus (蜥虱屬)其實是生活在1.65億年前的“巨型跳蚤”,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跳蚤化石。這一發現將跳蚤的化石記錄至少提前了4000多萬年。
這一研究成果2012年被發表於《自然》雜誌上,並被美國《Discover》(探索頻道)評為“2012年全球100大科學故事”之一。
更巧的是,在2013年年初,同樣是在內蒙古寧城道虎溝,黃迪穎又找到了13塊新的恐怖蟲化石。而正是這13塊化石,幫助他揭開了昆蟲化石界的另一個“謎團”。

形態特徵

蟲如其名,它的外表比起其他昆蟲,的確是顯得恐怖驚悚。恐怖蟲長有一對巨大的翅膀,而且翅膀的邊緣還有毛。其體長不足1厘米,和常見的蚊子差不多大;觸角很短,具有刺吸式“嘴巴”;沒有翅膀,後足上長有一個巨大的螯;而在腹部有著成對的肉質側葉,就像一根根“肉刺”。它腹部那些側葉可能是腺體。
雌性後足不大呈螯狀,腹部缺少成對側葉,就像一隻少了翅膀的普通蚊子,不具備任何外寄生蟲的特徵;雄蟲長有寬大的翅膀,翅膀邊緣長有毛;複眼發育,可見近百個小眼;身體圓柱形並非以前認為的背腹扁平;所謂的刺吸式口器實為觀察錯誤,恐怖蟲口器退化,可能並不具備取食功能。

生活習性

“恐怖蟲”幼年的時候主要吃水裡的微生物,而成年後就不吃東西了。可以說它的十幾天生命里的唯一目標,就是為了傳宗接代而已。它們具有獨特的生活方式,從蛹羽化後不久便脫掉翅膀,進入水中交配;更有趣的是,它們在水中死亡後還常保持交配姿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