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山黃芪

恆山黃芪

恆山黃芪,山西省渾源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恆山黃芪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中藥材,生長在綿延廣闊的恆山背陰山坡上,尤以山下渾源縣所產的黃芪質量最好、數量最多,被譽為“黃芪之鄉”。恆山黃芪的特點是條長而直,皮光纖細,色澤黃亮,粉性大,空心小。黃芪除藥用之外,還可食用,用來烹肉、泡酒、做菜、煮湯,做出各種富有營養的風味小吃。恆山農民燉豬、羊、雞、牛肉時,都要放一些黃芪,這樣肉熟得快、營養高。

2014年04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恆山黃芪”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恆山黃芪
  • 產地名稱:山西省渾源縣
  • 品質特點:條長而直,質硬而韌,粉性足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4年第44號
  • 批准時間:2014年04月16日
產品特點,生物學特徵,品質特性,化學成分,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生物學特徵

恆山黃芪,即黃芪,屬膜莢黃芪,因盛產於中國北方,故名北芪,主要產于山西省渾源縣北嶽恆山等地。北芪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80厘米。主根深長,棒狀,稍帶木質,淺棕黃色至深棕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6—13對,小葉片橢圓形或長卵圓形,先端鈍尖,截形或具短尖頭,全緣,兩面被有白色長柔毛;托葉披針形或三角形。總狀花序腋生,小花梗被黑色硬毛;花萼鐘形,萼齒;花冠蝶形,淡黃色。莢果膜質膨脹.半卵圓形,先端尖刺狀,被黑色短柔毛,種子5—6枚,腎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北芪喜涼爽乾燥氣候,多生於海拔800—1300米間的向陽山坡或灌叢邊緣。
恆山黃芪恆山黃芪

品質特性

恆山黃芪條勻順直,長35—100厘米,有的可達100厘米以上,直徑1.2—3厘米,分叉少或無。質柔韌,斷面纖維性強,粉性足,有明顯的縱皺紋。橫切面上,外圈(皮部)黃白色,中心(木部)黃色或淡黃色,中間有一棕色的形成層環,習稱金井玉欄。空心小或無,聞之有豆腥氣,味微甜,嚼之豆腥味明顯,嚼後渣少。

化學成分

恆山黃芪含亞油酸、亞麻酸、胡蘿蔔素、甜菜鹼、膽鹼、多糖和多種胺基酸等活性物質,富含硒、鐵、錳等微量元素,其中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C22H22O10)不得低於0.07%,總糖含量不得低於7%,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於24%,以上指標顯著高於其他產區黃芪。

產地環境

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西南山區海拔1612米—2778米,土壤類型、生態環境多樣,適宜多種藥用植物生長發育,所產藥材質優量大。渾源縣黃芪主產區,氣候涼爽,成土母質好,有機質含量高,土壤疏鬆,土層深厚,土壤中含營養元素鉀和微量元素硒,所產黃芪根條順直而粗長,微量元素硒的含量達0.08毫克/千克。所以,恆山正北芪是黃芪中的標桿芪,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恆山恆山

歷史淵源

黃芪以“黃耆”入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味甘微溫。主癰疽久敗創,排膿止痛,大風,痢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一名戴糝。生山谷。”列為上品。
黃芪產地最早記載於南北朝。《名醫別錄》曰:“一名戴椹,一名獨椹,一名芰草,一名蜀脂,一名百本,生蜀郡白水漢中,二月十月采,陰乾。”
《渾源縣誌》記載,早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即有上恆山采黃芪入藥的歷史。
唐代《新修本草》記載,道地產區“今出原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或甘肅鎮原)及華原(今陝西耀縣)者最良,蜀漢不復採用”。
據宋代《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記載,黃芪在梁代以前黃芪出產在隴西(今甘肅岷縣之南)者,色白,肌理粗,新者亦甘而溫補。《圖經本草》記載的“河東”即山西產黃芪的記載。宋代以後的醫家始終把渾源黃芪視為正宗和上品,故有正北芪之稱。
元朝末期開始,野生黃芪大面積發展,作為貢品。
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就把黃芪列為“本經上品”,稱之為“補藥之長”,並把它的藥性編成歌訣:“黃芪性溫,收汗固表,脫瘡生肌,氣虛莫少。”
民國初,陳仁山所著的《藥物出產辨》載:“正芪產區有三處:一關東,二寧古塔,三卜奎,產東三省,現時山西大同(以渾源為最大量)、忻州地區,內蒙古及東北產者為優。”
恆山黃芪已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從1949年—1995年的47年中,全縣累計采刨黃芪11.2萬噸,銷售10.7萬噸,為國家創匯4352萬元。
恆山黃芪恆山黃芪

生產情況

2012年,渾源縣18個鄉鎮中有9個鄉鎮種植黃芪,面積達2.2萬公頃,有“中國黃芪之鄉”之譽。

產品榮譽

2014年04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恆山黃芪”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恆山黃芪產地範圍為山西省渾源縣官兒鄉、千佛嶺鄉、青磁窯鄉、東坊城鄉、裴村鄉、大磁窯鎮、黃花灘鄉、大仁莊鄉、沙圪坨鎮、王莊堡鎮共10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蒙古黃芪。
二、立地條件
產地範圍內海拔高度1200米至1800米,土壤為花崗片麻岩為成土母質的粗骨性砂質壤土,耕作土層≥30厘米,坡度≤25度,土壤pH值7.0至8.0,有機質含量≥2.0%。
三、栽培管理
1.播種:選擇上年採收、籽粒飽滿、種皮黃褐色或棕黑色、發芽率為60%以上的當地種子播種。
2.田間管理:
(1)查苗、補苗:播種齊苗後進行查苗補苗,補種時間不晚於當年7月中旬。
(2)中耕除草:播種當年不除草,以後每年黃芪返青後封壟前進行中耕鋤草。
3.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與加工
黃芪生長5年或5年以上均可採收。採收時間選擇在9月中旬至11月上旬或4月上旬至5月上旬。除去鬚根和根頭,曬乾。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呈圓柱形或圓條形,單條,無鬚根,上端較粗,長度≥30厘米以上,直徑≥1厘米。頂端間有空心,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強,粉性足,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菊花芯明顯。嚼之有濃郁的豆腥味,味甜。
2.理化指標:水分≤10.0%,總灰分≤5.0%,水溶性浸出物≥19.0%,黃芪甲苷≥0.120%,總皂苷≥1.00%,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0.02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恆山黃芪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山西省渾源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山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恆山黃芪的檢測機構由山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