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質量黑洞

恆星質量黑洞

恆星質量黑洞(Stellar-mass black hole)是一種大質量恆星(大約20倍太陽質量,但其真實質量並未證實,而且也取決於其他變數)引力坍塌後所形成的黑洞,可以藉由伽瑪射線暴或超新星來發現它的蹤跡,其質量是五至數十倍的太陽質量。目前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黑洞是15.65±1.45倍太陽質量。另外,也有證據證明IC 10 X-1 X-ray是一個擁有24至33倍太陽質量的恆星黑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恆星質量黑洞
  • 外文名:Stellar-mass black hole
  • 學科:天文學,物理學
  • 相關:超大質量黑洞
  • 物理性質:質量、自旋、電荷
  • 相關名詞:廣義相對論、史瓦西半徑
屬性,X射線緻密雙星系統,恆星質量黑洞的候選體,

屬性

根據廣義相對論,可以存在任何質量的黑洞。質量越少,形成黑洞所需的密度就越高(史瓦西半徑)。直至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可以製造少於1太陽質量的黑洞方法。但如果它們存在,它們極有可能是微黑洞。
恆星的引力坍塌是一個形成黑洞的自然過程。當恆星壽終正寢時,即所有能量耗盡後,引力坍塌是無可避免的事態。如果恆星的坍塌質量低於臨介值時,將會生成白矮星中子星的緻密星。這些星體擁有最大的質量,所以,如果緻密星的質量超過此臨介值時,引力坍塌會繼續,然後突變為重力坍塌,形成黑洞。雖然還沒證實到中子星的最大質量,但估計也有3倍太陽質量。直至目前為止,質量最小的黑洞大約有3.8倍太陽質量。
另外,也有觀察證據證明有兩種質量比恆星黑洞更大的黑洞,它們是中介質量黑洞(位於球狀星團的中心)和超重黑洞(位於銀河系和活動星系核的中心)。
一個黑洞最多只能擁有以下三個特性:質量、電荷和角動量(旋轉)。所有自然生成的黑洞都會旋轉,但並沒有確實觀察旋轉狀況。恆星黑洞的旋轉是因為恆星的角動量守恆而造成的。

X射線緻密雙星系統

當物質從黑洞的伴星轉移至黑洞時,在雙星系統中的黑洞是可以觀測到的。掉落至緻密伴星的質量釋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這使得物質的溫度升高至數億度的溫度。因此可以用X射線觀察黑洞,而伴星可以用光學望遠鏡觀測。從黑洞和中子星釋放出來的能量有相同的數量級,使黑洞和中子星經常難以區分。
但是,中子星還有其他的特性。它們自轉不同,並且有磁場和呈現局部的爆炸現象(熱核爆炸)。每當觀測到這些特性,就可以判斷緻密雙星的伴星是中子星。
推導出的質量來自對緻密X射線源的觀測(結合X射線和可見光波段的數據),所有被辨認出為中子星的質量都在3-5倍的太陽質量,緻密伴星的質量在5倍太陽質量以上的系統都未顯露出中子星的特徵。結合這些事實,緻密伴星的質量在5倍太陽質量以上的很可能是黑洞。
值得注意的是,黑洞存在的證據不僅是從地球上觀測到的,也來自理論:在如此的雙星系統中,除了黑洞之外,沒有任何天體可以做為這個緻密天體的伴星。如果能直接觀察到一個微粒(或氣體雲)墜落進入黑洞的軌道,就可以直接證明黑洞的存在。

恆星質量黑洞的候選體

我們的銀河系內有一些恆星質量黑洞的候選者(BHCs),它們比銀河中心區的大質量黑洞更靠近我們。這些候選體都是X射線聯星系統,緻密伴星經由吸積盤從它的伴星獲得質量。這些可能是黑洞的天體質量為3倍至12倍太陽質量。
名稱BHC質量(太陽質量)伴星質量(太陽質量)軌道周期(天)與地球的距離(光年)
A0620-00
9−13
2.6−2.8
0.33
大約 3500
6−6.5
2.6−2.8
2.8
5000−10000
XTE J1118+480
6.4−7.2
6−6.5
0.17
6200
天鵝座 X-1
7−13
≥18
5.6
6000−8000
GRO J0422+32
3−5
1.1
0.21
大約 8500
GS 2000+25
7−8
4.9−5.1
0.35
大約 8800
天鵝座 V404
10−14
6.0
6.5
大約 10000
5−6
1.75
大約 15000
GRS 1124-683
6.5−8.2
0.43
大約 17000
XTE J1550-564
10−11
6.0−7.5
1.5
大約 17000
XTE J1819-254
10−18
~3
2.8
< 25000
4U 1543-475
8−10
0.25
1.1
大約 24000
>14
~1
33.5
大約 40000
3.8±0.5
.
0.32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